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进阶之路 | 浅谈需求收集

需求:

某方面未被满足而引发的感受指向具体的事物。

例如:

1.我需要及时获取最新的新闻;

2.我需要更快捷的登陆方式。

需要:

指向具体的事物。

例如:

1.我需要实时下拉刷新就能看到最新的新闻;

2.我需要支持免密登陆。


需求收集的常见方式:

1.用户访谈;

2.问卷调查;

3.竞品分析;

4.用户反馈;

5.头脑风暴;

6.观察法;

7.文献分析;

8.数据分析。


需求的来源:

外部需求:

特点:难收集;

来源:用户、市场。

内部需求:

特点:易收集;

来源:内部需求方(管理层、业务部门)、产品经理。


用户访谈:

定义:

用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用户体验的过程。

Tip:

访谈内容需要根据访谈目的来确定,通常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使用感受、品牌印象等,属于定性研究。

用户访谈的方式:

1.间接方式:与其他熟悉目标用户或者与目标用户接触的人员协作,获取信息,如同公司的同时、朋友等;

2.直接方式:直接与用户接触,进行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流程:

1.确定访谈形式;

2.明确访谈目的;

3.设计访谈提纲;

4.用户筛选和邀请;

5.进行访谈;

6.结果汇总与分析。

用户访谈的常见误区:

1.明知故问;

2.引导用户;

3.问题太开放;

4.问题太细节,用户较难回忆。

用户访谈的套路:

1.现状:现在是如何做的?

2.痛点:遇到了什么困难?

3.方案: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

即:

1.先问清楚用户现在是怎么做的?

2.现在的方式有什么问题或痛点?

3.用户当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后,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汇总分析,得到用户的需求,然后推导出产品的解决方案。

用户访谈记录表模板:



问卷调查:

定义:

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分类:

问卷调查可分为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设计流程:

1.明确问卷主题;

2.搜集需求;

3.确定每个问题的内容。

设计问卷的注意事项:

1.确定好问卷的主题;

2.问题的内容,不要偏离主题;

3.投放对象的选择(有代表性,随机选择);

4.尽量设置封闭性问题;

5.通俗易懂;

6.题量20以内。

问卷形式:

1.问卷标题;

2.导语部分;

3.基本信息;

4.主体内容;

5.结语。


竞品分析:

概念:

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比较。

竞品:

竞争对手的产品。

竞品分类:

分类方式一:

1.产品定位

2.目标用户

3.产品功能。

分类方式二:

1.直接竞品: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高度一致,且产品的功能也十分相似。

2.间接竞品: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高度一致,但产品的功能不太一样,或者产品的功能很相似,但产品定位以及目标用户不太一致。

3.潜在竞品:目标用户有重合的地方,但产品定位以及产品功能暂时不太一致,或者公司是行业的巨头。

找竞品的考虑因素:

1.产品定位:产品面向的行业、领域、市场是否一致;

2.目标用户: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否一致或接近,用户需求是否相似;

3.产品功能:产品的功能是否有相似性。

竞品分析的作用:

1.更好地了解行业;

2.为自身产品设计提供功能、可用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参考;

3.提高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4.为新立项的产品、拍脑袋想出来的,降低风险。

关注竞品,是贯穿产品经理整个职业生涯的事情。

竞品信息的获取:

1.竞争对手网站(关于我们、帮助中心、规则内容)、产品历史更新版本、促销活动、最新调整、招聘信息等;

2.艾瑞咨询、易观千帆、199IT、百度指数、七麦数据、Alexa等行业数据报告平台;

3.竞争对手的季度/年度财报,或者自身企业内部市场、运营部门、管理层等信息收集;

4.行业媒体平台新闻36Kr/IT桔子等、交流互动平台(论坛、QQ群)等;

5.模拟用户或业务方咨询竞争对手的产品、客服咨询、技术问答等等。

竞品分析的维度:

1.产品定位:产品面向的行业、领域、市场等;

2.目标用户:目标用户是谁,用户有什么特征,用户有什么需求等;

3.运营推广:产品是怎么推广的,比如第三方广告引流、口碑营销、活动拉新等;产品是怎么运营的,比如活动运营,产品是怎么盈利的,比如电商、会员、打赏等;

4.产品功能:产品的整体结构如何(结构图)、产品核心业务流程(流程图)、产品注意功能有哪些、亮点功能有哪些、产品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哪些不足的地方;

5.产品界面:交互效果如何、交互体验如何、视觉效果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竞品分析的常见方法:

SWOT分析法:

1.定义: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分析出内部目前是优势还是劣势更明显,外部是机会还是威胁更明显,最终形成产品或企业的阶段性战略;

2.作用:帮助企业管理者从产品或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资讯,分析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指定产品企业的发展战略;

3.两个维度:内部、外部;

4.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SWOT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Strengths:优势

1.我们目前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2.我们的优势和对手比起来,有多大的差距?

3.我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我们的优势?

4.我们的核心优势可以保持多久?

5.竞争对手做出有力反应需要多久?

Weaknesses:劣势

1.哪些问题对我们有重大的影响?

2.我们需要调整哪些劣势?

3.如何调整?需要多大投入?需要多长时间?

Opportunities:机会

1.对于我们未来的成功,哪些是真正的机会?

2.这样的机会将会持续多久?

3.在利用这些机会上,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Threat:威胁

1.哪些威胁对我们来讲,是致命的?

2.这样的威胁对于竞争对手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会怎么做?

3.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规避这些致命的威胁?

4.如果规避不了,我们该怎么办?

内部因素(SW)+外部环境(OT)=企业/产品战略

SWOT分析法的作用:

1.通过对竞品的优势分析,找到竞争策略;

2.通过对竞品的劣势分析,找到产品的差异化策略,避开劣势;

3.通过对外界机会的分析,找到产品发展的动力;

4.通过对外界威胁的分析,找到产品可能面对的风险并提出。

QCDMS方法:

Q:Quality品质(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适用性、耐久性等);

C:Cost成本(生产/销售/服务成本、销售价格);

D:Delivery交货期(产量、效率、交付能力、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等);

M:Morale士气/斗志(人才、硬件设备、物料供应、管理方法、品控体系等);

S:Safety保障(销售、服务)。

PEST方法:

P:Political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国家政策、贸易环境等;

E:Economic经济因素、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当前及未来经济等;

S:Social社会因素、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文化传统、价值观及宗教信仰等;

T:Technological科技因素、技术实力、专利保护、研发周期、技术商品转化性等。


用户体验:

定义: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1.会失去用户:如果你没有良好的体验,用户不会使用你的产品;而且产品很难有二次机会接触用户;

2.会增加成本: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因为用户体验的原因造成用户流失,增加了企业成本。

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应用场景:

1.战略层:产品的战略定位(用户需求、用户目标);

2.范围层:产品对比的列表(功能规格、内容需求);

3.结构层:产品结构图(交互设计、信息架构);

4.框架层:产品的每个页面内容(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5.表现层:产品的整体视觉表现(视觉设计)。

从抽象到具体。

战略层:

定义: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做什么?)

示例:

1.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

2.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范围层:

定义:

功能及其内容需求整合(要做哪些?)

示例:

1.针对用户提出的需求,我们应该提供什么功能去满足这些需求?

2.竞品和自身产品都提供哪些功能?

结构层:

定义:

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

示例:

1.我们应该有哪些页面,去承载要做的这些功能?

2.结构对比、流程对比(结构是否清晰、流程是否明确?)

框架层:

定义:

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做成什么样子?)

示例:

1.页面细化,每一个页面具体长什么样子?

2.界面设计、布局、导航设计...

表现层:

定义:

页面效果的视觉呈现(做成了什么样子?)

示例:

1.UI设计/视觉设计

用户体验五要素总结:

1.战略层:包括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和用户需求,对应的启动阶段的产出物:BRD/MRD和立项报告;

2.范围层:根据战略层的需求,产品提供了什么功能,对应规划阶段的产出物:功能清单;

3.结构层:包括结构和流程,这一层可以看出产品的框架和轮廓,对应规划阶段的产出物:结构图和流程图;

4.框架层:具体的页面设计、排版、导航设计等,对应执行阶段的产出物:原型;

5.表现层:视觉效果,对应跟进阶段的产出物:最终的页面效果。

应用场景:

1.竞品分析;

2.从0到1。


竞品分析成果:竞品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的目的:

为什么做这份报告?

确定竞品:

分析了哪些产品?产品形态是什么?产品版本?体验环境?

竞品分析:

战略定位、目标用户、商业模式、产品结构、产品流程、产品功能、交互设计、特色功能、运营策略。

总结:

优缺点总结、结论、发展预测。


需求管理:

需求池:

需求池:主要是用来收集和管理各方需求的集合;

需求池不仅仅是简单记录需求是什么,还会记录这个需求相关的一些关键要素;

产品经理接到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记录到需求池;

需求池中的需求类型:新增、优化、BUG。

示例:


需求池的内容:

1.干系人:需求方、记录人、产品经理、其他项目干系人;

2.时间:需求提出时间、需求节点;

3.需求:源时需求、产品的解决方案(产品需求);

4.优先级:需求的优先级。

需求池管理原则:

1.管理需求:收到新的需求,要记录;需求多的时候,需要分批、分优先级;

2.需求维护:每一条需求是如何处理的?现在处理什么阶段、什么状态?

3.需求回溯:未处理的需求:这条需求是如何产生的,用户和场景分别是什么?已处理的需求:当时为什么这样处理?

4.管理原则:有进有出:收集到的需求要录入,处理完的需求要转出;宽进严出:接到的需求都录入需求池,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做,着中间要有筛选,即需求分析。


如何描述需求:

1.目标用户:谁?

2.使用场景:在什么情况下?

3.用户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PM进阶之路 | 浅谈需求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