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密关系,从不惧怕争吵

据民政部门统计,2020年全国平均离结率(结婚对数除以离婚对数所得的结果)为39.33%,排名前三的是东北三省,离结率都在65%以上,并且90后已经成为了离婚的主力军。


离结率居高不下,一方面,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态度越来越多元化,对于婚姻,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似乎真的不懂怎么经营亲密关系。


单单是亲密关系中的争吵,都会让人焦头烂额。


《亲密关系》告诉我们,争吵是一件好事,痛苦的浮现给了我们疗愈自己旧伤的机会。


本书作者是克里斯多夫·孟,加拿大人,“知见山领袖训练学苑”教学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见领袖训练师、心理治疗师、演说家。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明白了我们寻找亲密关系的出发点,看到吵架后面的深层次需求,就能将亲密关系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01.我们寻找亲密关系的出发点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著名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指出,孩子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小时候,我们希望父母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这样就可以证明我们的特殊性,重要性。父母满足了我们,我们就找到了归属感。


一个孩子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可能会做出跟他的年龄段很不相符的事情,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主动照顾2岁的妹妹,帮她穿衣服、给她喂饭,以求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同。


但更多的时候,孩子会采取哭闹、捣蛋、撒娇的方式去博取关注。


当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就会被储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变成了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


当我们开始寻找伴侣时,我们希望他们承接父母的角色,满足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


正如《亲密关系》中说,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所以,情窦初开时,每个人都会有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一样的幻想,期待自己的意中人踩着七色云彩来到自己面前。


他就像个盖世英雄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喜、安宁、满足,他的出现就足以证明我们存在的特殊性。


一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忍不住欢欣雀跃,嘴角上扬。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相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张爱玲的童年很悲惨,父母对他都很冷漠,家庭生活缺少温情,她曾说过:我嫁人,就必须要嫁比我大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她需要一个能讨自己欢心的男人,于是,当24岁的张爱玲遇到38岁的胡兰成,这个老成持重的男人刚好符合这个要求。


认识张爱玲的人都觉得她冷漠、清高,而胡兰成却在信中说她很谦逊,这让张爱玲觉得他是真正懂自己的人。


她在胡兰成面前可放下自己的负担和不安,全然地袒露自己感念与才情。


可是依靠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迎接我们的终究是幻灭。


02.为什么我们要吵架?

 

为了让对方更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样子,我们开始着手对对方进行不余遗力地改造。


作者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就的。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吵架在所难免,


约翰和玛丽已经恋爱一年了,两人租住市中心的一间单身公寓里。


玛丽不喜欢收拾屋子,每次她用完浴室,整个浴室就一片狼藉。


刚开始,约翰觉得,玛丽很可爱,不拘小节,每次都帮着收拾,后来,他越来越无法忍受。


终于有一天,约翰爆发了,对着玛丽一阵指责: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不能收拾一下吗?


玛丽也不甘示弱:你就不能帮我收拾一下吗?有冲我吼的力气,早就收拾几百遍了!


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是因为玛丽不收拾浴室,可是,《亲密关系》认为,两人争吵的真正导火索是:不被重视的痛。


玛丽小时候,家教很严,父母希望小孩子隐形,命令她玩完玩具以后,必须收拾好,否则,就要全部丢进垃圾桶。


在同居一年后,玛丽觉得自己再次被要求成为隐形人,让她回忆起伤心的往事,约翰的要求,重新确认自己的不重要,就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不重要一样。


而,约翰呢?


他小时候常常被忽视,全家讨论休假计划时,讨论明天中午吃什么时,他的声音总是被忽视,当跟玛丽在一起时,玛丽无视他的提醒,让他再次体会到不被重视的悲凉感。


为了不面对过去的创伤,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愤怒的争吵。


因为,愤怒可以保护人们不去感受痛苦。


作者在书中指出,对伴侣发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怒气能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麻痹身体的感觉。


比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盛怒之下,大打出手的两个人,即便被人打得头破血流,也不会感觉到痛。


但是等到冲突平息,被人提醒自己的头破了,摸到伤口的那一刻才发出痛苦的呻吟。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失去了儿子,非常悲伤。有天他路过儿子的墓地,久久不愿离去。


恍惚中,看到儿子坐在地上,走上前去想要握住儿子的手,儿子却冷冷地说:你我父子缘分已尽,不必留恋。


就转头离去了。


老人十分生气,从此以后,思念儿子的痛苦就消失了。


可见,愤怒确实可以隔离痛苦。


生气的第二个好处是,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控制对方。


比如,伴侣下班回家就把脏衣服乱扔,你就会试图让他为自己制造的混乱局面感到罪恶,在罪恶感的驱使下,对方往往会采取行动,挽回自己的过失,我们也达到了控制对方的目的。


既然吵架有这么多的好处,还能避免直面潜意识的伤痛,那有了分歧就吵一架,实在不行,那就吵两架。

03.如何正确地吵架?


我们常常说幸福婚姻是妥协的结果,可是仅仅妥协,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因为,如果你扮演牺牲者,你的伴侣就会扮演放纵者。


比如,在家里付出最多的那个,往往是被大家忽视的那个,因为,大家觉得你付出是理所应当,付出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迫你。


如果冲突不可避免,争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亲密关系》指出,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争吵说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吵架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当我们对伴侣恶语相向时,正是我们审视自己内心的良机。


朱德庸说过:夫妻通过每一次争吵,更加了解对方;当他们足够了解彼此时就不再争吵了,他们选择分手。


所以,谁先挑起的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争吵。


书中指出首先,争吵发生后,我们可以做出新的选择,各自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责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上台面。


并给出了进行深度沟通的八个重要问题,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1.  [endif]我想要什么?

2.  [endif]有没有什么误会要澄清?

3.  [endif]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  [endif]我或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  [endif]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  [endif]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  [endif]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  [endif]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所以,如果玛丽和约翰决定对自己的痛苦负责,用爱来回应彼此的情绪时,他们应该这么做:

 

约翰对玛丽说:对不起,亲爱的,都是我的错,我小时候总是被忽视,所以看到你把浴室弄脏,内心深处不被重视的感觉就被唤醒了,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这让我非常痛苦,于是,把你当成了替罪羊,冲你发火,请你原谅我。



这是玛丽会说:不要这么说,亲爱的,我小时候,父母希望我的生活环境井井有条,忽视了我,我完全没有存在感,当你提醒我的时候,愤怒吞噬了我,才会对你恶语相向。


经过这样的沟通,两人心的距离一定会变得更近,也会更加呵护、怜爱对方。

 

深入的沟通使双方看到自己潜意识中的东西,也看到了隐藏在彼此内心的伤痛,也会真心地为对方提供支持。


荣格说过,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放下各自立场,用心去倾诉、更要用心去聆听,一切都会不同。


《亲密关系》告诉我们,亲密关系是人生最好的道场,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的。


所以,希望我们能成为彼此的镜子,映照出彼此的灵魂,成为彼此的老师,激励彼此不断进步,更要成为彼此最好的玩伴,一起去探索未知的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亲密关系,从不惧怕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