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努力学习,为什么成绩差,别让自我感动式努力欺骗了自己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明明很刻苦的准备考试,学习看起来也十分努力,还牺牲掉休息的时间,拒绝了社交,取得成绩却有限。


为什么明明努力做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好的结果?

倒是那些没努力学习的同学,反而成绩还好。

天天自习,挑灯夜战,所做的一切对于成绩反而没什么提升。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



雷军的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看起来从早学到晚,却没有思考跟总结。

认为简单的投入大量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学习效果就会好,不过是在做低效的事情。

做长篇笔记,然后还抄大段题目,这些事情本质上非常低效。



举例我身边的两个例子:

女孩a:

她总是喜欢找我推荐一些好的参考书,习题资料。每次都会很认真的给她挑选,且告诉哪些题型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实际,我跟她闲聊说起那本书的强调的重点,她说忘了,但是我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发文,“又看完了一本书。”



在学习上不免走过这样的误区。


1、题海战术,以为做题越多,见识就会越广。

太过于追求做题数量,盲目的广撒网。最后的效果可能是看起来自己明明很努力了,花了时间做了模拟题,押题,配套练习题,最后出来的分数没啥改变。


2、学习浅尝辄止,为了看书而看书。

曾经听到一位朋友抱怨,为什么我每天抱着作文书看,作文还是写不好。学习如果总是重复学习简单的知识,蜻蜓点水,往往后果就只是原地踏步,不会进步。

试问你自己,真的有制定好学习计划,安安静静的死磕吗?



3、学习上的自我感动

深夜回家的路上发个朋友圈,打卡就算是今天学习了。

一边学习,一边用手机,称作为:劳逸结合。

学习之于手机,真的就是水中月,境中花。


真正的学习,这些你都学习了吗?


背书背到理顺,用自己的话可以复述出来。

学习除了输入还有输出,输出,输出。学习顾及整体,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把学习到的东西形成系统化,结构化,构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每次学习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是否有想当然,大意学习等等。


自我感动是蛮多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的错觉,你都没有意识到。


大部分时间你都在做无用功,似乎自己每天都在认真学习,然而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回想,脑袋里完全一片空白。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


间歇性努力


开学了,你跑去文具店抱回最好看的笔记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下你规划好的一条条计划。

这带给你美好的感觉,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棒。

没过几天,你发现有些不对劲,不像是计划制定得不够完美,实际坐下来发现需要学,需要记,需要刷得东西太多。


你试探着放慢脚步,也没什么吧!

直到,你看到一条励志语,鸡汤文,或者是看到父母额头上的白发,悔恨涌上心头。

这次,你下定决心,课上听老师讲课,下课拼命刷题。


学习路上的走走停停,带来错觉。

长期懒惰之后稍微努力,你觉得自己勤奋啦。放纵之后,再埋头学上几天,你感觉自己获得了拯救。


你还来不及意识到的现实是,付出了30分的努力,内心觉得已经可能获得50分的成果。

这些误区真的很害人,希望足够警示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起来努力学习,为什么成绩差,别让自我感动式努力欺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