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一
【原文】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译文】
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便向晋国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故事情节】
公元前542年的某一天,晋国国君晋平公便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祁黄羊想都没想,便回答道:“解狐可以。”
晋平公听后,很震惊地看着祁黄羊,说:“那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推荐他干啥,莫非你是在说气话?”
祁黄羊若无其事地回答说:“您刚才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很是称赞祁黄羊的话,就任命解狐为南阳县令。国人对此都说好。
过了一段时间后,晋平公又询问祁黄羊,说,“国家缺少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
晋平公不解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又称赞祁黄羊,就又任用了祁午。国人对此又都说好。
晋平公觉得祁黄羊是一位非常贤德的人,从他推荐的两个人中可见他做事公正无私,举贤不避讳仇敌,更不避讳儿子。此后晋平公便对祁黄羊很是信任,每次对方提出的意见,大部分都给予采纳。
有一天,祁黄羊趁着晋平公高兴的时候,就说:“如今大王加重赋税、修建池台楼阁,却不务政事,政务已经落在私家门下了,如果不重新整顿朝纲,晋国恐怕不能长久。”
晋平公听后,内心虽然有些不爽,居然有人公然指责自己的行为。但是回过头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加强公族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着手废除日益强大的智氏卿爵,虽然没有得逞,但也使得智氏势力大减。
后来智文子忍辱负重,低调经营智氏家族40余年,终于在公元前501年,让自己的儿子智宣子成为晋国执政官,智氏从此复兴。
面对日益强大的智氏,赵氏家族族长赵鞅,隐隐约约感觉到潜在的危险,于是便联合韩氏,魏氏打压智氏,从此智氏和赵氏之间的矛盾便日渐深厚。
公元前493年智氏家族族长、晋国执政官(正卿)智文子智跞去世。赵氏家族赵鞅和智宣子共同执掌晋国。在赵鞅执政期间,智宣子眼见自己的家族势力,每况愈下,于是与智氏家族成员商议从自己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位能力超强的人担任下一届智氏掌门人。
结果当智宣子提出由其小儿子智瑶担任下一任掌门人时,智氏家族成员,智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智瑶不如智宵。
一般情况下,别人家的事情,外人不易插手干预,特别是选用继承人这方面。因为你只要亮明自己的态度,无论谁成为继承人,你都会得罪一方。
智果在智宣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不是等智宣子把话说完,而是条件反射性的反对。其实无论后期智宣子会不会听从他的意见,他就率先得罪了领导。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当众讲话,有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都会恼羞成怒,何况是需要威严的家族族长呢。
智宣子在选用谁做继承人时,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因为他是从大局观考虑的,当前智氏家族在赵氏掌门人赵鞅的打击下,在晋国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与其选择懦弱无能的大儿子智宵作为继承人,然后家族被其他人吞并,还不如选择能力超强的小儿子智瑶作为继承人。
另一方面,智宣子提出让智瑶作为继承人,是想看看大家的想法,有多少人站在智霄这边,有哪些人是支持智瑶的。这是一种政治试探,目的是等自己百年之后,后继者能把自己家族人拧成一股绳。
智果等智宣子话音刚落,就立马站出来给予反对,随后细想一下感觉有点过头了。怕智宣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到时候跟他来一场烈的辩论、上纲上线,就是唇枪舌剑、人身攻击,甚至会演变成“全武行”。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便委婉再委婉地说出智瑶身上的五个优点和长处,然后稍稍停顿一下,再轻描淡写地指出他身上一个小小的缺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后面这一个缺点做铺垫,因为这一个缺点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太过刺眼,也太要命,可能是一点就炸的火药桶,这就需要有一些好东西陪衬、包装、做缓冲。
智宣子听完智果这番话后,默不作声。因为他也经常暗中观察两个儿子的一举一动,发现两个人都有心狠手辣,大儿子心狠做事却优柔寡断,小儿子智瑶心狠但是是外强中干,能担大任。所以无论智果怎么比喻,怎么委婉地使劲地说智瑶的坏话,都不为所动,甚至扬言如果选择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将会被灭族。
从表面上讲,智宣子和智果两个人的想法都是对的,前者是领导,站在整个家族角度看待问题,家族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最清楚。后者是下属,虽然都同处于一个家族,但是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偏向于个人,使个人利益最大化。
智果之所以,力挺智宵,反对智瑶,他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1、借助势力,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影响力。
因为假如智宵成功上位,面对自己才华横溢且蛮横要强的弟弟智瑶,他必然要借助旁人帮助自己来维持平衡,其中智果是站在智宵这边的,他就是最好的选择。外加上智宵个人能力不及弟弟智瑶,到时候事事都要依赖智果,而智果则可以提供智宵进一步延伸自己在智世家族的影响力。
2、为自身地位着想
如果选用智瑶作为家族的继承人,那么他在家族的作用就显得不重要,因为智瑶本身能力超强,对其的依赖性远不如智霄。所以智果为了在后期能稳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避免被晚辈边缘化。
3、故意脱离家族组织,做多头投资
眼见自己给领导提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如果自己不做出点行动,日后当智宣子看到了,就认为他在危言耸听故意吓唬别人,到时候在家族中很难有话语权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自己的智氏家族能延续,为了防止真如自己所预料那样,智氏家族惨遭灭门,自己率先经过公证人的鉴定,脱离智氏家族。
为何智果认为智瑶有才不仁义,不适合做智氏掌门人呢?
所谓仁义,其实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不仁就是相对的无德或缺德,简言之,就是说为人心狠手辣,有个性,做事为了达目的会不择手段。
智果说了那么多点,智宣子依然无动于衷,于是赶忙回去做相应的准备。智果妻子见了不解的地问道:“夫君,今天跟族长开完会,为何脸色那么难看?”
智果回答道:“夫人你有所不知,今天族长询问我,选用智瑶为继承人时,我口无遮拦当面给予否决,还推举智宵为继承人。我本以为我把话说那么严重,希望他能有所警醒,没想到他依然无动于衷,看样子智瑶作为下一任继承人是必然的了。”
智果夫人接过话说:“那这个问题挺严重的,我从小是看智瑶和智宵两个孩子长大的,智瑶为人心狠手辣,见不得别人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如今智宣子在选继承人时,本来是他们自己家的事情,你作为外人是不便说出自己的意见的,结果你公开反对智瑶为继承人,如今你已经跟他结下了梁子。”
“是的,智瑶今后作为继承人,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现如今我又得罪了他,日后报复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在想,要不要等事情发生之前先准备脱离智氏家族。”智果说道。
“智瑶是一个有仇必报的孩子,既然你把话说砸了,如果感觉情况很严重、前景很不妙、局势无法转圜,还不如马上当机立断、自行突围、骑驴找马、以便后期能化险为夷。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真当事情发生时,到时候咱们就走不了了”智夫人说。
“以咱们目前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带领自己的团队和家人离开智氏,生存是完全没问题的。”
智果在智夫人的分析下,果断下定决心离开智氏家族。离开之前开了一场家庭会议,会议中强调两点:第一,我们必须离开智氏大家族,否则大祸临头,如果有人想留下来的,继续留,不想留的跟我到其他国家改头换姓。第二,从今往后,无论谁要求你去评价一个人时,不要当面说对方的坏话,尤其是利益和继承问题时,因为作为外人,一旦参与进去,你必然会得罪某个人。
智宣子听说智果要脱离智氏家族,大为震惊。于是便派人把智果叫来谈谈心,以便做他的思想工作。
“听说你要离开智氏家族,为何?难道你是因为我没有采纳你的意见选用智宵,就对我有意见?”智宣子客客气气地说道。
“老朽不敢跟您闹情绪,只是觉得智瑶这个人不仁不义,将会把整个智氏家族带入火坑,为了给智氏留一只血脉,所以...”智果话还没说完,就被智宣子打断了。
智宣子:“好了,不用说那么多。既然你已经做了觉得,我也不勉强,没事了你先回去吧。”
智宣子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做事雷厉风行,从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闹情绪,更没有人主动辞退他。
结果今天,智氏家族最有智慧的人——智果,看智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就要离开智氏,智宣子内心很不爽。但是也不好发作,毕竟人各有志,人各有各的想法,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而干涉他人的去留。
智果从族长办公室出来后,便来到公证处寻找太史,要求太史将其从族谱中注销,并交上家族权力等信物。
太史不由得说到:“智果,以你的智慧和地位,你在家族说一,谁敢说二,智瑶现如今当上掌门人了,你不应该高兴吗,我看他平日待你挺好的,为啥还要离开智氏,如果你离开智氏,你在智氏多年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将没有了。你舍得吗?”
智果说:“兄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事情不是你看起来那么简单,智宣子上次向我们咨询智瑶当掌门人的事情,我当场反对。先如今我与智瑶已经结下梁子。如果尽早脱身,等他日后抓住我的把柄,然后慢慢弄死我和我的家人,到那时候我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太史:“没那么严重吧,我看智瑶这个孩子,除了做事心狠手辣,不按照常理出牌外,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的,你不要那么悲观。何况你没有更好地去出,还不如等找到合适的地方又或者再看看,也许智瑶会良心发现,知道你当初的苦衷,知道你是跟智宵一个队伍的,你反对他是各为其主,他不会为难你。”
智果:“谢谢老兄的劝导,我已经下定决心离开智氏了,您还是签字吧。”太史见智果那么执拗,也不再多说什么了,直接将其及他的家人从智氏族谱划去。然后给予他公证书。
智果拿到公证书后,第二天便带着家人离开了智氏家族,改为辅氏。其他家人由于舍不得现如今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便没有离开。
在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农历三月二十三),韩氏、魏氏临阵反水,和赵氏串联打败智瑶,智氏家族人员全部被歼灭,其中家族土地被韩魏赵三家瓜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