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极端环境下,好人也会变恶魔,好人和坏人永远不是绝对的,所以别老宣称自己是好人了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组只有9人,3人作为后备。

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右脚戴脚镣——一切都几乎和真正的监狱一样。

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囚犯都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充当看守的志愿者并未被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

很快,所有人都在这种逼真的模拟情境中投入了自己的角色。看守开始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责,他们折磨、恫吓、羞辱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犯人,并且,这种惩罚逐渐升级。从一开始的罚做俯卧撑,发展到后面进行人身惩罚。

而犯人们则像是真正的罪犯一样逐渐变得服从,甚至开始认同自己的囚犯身份。在这个实验中,几乎所有人都逐渐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就连津巴多教授本人也陷入到了自己“监狱长”的角色中,像个真正的监狱长一样思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囚犯”还是“警察”,许多人直到实验结束前都没能走出自己的角色,甚至在实验结束很久之后都难以自拔。

这个故事说明,人在特定情境之中会被环境感染和影响,变得违背本心,甚至成为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连天使也会变成魔鬼。

我们时常看到雪山探险题材的电影,一群驴友在雪山遭遇暴风雪或是雪崩,很多人死了,幸存下一部分人,但是他们在逃生的过程中丢失了装备和食物,弹尽粮绝,只能等着饿死冻死。

最后这些人在天寒地冻忍饥挨饿中,就会盯着集体当中最弱的一个,暗地里盘算着怎么瓜食他的身体,抢夺他的衣物。

在电影《移动迷宫》中也是,进入迷宫的人在巨大的恐怖氛围的笼罩下,用他人的生命去试探迷宫的致命机关。

这些人在平静的正常生活中,你说他们是坏人吗?不是,反而都是很善良的人。然而在那种极端的压力之下,人性就会出现扭曲,导致天使失去了善意,内心被黑暗吞噬。

这就是“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你可能感兴趣的:(《墨菲定律》极端环境下,好人也会变恶魔,好人和坏人永远不是绝对的,所以别老宣称自己是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