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357天,2022年4月9日
很多事情,是我们以为的,预设太多。可以试试看,未必如此,知觉就改变了。对事情的整体的评价和看法。
归因:归于原因。
图例:一个树桩,不同的人看到之后,有不同的想法:厨师—案板;艺术家—艺术品造型;农民—烧火。
例:儿子躺在妈妈腿上,妈妈的反应—-摸摸儿子的头,是不是发烧?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常怀敬畏之心,带着好奇。
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被爱。人越弱越敏感,容易炸毛、发脾气。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基本概念:对社会的整体看法,对人、群众(有所懂与有所不懂: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不要带着预设去了解人。否则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因为你心中有答案、有方法。你懂了,是最不好的事。要从懂到不懂,保持好奇之心,重要的是他怎么看、他怎么认为。真不懂更好。咨询时不需要咨询师懂,陪着他梳理思路,因为他懂。并不影响陪伴孩子去提升。心怀不懂之心。去请教,他越讲越清楚,澄清、总结、概述、反馈加上,他就懂了,变化就有了。但对人性要懂,精通心理学专业知识,基本功)
例:抑郁症怎么办?
咨询师:不能懂,要具体化,要了解他所说的抑郁症与你了解的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永远不知道笼统的下面藏着什么?能多说一些吗?你希望怎么办?做过哪些尝试?有些什么症状?等等。语气慢、缓。是什么想让你说这个问题呢?你怎么看?朋友:好奇。角色不同反应不同。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认知。你所拥有的,你必备其拥有。甚爱必大费。经验也是限制,可能会导致听不到其他的经验。不舍得扔掉固有的经验。要保持开放的姿态,有很多可能性,是把双 箭。否则对事情的认识有偏差有误解。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人格。越感兴趣就了解越多。兴趣和动机,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未知就好,不要不懂装懂。有德。如:对孩子的学习感兴趣,但是别乱说。人生有限,不可能懂太多的东西。如果要了解就了解,心怀敬畏之心。深挖一口井。走到塔尖的人很少,越能超越绝大多数人。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在某一个领域做成专家不容易。
3、认知者的情绪------情绪。心情好与不好,看事情结果不同。咨询时,要允许情绪出来。情绪不好时,去做事,做的时候会带来新的感受,在事上磨,一小步,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行动能带来顿悟。学了还是做不到,继续行动,在事上磨。知道和做到有很远的距离。实践,实践。一学就会,一用就废。中高考前,家长情绪焦虑。家长随时做好自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个人做好自己,天下太平。让自己忙起来。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管理
一、概念印象: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真诚待人是关键)
印象形成:将认知客体在头脑中归类、明确它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的过程(内隐、认知过程)
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不熟悉的人: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熟悉的人,比如家人、亲戚。帮九次,一次不帮,就有意见。生米恩、斗米愁。付出越多有时越不落好。)
光环效应:爱屋及乌(以偏概全,如:认为权威的人啥都好。尽量不要走向自己的偶像,不好的地方都会出来。)
刻板印象:有色眼镜(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人或某为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例:北方男人粗犷、豪爽;南方男人细致、拘谨,等等。心理学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加法模式:把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包括正、负分)都汇总加到一起。
(二)平均模式:基本上不怎么用。
(三)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将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容易以偏概全,咨询时要心怀未知之心,具体化,多了解情况。)
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 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印象管理:
定义:个体对自我形象的控制。
拓展:登门槛效应:先说小要求,再逐步加大。(如:先借小钱,再借大钱。骗子的做法)留面子效应:先说大要求,再说想要的小要求。(如:想找对方借5千,先说借5万,最后慢慢砍价,最的到5千)
印象管理的作用: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是个体要为全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和赤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
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更安全,不要太引人注目,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地方送人情);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恋爱初期;隐藏缺点抬高优点);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慢慢活成社会希望的样子,才能生存下来,社会大环境的塑造;独立特行的人,是还没有经历磨难);
4、投人所好。
第三单元 归因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
内因:个人中,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内归因。
外因;和赤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营有二者内因和外因的影响;综合归因。
夫妻吵架后:内归因较好。工作中:客观点好。
稳定性与易变性--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内因中人格特点、能力;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易变性:内因如人的情绪易变,外因如气象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可近代性与不可控性可控性:努力与否不可控:智力因素、工作难度归因---暗示-----自证预言(去控可控的)控制点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
内控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年轻时内控多,认为自己充满各种可能性,无所不能。要提高自主性。
外控者:年纪大,认命就是外控。上帝决定的也是外控。躺平。归因原则(略讲)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的影响丢钱包者:治安不好,倒霉;他人说法;自己不小心。自我价值保护(自我卷入)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观察位置。“挤公交”效应(角色转换了,位置就变了,利益角色也变了)时间因素(归因的情境性)。 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将烟消云散。顺应自然,接受规律。生活中遇到问题,稳住,稳住,过段时间,觉得没啥,没多大个事儿。咨询中,陪着聊,如果要下一个重大决定,放两天再说,也许也就过去了,有时更多是受情绪影响,晾晾就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