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音乐

今天看萨义德的《音乐的极境》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文学与音乐,是一家子,看似失之千里,其实紧密相连

现在的音乐获取,已不像以前那样了。曾经,音乐的唯一载体,是有钱人家才能幸运拥有的黑胶唱片。黑胶唱片制作工序复杂,价格昂贵,且没听几遍,唱片一磨损,声音就变了样子。

故而,广大人民对音乐都倍感珍惜,得到一张唱片会来来回回地听,音乐之魅力,就在其中。

黑胶唱片

后来有了CD(光碟),音乐的价格才打了下去。可此时的音乐,是一张锃亮的“圆饼”,是需要不方便携带的CD机才能播放的一个东西。

故而,音乐的力量依然不减,人们依然还是在音乐中汲取灵感,享受生活。

光碟

现在的音乐,乘着信息的风向,摇身一变,成了一段代码,一段中文(或英文)的内在。音乐的获取方式越发简单:只需25元,你就可以倾听古今中外。

于是,人们对音乐的态度也变了。音乐成了工作后短视频里的附属品,成了10-20秒的一段符号,成了偶像的割韭菜最佳方式……

酷狗音乐

音乐的廉价与同质化,自然会有人站出来说音乐如此,自然与文学没有关系。

在他们眼里,音乐不是文字,又都是那样,怎么可能会与文学相提并论?

我不回答。可能Bob 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们还没出生吧!

看梁永安的一个视频,他坚定地说了一句话:“音乐与文学是有关系的,不能说只看文学,不了解音乐。”

音乐确实没有字,不像书一般,用眼看。音乐是用耳朵代替眼睛,来感受情感,感受生活。若你只听到烂音乐,就如你只读烂书一般,不能看到全局,也不能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

倾听音乐,就像看一本名著,需要全神贯注,你可以戴上耳机,你也可以把书带入任何角落,可是这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PS:写这篇文章时听的音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