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一直都在——《月亮与六便士》

题记——缘起电视节目“一本好书”的第一期,通过舞台剧形式的演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施特洛夫的心理变化等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将自由分为天然的、社会的和道德的三种类型,“唯有道德的自由才能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斯特里克兰德的逃离只是遵从了内心的法律,他最终获得了自由。

斯特里克兰德是自私的,是无情的,但也就是这种极端的方式,往往能够拨开遮蔽月亮的黑云,告诉每个人——月亮一直都在



以下为书摘:

“这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幻想,这幻想让他目眩,看不见真相;尽管真相残酷,他却依然用幻想的目光凝望着自己的意大利:浪漫的侠盗,美丽的废墟。他画的是他的理想,尽管贫乏、平庸、陈旧,但终究是理想;这就赋予了他一种独特的魅力。”——《月亮与六便士》第十八章

“你认为美——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会像沙滩上的卵石,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到?美是美妙,是奇异,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美。而当美出现,它并非为了让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和艺术家一样的奇异之旅。这是一支他唱给你的旋律,要想再次用心聆听,就需要智慧、感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月亮与六便士》第十九章

“女人心中的爱,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世俗之见,如此牢固。说到底,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虞的满足,财产殷实的骄傲,受人爱慕的愉悦,以及家庭圆满的得意;女人赋予这种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但这种感情,在面对激情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月亮与六便士》第三十章

“作品见真我。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只让你看到他希望别人接受的一面,你只能凭他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对他有所了解。有时候,人们带着完美的假面,久而久之,真会弄假成真。”——《月亮与六便士》第四十二章

这句话颇有感触
虽然《月亮与六便士》成书于1919年,但是借由”我“之口却道出了很多在现世中仍然适用的道理。空间、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成为了塑造自身”人设“的方式,”朋友圈先吃“、”点赞之交“、”打卡青年“等词汇的新起都在表达着——一个人只让你看到他希望别人接受的那一面。生活已经够艰苦了,何必再劳烦朋友圈中的朋友呢?


”我们每个人都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谁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凭一些符号与人交流,但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所以它们的意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地想把心灵的珍宝传递给别人,但他们却无力接受,因此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然紧挨着,却并不真正在一起,既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们就像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对他们的语言知之甚少,想表达那些美妙而深刻的事物,只能局限于会话指南上一点平庸的词句。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奇想,却只会说‘花匠的姑姑有把雨伞在屋里’。“——《月亮与六便士》第四十二章

”我觉得,有些人,并未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他们却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这故乡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出生地,他们是异乡人,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他们仿佛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孤身一人。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才让他们远走他乡,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永恒居所。或许,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现象,让这些游子再次回到他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来到某个地方,他会神秘地感觉,这正是他始终怀想的栖身之所。这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他会在这从未见过的场景中,在他从不认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就好像他生来就熟悉这一切。在这里,他终于有了着落。“——《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章

”“我以为,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更有意义,只经过片刻思索就抛弃大好前程,这才需要足够的个性。勇敢走出这一步,绝不后悔,这才真有个性。——《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章

”一个人要是为情所困,就会对世界上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像被囚禁在小船上摇桨的奴隶,身不由己。攫住斯特里克兰的那种激情,正如爱情一样蛮横,让他迫不得已。“——《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四章




文末
或许黄明雨:”人心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肉体的枷锁之中“能带给你些许感触

2019年的第一本书,希望你也爱看书

by Ryan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一直都在——《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