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极寒之城》有感

说起经典黑帮电影,我立马就会想到美国影片《教父》和香港电影《无间道》。它们都是围绕信任与背叛来展开故事情节,只是前者更注重亲情与家庭责任,而后者更注重兄弟情与社会责任。

但最近上映的国产大片《极寒之城》却不是一部单纯的黑帮电影,不仅故事背景极其特殊(1945年冬天的东北,日本军队已经投降,苏联红军还没撤走,社会处于真空状态,黑帮跋扈,土匪猖獗),人物背景也很复杂(卧底枪手是抗联战士,黑帮分子做过汉奸)。

不同于创作背景非常相似的《悬崖之上》和《铁道英雄》,《极寒之城》也不是一部主旋律色彩浓厚的电影。它讲述的是复仇的故事,男主虽然有抗日锄奸的经历,但他单枪匹马报复的对象不是日本侵略者,而是滥杀无辜的黑恶势力。

这就使电影自带体现江湖情义的武侠情结,比如昔日的抗联战士主动献上人头作为打入黑帮的投名状,又比如男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只为行侠仗义,信守当初的承诺,替拥有兄弟般情谊的战友报仇雪恨。

因此男主潜入滨城,打进黑帮,不是组织安排,更不是出于坚定的信仰和民族大义,而是被情感和义气驱使——战友全家被恶人杀害,我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不然对不起死去的弟兄。

男主就是那个时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孤胆英雄,智勇双全又身手不凡。他对待爱人和战友像春天般温暖,重情重义,考虑问题细致周全;对待敌人则像严冬般残酷,嫉恶如仇,杀伐果断,决不心慈手软。

影片在人物塑造、场景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紧扣片名。不仅整个城市漫天飞雪、阴郁黑暗,让人感到阵阵寒意;而且敌对双方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特别是黑帮和土匪之间较劲,那更是好勇斗狠,凶残暴戾,场面惨不忍睹,让人“胆寒”、心更“寒”。影片中无论义士、黑帮还是土匪,全员都是狠角色——不是对自己狠,就是对别人狠。

这就决定了影片比较高的暴力指数,自然少不了火爆激烈的枪战、拳拳到肉的搏斗。好在整个画面以冷色调为主,质感也比较厚重,不会出现鲜血淋漓甚至血肉模糊的镜头,大大减缓了观众视觉上的不适。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有不少面部特写的镜头,引导观众通过生动的微表情去窥探人心。在我看来,除了那位激进憨直的报社编辑和男主善良柔弱的妻子,其他人的内心世界都深不可测,并且相互算计。

他们的狠辣程度也超乎想象。在大开杀戒之前,黑帮头目一个阴晴不定的表情,一句云淡风轻的台词,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

影片中的大小人物可以说是从头打到尾,到最后敌对双方都没留下活口——作恶多端的人死了,报仇的人也死了。故事结尾,只剩下男主的妻子带着报社编辑的儿子坐上了奔向未来的列车。

估计有人会质疑男主搭上性命也要替兄弟报仇的意义。毕竟他在滨城的行动纯属个人行为,完全可以在身份暴露的情况下全身而退,不必非得冒着生命危险把黑恶势力一网打尽。

但老抗联战士在当着男主的面自杀前曾经说过的话,正好表明他们舍生取义的动力所在,那就是“当今乱世,为何恶人猖獗,世人怯懦?因为世人皆想独善其身。”

而他们却自断后路,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唤醒世人,维护正义,战胜邪恶。这也许才是影片真正的精神内核,包裹在快意恩仇的武侠情结里。

电影谢幕,我们可以稍微反思一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当别人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也会怯懦——甭说替别人发声,就连替自己说话都不敢?

是否会用什么“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之类的金句来安慰别人或者自己,以便心安理得地独善其身?

或者我们喜欢这种行侠仗义类电影,在潜意识里不过是把自己主动置身于弱者的地位,期待被别人拯救罢了。

无论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至少应该意识到侠客们在解救他人的同时,也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成就了更加强大的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极寒之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