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篇】追逐行走者之光

行走拓宽视野,读写重建心灵。这是教育行走人的口号,知道教育行走200天了,也关注着它200天了。从加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开始,就期待着教育行走营员的资格。因为加入"一起写吧"挑战者时间达不到300天,无缘营员资格。不免遗憾。心中就种下了2022年参加教育行走的种子,我参加了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第二期挑战活动,一起赢取教育行走2022年的营员资格。

因疫情原因,今年的教育行走改为线上活动,幸运的是只要网络报名,提交一篇1000字的教育故事就可以了。从得知这个消息,就关注着醒走者公众号。当看到可以报名的消息已是当天夜里快12点了。点开报名时,发现文章是文档格式才能提交,只好作罢。

第二天一早起床,先把文章编辑好文档格式,发到手机上一份,扫码,填写信息,上传文章,提交成功。等待着资格审核通过,教育行走课程开启。

陈秀玉老师把通过审核资格的老师,已提前建好了9个群,每个群都有人管理。这中间志愿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却是我们所看不到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只看到的是它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它的一地鸡毛。享受着活动的乐趣、精彩,却看不到背后很多人的默默地付出。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些志愿者的无私付出,我们才能看到教育行走精彩的分享。

我是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虽然几经辗转,才找到组织。就像教育行走发起人张文质老师说的: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遇到一起出发的你们。

真好,我走了很远的路,遇见了一起出发的你们,我多么欢欣,多么受鼓舞。相近的人总会遇见。原来,老天早就安排好了,让优秀地人走在各自的路上,这路纵横交错,总会有一天,让这些人慢慢遇上。

我遇见了优秀的教育行走人,入群后把微信群置顶,关注消息。随后教育行走每个微信群都有三天预热活动,活动主题:我的教育我的路。就是在17-19号,这三天每个群每天会有五位分享人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还有主持人,有资料整理员,有美篇制作员,预热活动仪式满满。

当预热活动招募令发在群里的时候,很快有人在积极主动地抢名额,看看预热岗位,我很想深度参与,只有深度参与,才会收获更多。

我想报名分享,又有些不自信,不知道规则,也不懂分享什么。犹豫纠结中,一次次点开接龙表格,无数次还是忍住了抖动的小手,可终究还是抑制不住颤抖的心,就在迷茫时,甘肃的赵建汝老师申请加我微信,立即通过,她问我可否分享?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爽快答应。

当你犹豫时,往往一个很小的契机,就会改变你的决定,赵老师就是我应该感谢的那个契机,是她关键时刻推了我一把。

不知道怎么做?很简单,选择后一天分享,先看看别人怎么分享就可以了。只要愿学,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盼望着,盼望着,17号如期而至,预热分享活动开始了。每位分享人的故事既让人感动,又发人深思。优秀人的优秀不是无缘无故的。谁的精彩都是不眠的灯照亮的。每个人都是都有自己很厉害的、让我佩服的地方。

这三天不论是年过半百的老师,还是年轻教师,不论是有众多荣誉称号的老师,还是虽没什么荣誉但坚持行走的老师,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处于教研岗位的老师,不论是身处城市的老师,还是乡村支教的老师。不论是喜欢阅读,还是喜欢写作的老师,都那么认真,那么努力,那么幸福,即使行走地如此艰难,但此时传递给我们的只有感动,只有美好,只有精彩,只有幸福。

在快该我分享时,曾有过后悔的念头,在我前面分享的两位河南老乡颜老师,酒老师太过于优秀。总觉得自己的教育案例不够生动。这些优秀分享者给了我压力,带孩子阅读,读书,写作,创建教室,这些我也都在做,想着还是分享点不一样的经历吧。

那我有什么呢?或者我从什么角度切入呢?

我不知道老师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着被家长不理解的经历?与家长相处中,也许会有伤心失望过,我把我的这些案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也是我们教育行走的真实生活。或许能够给人启发、思考。

确定了主题,整理文稿,分享,一切是那么激动人心,果然深度参与就是不一样。功不唐捐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去想结果,也不要祈求好的结果,安安心心地参与、认认真真付出,做好自己,成功也会拥抱你。

教育行走之于我,是期待,是美好,也是激励,更是信念。就像谢云老师说的:人生苦短,总得做些有意义的事,才能让它显得更长一些,更长一些。在不断接触教育行走中优秀的老师们,更加坚定我教育行走的信念。要有教育行走者的从容和淡定,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

给自己建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期待春暖花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10篇】追逐行走者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