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谈写作

图片发自App

①毛姆(1874.01.25~1965.12.15) 法国出生的英国籍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弃医从文,用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常带讽刺、怜悯意味来书写生活。著名的作品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圈子》。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

他共写了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剧本三十个,此外尚著有游记、回忆录、文艺评论多种。

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短篇小说,文笔质朴,脉络清晰,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在各个阶层中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

他的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不少小说还被搬上银幕。他是20世纪上半叶最受人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作家王安忆评价说:“我最早看毛姆的时候,他的长篇我觉得索然无味,从此就没有看过这个作家的短篇。我没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写得那么好,他使我忽然之间回到以前的时代。”

作家孙甘露说:“我觉得毛姆的写作很有趣。有这么两类作家:第一类作家的精神很稳定,但他笔下的人物多少有一点精神问题,比如毛姆;还有一类作家,作家本身的精神很不稳定,写的东西乱七八糟的,乔伊斯就是一个典型。

毛姆是一个经历特别丰富的人,像一个长辈,他写小说开篇的语句可以归纳成一句话:‘我跟你说一下人生吧。’只有英国作家身上才特有这样的东西,这个是英国文学中非常特殊的部分。

毛姆的小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我觉得毛姆特别善于处理非常微妙的东西,这种东西大概也是都市化带来的问题,这个在乡村中间是不会存在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开始转向文学创作。1948年出版的《作家笔记》是他五十年创作生涯过程中所累积的素材与思考。对于理解毛姆的小说创作,散文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家笔记》是毛姆在《总结》后出版的一部关于作家与写作的书。此书跨时五十余年,是毛姆一生游历的总结。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而是大量的写作素材。

此书对于理解毛姆的作品,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读者及想要成为作家的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写作到底是什么呢?一种天赋,一种艺术或是灵感的产物?在毛姆看来,显然都不是。写作是一种技艺。

在《总结》中毛姆,曾细致地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他说:“我总是把要写的东西在肚子里酝酿很久,然后才开始动笔。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会做一些笔记。构思的过程有时很长,有时很短,只有当有十足的把握时才会动笔。”

毛姆并不是一个靠天赋来写作的作家,事实上大多数作家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所谓天赋不过是成功者神秘化自己的说辞罢了。

毛姆笔记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之外,大量是关于他阅读的感受。作为一个生活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人,毛姆有机会游历六大洲。上世纪20年代,他到过中国,在他的游记中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素材是苦恼的,然而素材太多,也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毛姆最终以《作家笔记》的形式出版这些素材,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苦恼。

毛姆以小说著称,小说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对于素材的驾驭能力。在《总结》中,毛姆这样写道:

短篇小说,在我看来,只是叙述一个事件,或者物质事件,或者精神事件。凡是无助于说明这个事件的细节全部删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一种生动性与一致性。

一句话,我愿意用一个句号,而不愿用七零八落的理念来结束我的故事。

作为一个小说家,首要的是把故事讲好。小说不是传播思想的讲堂,小说家不是思想家。那些想要当思想家的小说家,不如去写新闻报纸。”

对于当时兴起的意识流小说,毛姆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作家们总是向往具有情感价值且不太容易理解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对于小说家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是个很聪明,很有趣的花招,但仅此而已。

毛姆显然更加看重素材的取舍,而不是写作理论的指导。在提及写作理论时,毛姆曾说过:“我不太相信写作理论。”

在他看来,写作理论用来说明某个目的,是可以的。但是用来作为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乏味的。

的确,如果每一部小说都采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或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写作的独特性何在呢?

毛姆虽然保守,但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事实上,他曾深入研究过精神分析学。他说自己完全没有搞懂,但凭借他的睿智,显然只是一个玩笑话。

《作家笔记》精彩片断

我对作家的理论总不太信任,那些理论从来都只不过是作家为自己不足找来的理由。所以,若是哪个作家没本事编出合情合理的故事,他就会告诉你,对于小说家来说,讲故事的能力是众多才能中最不重要的;而如果他毫无幽默感,他就会哀叹正是幽默毁了小说。

我没什么非凡的天才,但我有刚烈的性格,它多多少少弥补了我其他的不足。

我有理智常识。大多数人什么都看不见,我却能把眼面前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最伟大的作家能看透砖墙,我的目光还没这么犀利。

长期以来,人们都说我愤世嫉俗,我只是一直都说实话罢了。

我就是我,我可不希望别人把我看成别的样子;而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虚饰伪装。

有一位夫人的儿子有点文学天赋,一天她问我若是他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我会建议怎么训练他。

我估计这提问者也不会把我的答案当真,于是这样回答她:“每年给他一百五十镑,给五年,叫他见鬼去吧。”

后来我琢磨过,觉得这个建议还真不错,比我当时想象的好多了。有这笔薄资,年轻人不至于挨饿,但也不够享受,文章憎命达,享受是作家的大敌。

有这笔薄资,他就可以周游世界,而由于囊中羞涩,比起手头宽裕的人,他更有可能看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五光十色。

仅有这笔薄资,他会常常穷到身无分文,为了衣食住行而辗转于各种有意思的工作之间。

尽管非常优秀的作家们生活窘迫,但他们书写得很好,不是因为环境使然,而恰恰是因为不受环境影响。

他不需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但需要什么事儿都做一点。要我说,就应该让他把补锅匠、裁缝、士兵、水手挨个当个遍;让他情场失意,饥肠辘辘,烂醉如泥;

让他和旧金山的无赖玩牌,同纽马克特的马探打赌,与巴黎的公爵夫人调情,和波恩的哲学家辩论,与塞维利亚的斗牛士一起驭牛,和卡纳卡人在南太平洋里畅游。

世上所有的人都值得作家去结交:每一件事情都是他磨坊里的谷物。哦,拥有天赋,年方廿三,前方五年的游历时光,每年有一百五十镑,若是这样,该有多美!

人们总就写作风格小题大做。我们力图句子平衡、有节奏。我们大声朗读句子,看它听起来好不好。

然而事实上,从古到今最伟大的四个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的时候根本不关心语言。

这证明,如果你会讲故事、创造人物、设计情节,而且如果你真诚、具有激情,那么你的语言如何根本无关紧要。不过不管怎么说,写得好总比写得烂要好。

一个小说家,除非能做到让人相信他,不然他就完了,可如果他完全可信,他就可能会枯燥乏味。

能细腻微妙是一种才华,你若有自然会表现出来,这是抑制不住的。它就像原创性:没有谁努力努力就能获得原创性。

有原创性的艺术家不过是在做自己,他表现事物的方式是他自觉最正常、最显而易见的:因为那表现方法对于你来说是新奇新颖的,你就说他有原创性。


今日推荐:

本文作者周卫英,“谈写作”、“散文”、“艺术”、“健康&养生”专题推荐作者。

以下是他个人精采文章:

巴金谈写作


一不小心,就甩了这么多干货进来了:

走出读书常见误区,四步让你成为阅读高手

文章一气呵成的秘密,就在逻辑思考上(上)

文章一气呵成的秘密,就在逻辑思考上(下)


专注写作阅读,会为您源源不断地提供有用干货!

如果你想要在写作路上抱团成长,组队前行,

可以添加微信号lancheng42或aiusana20141030。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您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姆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