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外国女人,她勇敢地冲破一切阻力,爱上一个中国男人,并且随着他来到了中国,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
她的母亲曾经极力反对女儿的选择,并预言她和这个男人不会拥有幸福。
可是,这个女人用一生的爱来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这个勇敢而坚毅的女人中文名叫戴乃迭,1919年,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在她7岁时随父母返回英国。
也许是上天注定戴乃迭与中国的缘分,她的一生的命运都与这个国家有关。
1937年,18岁的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在这里她认识了中国留学生杨宪益。
杨宪益学识渊博,彬彬有礼,他的学问,他的风度,深深地吸引了戴乃迭。
戴乃迭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中国男人,她为了能与他交流顺畅,主动学习了中文专业,成为了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起初杨宪益对这个英国女孩有所顾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交往日益密切。
杨宪益觉得戴乃迭亲切热情,在她身上没有英国小姐的娇气,甚至比中国的千金小姐还要随和。
这对国籍不同的青年男女深深地相爱了,他们手牵着手,花前月下,儿女情长。
时间过得很快,杨宪益毕业了,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他要回去报效国家。
可是戴乃迭是英国人,她肯和自己一起回去吗?她的家人会答应他们的婚事吗?
杨宪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对戴乃迭说一一
“我的祖国正在经受战乱,情况不太好,你跟着我会受苦的。”
戴乃迭深爱着杨宪益,她几乎脱口而出一一
“无论有多么难,你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戴乃迭虽然表现得很坚定,但杨宪益心中还是没底,他怕这只是女友的一时冲动。
果然,戴乃迭的决心在家里引发了战争……
戴乃迭的父亲很开明,对这桩婚事没有意见,可是母就很反对女儿与中国男人谈恋爱,现在戴乃迭竟然要与这个男人一起去中国,这简直太荒谬可笑了。
戴乃迭母亲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她丈夫都曾经在中国生活多年,很了解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更何况,现在的中国战争不断,决不能让女儿深入虎穴。
“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这辈子一定没有好下场,肯定会后悔的。”
戴乃迭的母亲曾经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不要冒险,她预言戴乃迭与杨宪益国籍不同,信仰不同,在一起肯定不会获得幸福。
多年后,戴乃迭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一一
“母亲见到过不少不幸的婚姻,因此她坚决反对我嫁给杨宪益,尽管我父亲认为,如果我们精神和谐,我们的婚姻就可能美满。”
当时的中国社会贫穷落后,英国人的确很不看好与中国人联姻。
尽管母亲一再地反对,可戴乃迭仍然义无反顾地随杨宪益回到了中国。
都说不受祝福的婚姻必定艰难,戴乃迭不知道回到中国,等待她的是什么,但爱情给了她勇气,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离开英国前,戴乃迭申请护照,她遇到了负责官员的质疑,询问她为什么要去中国。
戴乃迭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一
“我和一个中国人订了婚,我们将一起去。”
那位负责官员讥讽地笑一笑,他对戴乃迭说道一一
“你如果发现,他早已有了两位太太呢?我们将不得不花政府的钱,帮你回国。”
最后,戴乃迭只好搬出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父亲作后盾,这才办妥去了中国的护照。
21岁的戴乃迭与自己心爱的男人一起去了未知的国家,迎接她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她认为能和杨宪益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
杨宪益带着戴乃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的母亲见到自己儿子带回家的竟然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女人,吓得当场就病倒了。
杨宪益的亲朋好友也都极力反对他们的婚姻,但是杨宪益深爱着戴乃迭,他觉得自己的女友放弃英国优裕的条件,宁愿到贫穷落后,而且还是战争的中国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杨宪益的坚持下,杨家人败下阵来,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与戴乃迭在烽火之中,在重庆举行了婚礼。
这场婚礼十分的热闹,证婚人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最为难得的是,一直持反对意见的杨宪益父母也穿上了中国特有的旗袍来到了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新人永结同心,白头皆老。
杨宪益不想委屈戴乃迭,他尽可能要给妻子最好的。
当时有许多英文名著翻译到中国来,作为重庆国立编译馆的负责人梁实秋,他想让欧美的主流国家更好地认识中国。
可是这样的话,就需要找个翻译人才,梁实秋考虑了很久,突然想起了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妻。
杨宪益在英国留过学,英文才华很好;而戴乃迭更是正宗的英国人,他们夫妻俩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在梁实秋的劝说下,杨宪益与戴乃迭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工作。
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妻齐心,共同翻译了《资治通鉴》(可惜的是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遗失了许多珍贵的手稿)。
随着翻译工作的不断深入,杨宪益与戴乃迭越发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他们决定将翻译名著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杨宪益与戴乃迭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起翻译了很多中国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他们将这些文学作品传到国外,让外国人更好的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1949年,中国解放了……
杨宪益与戴乃迭进入了北京外文出版社,开始了他们合译中外名著的生涯。
杨宪益与戴乃迭在翻译工作中一直配合默契,即使有了不同意见,夫妻之间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商量。
杨宪益与戴乃迭在翻译中的分工也很明确,比如把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总是杨宪益先翻译完成,然后再交给戴乃迭审阅、润色。
在长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杨宪益和戴乃迭前后翻译了先秦散文到《水浒》、《红楼梦》,作品多达百余种。
戴乃迭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她早就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第二个故乡。
戴乃迭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也会写正楷小字,她还可以仿《唐人说荟》,会用文言写些小故事。
夫妻二人为了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
戴乃迭觉得自己很幸福,杨宪益则认为自己很幸运。
但是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夫妻俩经历了难以预料的苦难。
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夫妻俩被迫分开,他们受到了很多屈辱,子女也在劫难逃。
漫长的十年终于过去了,阳光终于重见天日。
可惜的是,戴乃迭与杨宪益的儿子杨烨因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大受刺激,精神岀了问题。
为了让儿子的病情得到稳定,杨宪益和戴乃迭把他送到英国的姨妈家。
可是不幸的是,儿子杨烨的病情并没有好转,最后因为精神上不堪重负,选择了焚烧自杀,当时的他年仅38岁。
儿子的早逝后,让戴乃迭与杨宪益痛不欲生。
戴乃迭在伤心,恍惚中想起了母亲在英国时,对自己说过的话一一
“ 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肯定会后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会自杀的。”
当初母亲说的话真的灵验了,这是为什么,戴乃迭每天以泪洗面。
杨宪益怕妻子想不开,他强忍悲痛,每天陪着戴乃迭,耐心地开导她,安慰她。
戴乃迭在丈夫的劝慰下,渐渐地走出了丧子的阴影,她对别人说一一
“ 母亲的预言有的变成了悲惨现实。但我从不后悔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也不后悔在中国度过一生。”
戴乃迭与杨宪益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女儿也很孝顺父母,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不幸的是,多年的辛苦和磨难,使戴乃迭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还得了老年痴呆症。
戴乃迭于1999年11月18日永远离开了她爱的丈夫和女儿。
妻子的去世让杨宪益悲伤难过,多年相伴的妻子就这么离开了,寂寞的杨宪益在思念中写下了缅怀妻子的诗一一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自从妻子离开之后,杨宪益从此封笔了,他认为失去了戴乃迭,写任何东西都没有意义了。
晚年的杨宪益在思念妻子的日子中度过,他常常对他人说一一
“ 戴乃迭,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2009年11月23日,杨宪益病逝,享年95岁。
戴乃迭与杨宪益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爱情超越了国界,他们在一起恩恩爱爱,患难与共,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罗曼提克。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