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深度思考

很应景啊,最近有一点莫名的不知所措,无所事事的感觉。觉得做什么吧都缺少一点动力源泉,可能是认为最近的几个大的工作都部署的差不多了,也比较有方向了,冲劲有那么一丝丝减退的原因,恰逢此时,看到了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副标题也叫“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深受启发,觉得自己应该多做一些创造真实价值的事情,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人,这或许将成为我思考人生和方向的另一个思维境界吧。

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对于知识工作者,特别是专家和精英,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注意力是个必要条件。绝多数的普通人都会因为智能手机、电脑和网络,受到非常多的干扰,从而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这正好是普通人跟精英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很多脑力劳动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沟通等“浮浅工作”上。这些工作不仅对认知要求不高,而且因为实际产出无法衡量,它们还会给人一种幻觉:只要时间被回邮件之类的事填满,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我们就会以为这些工作很有价值。然而,《深度工作》指出,这些“伪忙碌”的浮浅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价值。更要命的是,它们容易复制,可替代性强。与浮浅工作相对的,就是深度工作。我认为,在这个“永远在线”、即时信息无穷无尽的时代,学会深度工作,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呢?因为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并且能让我们成为赢家。在新经济形势下,具备两种核心能力的人,注定会成功。一个核心能力是:具备迅速学习新技能、迅速掌握困难事物的能力;另一个核心能力是,提高付出与产出的性价比。那么,怎样提高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记者丹尼尔·科伊尔调查发现,这需要髓磷脂的帮忙。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也就是说,要想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的髓磷脂的协助。如何获取更多的髓磷脂呢?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因此,要想学习一门复杂的新技能,或者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就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避免受到干扰。因为这是促进髓磷脂形成的唯一途径。反之,如果你的注意力涣散,就不会形成髓磷脂,自然也就难以学到一门复杂的新技能。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

那我们又该如何提高付出与产出的性价比呢?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一些职场真实写照——一项会议结束后开始另一项会议,开始一个项目的某项工作后不久没有任何过度便开始另外一项工作,工作10分钟刷一下朋友圈查看一下电子邮箱……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索菲·勒鲁瓦经研究后发现,当我们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注意力并没有及时转移,注意力仍然残留在思考原始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我们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即使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我们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只有将注意力残留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能使我们在当前任务上的表现成果最优。《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是一本畅销书。书的作者亚当·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2012年,他发表了7篇论文,全部发表于重要期刊。2013年,他发表了5篇论文。2014年,他受聘成为正教授,其时他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外加这本畅销书。格兰特的效率水平远高于奉行多任务并行的一般教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格兰特会专门腾出时间用于深度工作(他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而在春夏两季则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研究工作),将注意力残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其他教授的工作却反复受到注意力残留极大的干扰。换句话说,要想付出与产出性价比最高,唯有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意义非凡。我们很多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环境上,认为是环境或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但是,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却不这样认为。加拉格尔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她走出医院的那一刻,突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直觉:“这种疾病想要控制我的注意力,但是我要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此后,癌症治疗令人精疲力竭、槽糕透顶,但是加拉格尔却刻意专注于生活中好的方面——电影、散步和傍晚6点30分的一杯马提尼,竟然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好效果。这段经历激起了加拉格尔的好奇心。于是,她开始探究注意力,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最后,她发现,我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如果你关注的是癌症,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幸福、暗无天日;如果你关注的是夜间的一杯马提尼,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如果我们深度工作或深度学习,那么大脑就会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具有丰富意义和重要性的。另外,作者指出,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全神贯注的能力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隐藏益处:这种全身贯注的状态,占据了我们的感官器官,使我们避免了很多充斥在我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细小不快的事情。让浮浅的事务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脑会形成固定形象,认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关于深度工作益处的心理学佐证,来自全球最知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契克森米哈赖曾做过一个实验:为实验对象每人配了一台寻呼机。这些寻呼机会在随机时间里响起。当寻呼机响起时,实验对象需要记下那个时刻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感受。通过这个实验,契克森米哈赖发现,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产生的时候。也就是说,深度工作、专注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这些行为类似于心流活动。这个洞见颠覆了我们很多人的认知。很多人认为,放松使人愉悦。我们都想要少工作、在吊床上有限地度过更多的时间,这样才会有幸福感。但其实,深度工作也可以。

如何才能实现深度工作?首先,我们要来消除几个误解,第一,深度工作是否意味着不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答案是否定的。纽波特在书中介绍了四种深度工作的哲学态度:第一种是禁欲主义哲学式。这种哲学的实践者通过摒弃浮浅工作,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代表人物如《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她在开通推特账号后的一年半里,只发布了一条消息:这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恐怕我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仍是我的最爱。第二种是双峰哲学式。这种工作哲学的实践者将时间分成两块,一块用来深度工作,另一块用来做浮浅工作。代表人物如亚当·格兰特,格兰特在秋季学期会全力投入教学和辅导学生,但春夏两季他将精力全部投入研究,谢绝任何打扰。以上两种工作哲学的必要条件,都是拥有大块的完整时间。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时间正在无法避免地被碾压成碎片,大块时间已经成为了奢侈品。规划好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的关键,恰恰在于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另外两种工作哲学,就相对更有可行性。第三种是节奏哲学式。这种哲学的实践者通过创造一种工作节奏,把深度整合成生活习惯。代表人物如村上春树。他每日固定的写作量为每日10页,每页400字,不因外在或内在因素做出改变。第四种是新闻记者哲学式。这种哲学的实践者只要有空,就能立刻切换到深度工作模式。代表人物如知识经济时代的写作者。他们在任意时间都能进入写稿状态。选择合适自己工作状态的模式,能使工作更有节奏感以及对工作更有掌控感,更能合理的分配工作时间以及工作重点。

第二,要深度工作,是不是只能放弃社交媒体?如果能够远离社交媒体,那么深度工作的一大障碍就被扫清了。就像荣格、比尔·盖茨等名人,在进行深度思考、创造前,都会选择性离开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一段时间,远离社交媒体纷扰。然而我们多数人不是比尔·盖茨,生活模式也难以允许我们自由地选择时间。尤其对于在营销、品牌等岗位的人来说,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围绕着社交媒体展开,消遣或工作的时间界限就更难划分清楚了。这个困境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些从事网络工作的人,深度工作还适用吗?这就需要对社交媒体的认知进行重新梳理,找到适合自己的做法。假如你需要集中精力去写一个方案,写一篇文稿或者写一本书,那么此时远离社交媒体,控制住自己漫无目的去朋友圈、微博、脸书闲逛的欲望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假如你是做网络营销的,那上社交媒体之前要想清楚,你是要去获取消息、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动态的,不妨列出一个大致的浏览计划,严格执行,到终点即关闭。

第三,深度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摒弃浮浅工作?实际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彻底摒弃浮浅工作。我们处在一个强联系的现代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仍是主流。这也就意味着你不可能真正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即便你需要独立完成手头的工作或项目,你也要向其他人做简述,演示,需要不断地邮件、口头沟通等等。因此,如何规划好浮浅工作的时间段和方式,尽可能缩减被打扰、时间破碎化,这才是站在个人时间规划角度所能做到的。

消解了这三个误解,接下来就到了问题的重点,如何更好的深度工作?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1、工作的常态是如何的?2、如何维持工作状态3、给自己设立的奖惩机制也每天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深度工作的重点在于每天定计划,你首先要掌握计划的主动权。如何掌握主动权?你不仅可以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性改变,甚至会主动寻求这种改变——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在一天的时间里常拿出时间来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是一个很简单但需要养成的习惯。一个同时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修正自己计划的意愿的人,相比那些采用传统“自发性”方法、一天没有任何计划的人,将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深度工作》这本书并不是告诉你,该如何去压缩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而是建议你,要想做得更好,首先得去分析和判断哪些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需要以全情投入的状态来处理。所以,它并不简单是一种工作技能,它的本质,是深度思考——思考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思考你要成为怎样的人,思考你有限的精力该投于何处。也就是说,深度工作就是通过做更少的事,产生更有价值的产出。“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一旦你被如此激发,不仅工作成效会立竿见影,生活质量也会因时间从容而得到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