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观后感

——观《小兵张嘎》(1963)有感

因为在小时候看过剧版《小兵张嘎》,却不知还有影版,故有所期待,也难免在心里对其做了一些比较。该影片由崔嵬先生执导,徐光耀先生担任编剧。因着徐光耀先生有着多年在河北的生活以及参加八路军的生活,才有了如此平民化、世俗化的嘎子形象。

相较于剧版,我认为影版《小兵张嘎》的主人公更加凸显。在剧版《小兵张嘎》中,除了主人公张嘎,也就是嘎子这一主人公的故事得到充分表现之外,还有例如英子、佟乐、胖墩等嘎子的童年好友的故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表现,整个剧版塑造了以嘎子为首的少年八路小分队身上的英雄气,萌芽期间的爱国情怀。而对比影版,嘎子的男一光环十分明显,即使有胖墩、英子两位少年好友出现,但并未讲述太多这两位少年的故事,嘎子与这两位的故事也是寥寥,影版《小兵张嘎》主要塑造了嘎子这一位少年的勇敢,虽然嘎子身上带着一股乡土气息浓郁的“嘎里嘎气”,也就是骨子里的坚毅。

这也就大概看出电视剧/网剧同电影的区别:电视剧/网剧虽然每一集大概在40分钟左右,但集数一般大于30集,算下来要1200分钟多,差不多是一部电影的10倍还多,有了时长上的优势,电视剧版的《小兵张嘎》因此可以塑造更多的角色,添加更多的副线剧情,而电影通常都在2小时也就是120分钟左右,时长较短,只能先紧着主角的主线故事开展情节。这其实就有了一个局限,在内容方面,电影的故事线与剧版相比就易显得单薄一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的家庭妇女都喜欢看韩剧,即使是国产剧也是更青睐于那些所谓的“洒狗血”剧情,电视剧/网剧中的人物数量越多,故事越复杂越易得到这类人群的喜爱,而电影则对她们来说吸引力较小一些。这样,电影的观影人群就可能会减少,毕竟在我国,像这样的家庭妇女,需要通过观看这些故事线复杂的电视剧来消磨时间,而电影则不能有这种效果。

此外,相较于剧版,我认为影版《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嘎子,该演员更能把这名热血少年身上的“嘎里嘎气”的劲头展现出来。嘎子对于爱国是朦胧的,他的一腔参加八路军的热忱来自于奶奶的死、老钟叔的被捕以及对枪的单纯执着的喜爱。为了枪,他和胖墩摔跤,被关禁闭,但他没有任何的抱怨,在关禁闭时,一听到有任务还是笑呵呵的去请求参加任务。这股“嘎里嘎气”,亦或是将其解释成坚定、执着、热血、有情有义,在电影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电视剧版我个人认为则体现的不明显,或者说是体现的不够充分。电影的艺术特点就在于此了,主人公身上的特质能在寥寥几件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独特质感。这既需要导演编剧等在准备期间对于剧本的打磨,也需要选择好的演员,有表现力理解力的的演员来出演,这可能就是现在为何大部分所谓的流量明星,都无法在电影上取得一定建树,只能选择较为轻松的电视剧/网剧、综艺、歌手出道或是走红翻红的原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兵张嘎》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