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奏设的这三个县,与你有关吗?

《良知的力量》

——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

之45节:设立三县


自古以来有句俗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王阳明先生虽然不是打江山,但他把数十年的南赣土匪之患,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招降、打硬仗等手段,软硬兼施,逐一收拾干净,没有留下什么后患,朝廷满意、百姓称颂。

王阳明的剿匪,既有干净利落的军事斗争,更有标本兼治的社会治理,在分别平定完福建、江西、广东的土匪之后,他在三省各处,根据当地民情现状,向朝廷奏设三县,并沿用至今。

第一个县,是福建漳州的平和县。

阳明先生认为,汀漳河头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漳州平和县区域,历来被土匪占据,穷凶极恶,如今我们南赣第一次硬仗,集合三军之众、几省之力,方才全部扫平;但是一次胜仗不足以解决长期问题,如果不为久远之图,不过数年,又将像以前一样,土匪势力必将死灰复燃,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他还认为,对于剿灭土匪之事,就像治理一个病人一样,动用官兵强行征讨,如同打针吃药一般;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建立县治,进行社会治理、注意民风的教化,只样这样,才能如同病人的平时预防之方,当地社会也才真正和谐健康。

正德十三年(1518年),阳明先生在《再议平和县治疏》(《王阳明全集》卷十一)中写道:“于河头地方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易风俗,改移小溪巡俭司,以防御缓急。”

就这样,阳明先生南赣地区奏请的第一个县,开始批准设立,并有计划地进行地方建设:

看得开设县治,既以事体相应,已行具奏,及令该府一面俯顺民情,动支银两兴工外,其间分割都图、议估工价一应事务,军门路远,难以遥断,皆须该道及该府亲民各官自行查勘的确,果已宜于民情,便于事体,无他私弊,即便就行定议,以次举行。候奏准命下之日,应奏闻者。若更繁文往复,徒尔迟误日月,无益于事。

对于新城区建设,阳明先生认为只要符合民众的需要,即可便宜用事,各路官员切不可中饱私囊,借此城市建设的机会,“大捞一笔”。朝廷很快同意了阳明先生的上疏,批准户部下旨:

“内开前项情节,既该本官勘处停当,具奏前来,相应依拟。合无本部仍行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再查无异,准于前项地方添设县治及改移巡检司衙门”等因,具题:“奉圣旨:是。这添设县治事宜,各依拟行。钦此。”


于是,平和县,就这样开始设立了。如今的福建平和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漳州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平和”二字,就是指“寇平而人和”,意思指王阳明带兵把这里的匪寇扫除,百姓和平、安居乐业。

平和县比较有名的人物,如文学家林语堂,其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政治人物江丙坤,祖籍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原中国国民党第一副主席、台湾海基会董事长。

 

第二个县,是江西赣州的崇义县。

正德十二年(1517年)闰十二月初五,阳明先生平定横水、桶冈等区域的土匪后,上书《立崇义县治疏》(《王阳明全集》卷十),他写道,土匪被剿灭之后,百姓之民欢欣鼓舞,如获新生,各个地方的流寇,听到大势已去之后,纷纷四处逃散,但是如果一旦撤兵,阳明先生又担心土匪卷土重来,所以他说“但举大事,须顺民情,兵革之后,尤宜存恤”,“大贼既已平荡,后患所当预防。今议立县治并巡司等衙门,惩前毖后,杜渐防微,实皆地方至计。”

后来朝廷采纳了王阳明的建议,几个月之后便批复同意,1518年十月十一日,阳明先生在《再议崇义县治疏》(《王阳明全集》卷十一)中提到,皇帝根据他的奏疏,下旨回复:

“看得添设县治,既该府按官员会议,相应依拟……中间一应事宜,悉听都御史王守仕会同巡抚都御史孙燧查照原旨,从宜处置,务在事体稳当,贼害绝除,期副委任等因,钦此。”

于是,崇义县就在原来上犹县崇义里的基础上,诞生了。


所谓“崇义”,就是阳明先生提倡的“崇尚礼义”。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章江源头,赣湘边界罗霄山脉东麓,崇义县不仅是绿色的宝库,也是人文的殿堂,蕴育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客家文化、竹乡文化和乡土文化,有三节龙、民间灯彩、牛葬等特色鲜明的客家民俗风情,王阳明亲写的“茶寮碑”石刻,目前也保存完好。崇义也是革命老区,属于中央苏区区域范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整训就是在崇义上堡进行,被誉为中国“军旗不倒的地方”。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崇义留下了光辉足迹,有毛泽东、彭德怀、朱德、陈毅旧居,红三军团总部旧址和红军后方医院遗址,有建党初期名将王尔琢烈士墓、上堡整训旧址等许多革命史迹。


如今的崇义县,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阳明文化传承和传播高地。崇义县作为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实践地、心学的主要形成地以及学术思想的主要成熟地,倾力打造了“一山(阳明山)、一湖(阳明湖)、一园(知行公园)、一馆(王阳明展览馆)、一院(阳明书院)、一碑(茶寮碑)”为载体的“六个一”阳明文化主题旅游景观,不断传承和发展阳明文化。

 

第三个县,是广东河源的和平县。

平定浰头土匪之后,1518年五月初一,阳明先生在《添设和平县治疏》(《王阳明全集》卷十一)中写道:

“今蒙提督军门亲捣贼巢,扫荡残党,除数郡之荼毒,雪万姓之冤愤。若不趁此机会,建立县治,以控制三省贼冲之路,切恐流贼复聚,祸根又萌。”

如同建立前面两个县,他再次提到:

“夫盗贼之患,譬如病人,兴师征剿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辑者,饮食调养之道。”

恳请朝廷设立县治,乃是治疗病根之方,不仅如此,他还说:

“成县之日,凡遇一应杂泛差役,坐派钱粮物料等项,俱各酌量减省;期待三年之后,方与各县一体差科。”

他希望新的县城,三年之内应该减轻各项税收,让百姓好好搞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这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啊。


如今的和平县,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县政府所在地,就叫阳明镇。和平县现在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古称她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和平县也是“客家人宣言”《丰湖杂记》的作者徐旭曾、前国民政府总统府咨议徐傅霖、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独立师政委曾源的故乡,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祖籍地位于此地。

全县两大主要文化,一是客家文化,二就是阳明文化,在县内建有一个阳明公园,位于和平县城东山岭。阳明公园内建有和平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内陈列王阳明与和平有关史迹、文物资料、民间传说等。阳明公园的石阶梯有666级高,故取名“天梯”,又有“六六大顺”之美誉,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


正如阳明先生说:

官近民而政易施,民近官而情易达;礼教得以家喻户晓,刑法得以耳闻目睹;良民有所劝而免寇盗之害,顽奸知所惩无复负固之志也!

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县、广东和平县,三个县的成立,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匪的问题,而且对当地政治建设、民风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影响至今。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奏设的这三个县,与你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