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唐 . 道林〈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译文:

赤裸裸来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死没有什么不同,一切皆为虚妄。

作者简介

鸟窠禅师(735年一833年),杭州西湖喜鹊寺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谥号)圆修。生于唐开元23年(735年),9岁落发出家,21岁到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入陕西投韬光禅师门下,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7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80多年。

道林座下一位侍者叫会通,始终不能开悟,向道林禅师辞行,请求离去。

禅师问他:要到哪里去?

他说:往诸方学佛法去!

禅师说: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一些!

于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会通就这样开悟了,世称布毛侍者。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

《五灯会元》记载:道林禅师,后来独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叶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当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

此诗创作背景

白居易被贬为苏州刺史后,鸟窠禅师也离开杭州,南归于闽,在福清江阴岛琼田山旁垒洞为家,作为隐居之所。鸟窠禅师常把白居易的诗念给村民听。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鸟窠禅师自觉不久于世,告诉侍从:"吾今报尽……""言讫跏趺而化"。江阴老百姓为纪念鸟窠禅师,在他仙归后,把其隐居的岩洞命名为"鸟窠岩"。此岩洞遗迹至今犹存。

禅师道行深厚,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也来到巢下拜访禅师,他看到禅师端坐在摇摇欲坠的鹊巢边,说道:

“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说:“太守!你的处境才危险,我坐在树上倒一点也不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宦场浮沉,钩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领悟,转个话题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最初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现在感到很失望,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道:“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

白居易听后,完全改变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一次,白居易又以偈语请教禅师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回答说: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开示,从佛法中领悟到自己安身立命之道,终成一位意境高深、修为脱俗的大居士,在西湖边建起竹阁楼,以便与鸟窠禅师"朝夕之参益"。晚年的白居易素养其心,将自己的住处改为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后人把竹阁楼改造为广化寺,将白居易的画像挂在寺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