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一开始看本书,目的是我觉得自己太自卑,想在里面找到不自卑的方法,并且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而活。

看到后来,莫名地感觉哲学讨论就像是不断地在对观点驳倒和重建,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但对于一开始的目的,我并没有在本书中找到产生心理共鸣的东西,或许自己阅历不够,或许看书不太认真,又或许书里并没有一瞬间击中我的点,就像一件事情有对的一面也就会有错的一面(好像教会了我辩证看待问题)。

读书是在不断地修补自己的认知(这是我突如其来的想法)。

毕竟人生经历不同,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从书中得到收获,也正是读本书的意义吧!

句子摘抄:

1,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2,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3,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4,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5,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6,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7,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8,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9,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10,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11,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12,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13,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14,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15,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16,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17,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18,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19,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20,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21,自我意识总是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我的自我意识根本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地行动。

22,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23,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