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职业的讨论

工作在大城市,难免会觉得压力大,买不起房,租不起小区房,不敢每天大鱼大肉,工资的涨幅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有一天AI真的取代了金融,那我能做什么呢?AI的取代应该会从简单机械的岗位开始吧,银行柜员、会计等等,只要是程序能解决的就不需要人了。找工作期间咨询前同事岗位如何,他说金融早晚要被AI取代,也可能是他杞人忧天,但忧患意识还是十足的。

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失业了,能做什么呢?想了很久,金融行业算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资金玩不起大的,只能做一些金融信息服务,事实上,研究生同学就有一位辞了上海的工作回到重庆,开了一家公司专门指导人买房。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如果要做些什么一定要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开始做起。那除了金融,我还有CPA证书,无独有偶,居然和大神想到了一块,可以做代理记账。代理记账就是帮小公司,业务比较单一的工作记账,报税等,可能一个月只用去一天,但可以代理很多家,这样至少也能赚的盆满钵满吧。如果未来真如美国一样,发展成专业型社会,好歹还能做个会计师。但事实上,会计记账经验是没有的,如果真要从事,还需要先报班学习下。

周末在家自作卤菜,其实也没有多喜欢做菜,只是骨子里觉得周末不能亏待自己,所以一般周末都是大鱼大肉的来。灵机一动,或许以后可以去开个餐馆,或者摆个卤菜摊,还能卖黑米粥、百香果蜂蜜茶。激动的把自己的方案告诉同事,结果换来的是一句,干的都是起早贪黑不赚钱的活,哈哈哈哈。想想似乎有些道理,那不是这么多年的知识都付之东流了吗?

或许我也能开个公众号,写写东西。这个想法似乎不错,其实从大学以来一直保持着写东西的习惯,和现在的新媒体不同,可能我并没有太多的读者,也不一定能投稿,全当不想放下自己的写作功底,以及留下每个时间段的不同的想法。曾经和大神讨论过,是不是工作两年后都会有一个迷茫期和厌倦期,没有了毕业时的激情和新鲜感。工作上没有很大突破的时候就想换一个新的环境,即使在国泰君安的大神也想着跳槽,但同时也开始认真思考未来,自己想做什么,什么会发展的很好。曾经是想开个公众号的,无奈只有一张银行卡,而刚好腾讯并不认这个银行的卡,无奈作罢。

或许我也可以去教教英语,小孩子的英语应该不成问题,读研毕业后为了练习口语,专门花钱报了一年的英语口语班,每天坚持25分钟,培养自己的一个小习惯。虽然自己不是很优秀,但在有一点上我还是很佩服自己的,那就是坚持。开始一件事前,通常会量力而行,而一旦决定去做,就会坚持。现在,英语已经学习了一年,虽做不了翻译,但听力和口语确实提升了不少,只是一个人去国外不用带翻译。以前也曾有过出国念书的想法,后来在权衡了出国的成本后,果断决定放弃。出国念书如果家里条件一般还是算了,美国一年的费用是45万,即使只有一年学制的英国也价值不菲,40万元。想想国内房价增长如此之快,不如用出国的钱去买一套房,说不定升值后,出国两年的费用都出来了。再则,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国的性价比不高,现在随着海龟的增多,对于留学生也没有当初的稀罕,留学生回国的年薪也不会很高。

对于教小孩英语的想法,用我自己的话说,干不过菲佣。同事说,菲佣可以教英语,可以做饭扫地,更重要的是女主人不怕男主人出轨。总的下来,还是觉得代理记账和教英语的想法比较现实,现代社会我相信只要勤劳不会饿死,虽然没有了我们父辈时的那么多机会,既然不能大富大贵,那好歹也能小康吧。

写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提前思考,未雨绸缪,尽量多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专业性,同时拓宽自己的面,如果有一天这个时代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有一技,走遍天下都不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第二职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