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行合一

方朽:师父,昨日说到现代人总是忙碌于生活,难得清闲;即便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却也诸事繁多,一时之间理不出个头绪来,便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师父:办法自然是有,古人早已说过:知行合一!

朽:请师父指教!

师:知为(二声)行纲,行为(四声)知证;由行得知,知而有行;有知有行,缺一不可,是为知行合一。为师问你:为人处世的诸般道理,前辈先贤们早已说过无数次,因何人们还是不能尽皆理解,付诸实践?

朽:因为......现在的人都太忙了?

师:然后呢?

朽:呃...... 还有然后吗?

师:哈哈,便如你现在这般,为师昨日与你说是因这世人太忙,你便只是知道这个结论,却不知这些结论是为师活了大半辈子才得出来的,说与你听,你看似懂了,其实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世间的学问,知识莫不是如此,都是前人们经过实践,思考之后才总结出来的,再传授于人,却因表达能力各不相同,而语言,文字等亦本身就有缺陷,如此这原本一份完整的知识在说与第二人听的时候,便已经十去一二;而又由于接受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便如你刚才这般,只是看似懂了,因此还得十去三四;而后由于每个人经历不同,生活境遇不同,对这份知识不能感同身受,加之自身怠惰,无法身体力行地去实践验证,天长日久还得十去二三;如此一来,原本一份完整的知识,到最后仅余二三都算多了,还何谈再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尤其是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但是却又大都太忙,太过浮躁,因此对这些知识没有足够的思考,更别提身体力行地去实践验证,所以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能力看似是增加了,实则是下降了,有得必有失!如此一来,这些一个个仅余二三残缺不全的知识将人们塞得满满当当,便很难再接受新知识,原来的知识却又大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们看似什么都懂了,于是,普遍地都傲慢起来;看似什么都懂了,却很难运用这些知识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于是便觉得知识无用,尤其在你们这一代,当生存生活压力增大之后,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更觉得无从下手,无能为力;接着就能看见许多人开始“丧”,当这许多人因为网络相遇了之后,这种“丧”便发展起来,成为了一种所谓潮流,所谓文化。实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朽:原来如此...... 那解决之法便是这知行合一四字么?

师:当然,知为行提供理论依据,行是实践,反过来印证这些理论依据;通过实践思考就可以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而有了这些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就会勤而行之,就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相应问题;这知行二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朽:那若是知而不行......

师:如此便是不知,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好比你明知从高处跳下会受伤,却还是去跳,莫不是活够了?

朽:呃...... 那若是行而不知......

师:便是愚行。就好比你从路上走过,路上有坑,你掉坑里了,第二次走这条路竟然又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岂不是蠢到没边儿?

朽:师父淡定..... 学问嘛......搞得戾气这么重...... 弟子俱已记下,若无其他事,弟子这便到后山去行上一行......

师:哼!看着你这不成器的样子,为师就来气。我且问你,刚刚说的人们表达能力的问题,还有语言,文字等等本身就有缺陷,当如何应对啊?

朽:....... 弟子惭愧,请师父指教。

师:罢了,你要记住,无论别人告诉你什么道理,或者是在书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即便为师与你说的这些话,都不要只得其形,不得其神;而欲得其神,必要究其因果;欲究其因果,必先了解其根本。你要仔细去想:他为什么能说出这些话?为什么会这样说?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这样究竟对是不对?对,当如何?不对,又当如何?不要只停留在其表面含义,要尝试去深究其背后隐藏的更多内容,如此才能有更多收获。

朽:徒儿明白了。

师:好了,这些时日也与你说得不少了,明日你便下山去吧,将近日与你所说一一实践印证,三月内不许回山。

朽:谨遵师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