若秦朝就有PM,焉有“陈胜吴广”乎?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也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最终导致秦朝快速走向灭亡。我们在学这段历史的时候,基本上是这样描述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从这段描述里我们知道,陈胜吴广一行900人被抽调去渔阳戍边,但是因为中途大于耽搁了,导致没有办法如期到达,迫不得已拔杆而起。渔阳是现在的北京市密云,陈胜吴广是从会稽出发,也就是如今的江苏。从江苏到北京戍边,着实很惨,不由感慨秦朝暴政。但是在看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觉得并非暴政,实乃秦朝没有产品经理,不然陈胜吴广肯定不会“造反”。

秦代的中央军队有两支,一支叫南军,另一支叫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都城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在一起不到7万人,由全国各地方壮丁轮流值守。其中做皇宫的卫队兵待遇是极优厚的,来回旅费由中央提供,日常吃穿都是不花钱的,并且初到和期满都会由皇帝备酒席款待,一般期限为一年,可以说待遇相当不错了。

当戍兵就不同了,戍边的壮丁来回路费自己出,但是戍兵的期限很短,只有三天。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只需要三天呢?原来在秦以前,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很小,方百里就算大国了。这样从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50里,到边境戍守,往返只需要2天不到,加上戍边的三天,一共不过五天,因此在秦以前,其实戍边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非常苦的差事。

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制度并没有改变,还是戍守三天,但是因为统一全国后,有的地方到边境的距离可能需要走好几个月,陈胜吴广从江苏到北京的,全靠步行,还得自备干粮,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因为这个小细节没有改正,造成了社会大骚动。

这其实非常像,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刚开始用户量少的时候,很多问题似乎都不是问题,但是当用户量大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秦朝当时的朝堂上,制定国家政策的官员中也有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就大概率发现了随着“社区”变大后,原有的机制需要相应的调整。这样,焉有“陈胜吴广”乎。

读到这里的读者,如果此时你就在秦朝的朝堂上,你会怎么修改这个戍边的策略呢?可以思考下。

到了汉代,明显就有“产品经理”修改了“大社区”戍边策略了。汉代的戍边还是三天,但是你可以不去,只需要一天出100个钱,3天一共300个钱给到政府就可以免去戍边。政府就会拿这些钱去雇佣其它人戍边,这样可以一次戍边300天,这样他也得到这笔钱,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还能剩余一些贴补家用。

钱穆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读完让我深刻体会,政治制度也是一个不停迭代,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跟做产品,在本质逻辑上是一样的。建议大家有空可以读下这本书,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若秦朝就有PM,焉有“陈胜吴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