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92] “刘邦分封不可行” ——张良的大智慧

图片发自App

【原文】 (略)

[白话文]

项羽派项声、龙且攻九江,数月之后,龙且攻破九江军。英布想引兵投汉,又怕被楚军追上杀死,于是抛下军队,和随何走小路投汉。

十二月,英布抵达汉营,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召英布入见。英布大怒,后悔不该来自取其辱,马上就想自杀。等到见了刘邦出来,到了接待他的馆舍,发现帐御、饮食、服务人员规格都和汉王一个标准,又大喜过望。于是派人潜回九江。楚国已派项伯收编了九江部队,并且将英布全家妻儿老小屠杀。英布的使者找到以前的故人、幸臣、将众数千人,一起来归汉。汉王给英布军补充编制,让他一起屯兵在成皋。

[点评]
项羽有勇无谋,只讲打仗,不讲政治、谋略,岂不知打仗只是两国之争的一部分。但就九江王英布来说,项羽打败他的军队也就罢了,杀掉他的妻子,却连一点后路也不给他。更何况,决裂的不只是一个英布,其他诸侯会怎样看?

刘邦对待失败而来的英布,采取的是前倨后恭的策略,让英布既要看到刘邦我是老大,又“赏”给他好的待遇,把同为诸侯的英布“玩弄于股掌之中”,一打一拉,刘邦就成了英布的“当然上司”,而不再是同盟者了。刘邦的“政治”,玩得高!

楚军数次侵夺汉军运粮的甬道,汉军也开始缺粮。刘邦和郦食其商量,怎么才能削弱楚国的力量。

郦食其说:“之前商汤伐桀,把夏的后代封在杞国;吴王伐纣,把商的后代封在宋国。如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其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立六国之后,那六国君臣、百姓必然感戴陛下恩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刘邦说:“善!赶紧刻印!你带着!到六国封王!”

郦食其还没出发,张良从外面来谒见。刘邦正在吃饭,说:“子房,你上前来!宾客中有人给我出计策,可以削弱楚国。”于是把郦食其的妙计告诉张良,问:“怎么样?”张良说:“哎哟!谁给您出这计策?此计一出,陛下大事去矣!”刘邦大吃一惊:“此话怎讲?”

张良说:“我就借着这筷子给您比划比划吧!此计不可不可!有八个不可!

第一,当初商汤封夏桀之后,武王封商纣之后,那是因为自信绝对能控制他们,如今您能控制项羽吗?此其不可一也。

第二,周武王进入殷都,表彰商容的街闾,释放被关押的箕子,加封比干的坟墓,如今您能做到吗?此其不可二也。

第三,周武王取得政权后,打开巨桥的粮仓,鹿台的钱财,赈济天下穷苦百姓,您能做到吗?此其不可三也。

第四,灭纣之后,把战车改装成普通乘用车,把长矛矛尖朝下捆绑运走,向天下昭示永不用兵,陛下您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第五,把战马放牧在华山南面,示以不再征战,陛下您能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第六、把牛放牧在桃林之北,表示永远不用它们再驾车运送军粮,这,陛下您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第七,如今天下游士,离开他的家人亲戚,离开他的祖宗坟墓,离开他的故乡朋友,来跟着陛下,就是日夜盼望着能立功受封,有一小块土地!如今您如果立了六国之后,那他们就该赶紧各归其主,回到家乡和亲戚故旧一起了。陛下您还和谁去取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第八,除非楚国不强大,如果楚国强大,您立的六国之王,都会向楚国靠拢,怎么会向您称臣呢?此其不可八也!

所以我说啊,如果用这位先生的计谋,陛下大事去矣!”

刘邦听了张良一番话,惊得扔下筷子,把嘴里的事物也吐出来,大骂郦食其:“竖儒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下令赶紧把已经刻好的六国王印销毁。

[点评]

荀悦说:立策决胜之术,要点有三个,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形,是大体得失之数;势,是临时之宜,进退之机;情,是看决策任事者的心志可否,意志力强不强。所以针对同样的情况,采取同样的策略,但是结果却天差地别的,就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差异。

当初,张耳、陈馀游说陈涉立六国之后,增加自己的党羽;如今,郦生也用同样的计策来游说汉王。策略相同,但结果差别会很大,是因为在陈涉起兵的时候,全天下都想亡秦;而今天呢,楚、汉名分未定,天下未必都想亡楚。所以对于陈涉来说,立六国之后,就是给自己增加外援,更何况陈涉一无所有,封出去的又不是他的地,他是行虚惠而得实福。对于刘邦来说就不是了,他是割自己的地来封给六国之后,设虚名而受实祸。所以这是事同而形不同。

比如,前边说的宋义要坐山观虎斗,等待秦、赵二国两败俱伤他再出手。这个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就跟那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差不多,卞庄子要攻击老虎,管竖子阻止他说:“你看那两只老虎正争夺一头牛,结果必然是小的被要死,大的受伤,你坐山观虎斗,等一等,就可以得到两只老虎。”最后果然得到两只。但是,这种策略,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可以,邻国相攻,没有亡国之忧,双方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一场战争的胜败,并不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也不急于要让对方亡国。所以胜利的一方挺进获利,败的一方撤退自保,第三方就看哪边有便宜占,环境允许他们这么做。宋义这时候呢,楚国不是春秋战国的楚国,赵国不是春秋战国的赵国,都是刚刚兴起,和秦国是势不两立,安危就在呼吸之间,进则定功,退则受祸,哪有什么资格坐山观虎斗呢?这是事同而势不同。

再比如伐赵之役,韩信在泜水背水列阵,赵军不能击败他。彭城之难呢,汉王战于雎水之上,士卒都被楚军挤下河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赵军是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志。而韩信孤军在水上,士卒都有必死之心,没有二心,所以韩信胜了。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安逸犹豫,战斗意志不坚固。楚军呢,以强大的声威,却居然被人端了首都,士卒都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死战,这是汉军战败的原因。所以说韩信是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是选精兵以攻,而汉军以怠惰之卒应之。这是事同情不同。

所以说:谋略不可一成不变,计策不可预先定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才是设谋划策之机也。
张良的八个理由,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对天下大势判断精准,展现出超人的大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92] “刘邦分封不可行” ——张良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