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是我的信仰》七堂课让你了解如何教育女儿

还记得那个在理发店买书的姑娘吗?还记得整晚不睡觉看完整本书的傻丫头吗?

《爱你,是我的信仰》这本书确实有这么大的魔力,这本作为男人四十血淋淋的自剖,是撕下伪善面具的独白,也是另类但真诚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迪。

作为一个前半生不靠谱老爸,追求柏拉图式的性与爱,后半生却幡然醒悟最爱的还是太太和女儿。

他用戏谑自嘲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奶爸卡卡的真实,是现实,也是灵魂的剖析,让我们在厌倦了“新闻稿人生”时,能够真切地体会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明理通透,诙谐幽默地反应出一个“痞子老爸”的心声。

故事从一只爱狗投胎做了自己的女儿开始……奶爸卡卡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给女儿讲述了七堂课,让女儿少走弯路,警醒女儿,也在警醒我们众人


第一堂课:体制化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超大精神病院,只是每个人疯狂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体制化之下的人类会产生一些少数边缘性人格特质的怪胎,他们会利用体制的缺陷来满足其个人怪诞荒谬的私欲,而且还会用着极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合理包装他们的变态。

奶爸卡卡用自己快失业这件事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如何被体制化,自己又是如何正确的对待“体制化”,他告诫女儿,对抗体制的最佳方法就是乐观幽默以待,凡是不要走极端,真正彻底能够改变并修正人类部分荒谬体制的方法,就是先学会现有体制的运作法则,然后进入体制,不过在体制中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仍然要在内心偷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看法,等到你在体制中爬到某个有权的位置时,擅用你的权力,并摸着你的良心,用非暴力的手段来潜移默化的改良这个体制。人要有点雄心,进入体制、看破体制、掌握体制、改变体制。

“最聪明的处世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芥川龙之介



第二堂课:如厕训练


从孩子如厕训练讲到爱情更进一步谈到“性”和“爱”,奶爸卡卡从另一面向我们阐述了更深的道理。

小时候的如厕训练会影响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小便和大便是生理需要的基本满足,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孩子压力,生理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心理上得焦虑和压力。

对于男女之间,先有爱,再有性?还是先有性,才有爱呢?或者是爱与性同时发生?奶爸卡卡给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爱是一种心理状态,你去爱别人,是因为你感受到爱别人的快乐,被人需要的快乐。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全心全意地很用力去爱别人的时候,别人却反而不快乐,这或许就是因为你的爱给了对方压力,让对方快要窒息喘不过气来,这种心理状态的爱就是变态。

简单来说,爱是建立在让别人快乐的前提之下,连带也使自己快乐的一种健康关系。

爱比较复杂,但是人们常把爱简单化了;性比较简单,但是人们又把性复杂化了。

比如说,有独占性的爱就不是爱,要求回报的爱就不是爱;你以后要嫁给一个女人当T婆,我坚决反对,然后跟你断绝父女关系,我认为这就不是爱。跟某个对象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就把信用卡交给对方,帮他办银行贷款,任他打骂羞辱都逆来顺受,因为你认为自己已经把身体交给他,已经是他的人了,那我认为这就是把简单的性关系复杂化了。

生理与心理的需求,有时候可以单独作业,有时候同时作业,不管单独作业或是同时作业,最重要是清楚自己在干甚么,自己能不能够当自己的主人。

只有对自己负责,懂得自尊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爱戴你。


第三堂课:角色扮演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随着时空与场景变化,我们随时要演好自己不同的角色。角色期望的扮演在于你自己要不要入戏,演得开不开心,而不是来自于满足他人的期待,自High最重要。

为了争取别人认同,或是靠别人眼光的外在投射来界定自己的形象,在不断取悦别人的过程中极力去扮演,得到关于自己的肯定,最终会哗众取宠,渐渐失去自我。

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违背自己的内心,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最清楚,把握好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四堂课:霸凌


奶爸卡卡从自身被霸凌的经历给我们述说了校园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旦你被锁定为被霸凌的对象,你将持续性地受到这种蓄意的伤害,包括言语或被排挤、甚至暴力方式对待。

而长大后的成人世界也充满各式各样的霸凌,简单地说,就是鲁迅口中的“人吃人的世界”。

因为在人的天性之中,善恶两面各占一半的天平,塑造一个友爱的环境给人机会变好,人就会变得善良;如果环境恶劣、生存竞争激烈到最高点,人就会变邪恶使坏。

奶爸卡卡看似狂放不羁,其实嫉恶如仇,最恨以强凌弱的霸凌坏蛋。对于女儿不管犯什么错,都能原谅,唯有一点不被容许,那就是欺负那些跟你长得不一样的人,比如说外籍劳工或是外佣,甚至去嘲笑别人有缺陷的外表,跟着同学去戏弄比你弱势的可怜人。这句话对你说得很重,但是我绝对绝对不会容忍你这样的卑劣行为。

一个良善的人,并不是脑袋上随时顶着道德光环的假道学正义之士,一个真正的好人,绝不会平常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行鸡鸣狗盗之茍且卑劣情事。不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之下,该出手就出手,该说话就要说话,做人不要昧着良心。


第五堂课:刻板印象


人类常常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会用一种概括性的简化看法来做定论。通常,刻板印象大多数是负面且表面的,这些凡夫俗子往往无法从事情的表象看到事实的真相。

一个东方女性在国外会接收到双重的刻板印象欺凌:亚洲与女性。但是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扁,也不要过于患得患失,送你四个字的口诀:不卑不亢。要打破“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国籍与人种迷思之后,你才有办法从“女性偏见刻板印象”的陷阱中逃出来,你才会恍然大悟。

卡卡老爸面对试管婴儿,一个是体质较差的男孩胚胎,一个是体质较好的女孩胚胎,很认真的对医生说:双胞胎也不错,但是如果只能留下一个的话,我们决定留下女孩!他打破了当时台湾一定要生男孩的偏执迷思。

因为生男孩是一个传统华人社会的潜规则,生不出男孩,分家产免谈!也有点像是美国小孩过万圣节喊的那句口号:不生男孩就滚蛋!


第六堂课:代罪羔羊


有一位研究新纳粹种族主义的学者曾说过:当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层面开始出现困难的时候,民众就会把这些问题归咎到某些族群身上,也就是会开始找寻所谓的代罪羔羊。

如果犯错,千万不要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要勇于承担,千万不要找一只代罪羔羊替你顶罪,不要懦弱的逃避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尤其做一个男人,更应该有担当,有本事就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女孩来说,活在这个随时都会出现灰太狼的现实社会中,你要懂得提防这些可怕会吃人的恶狼,不过千万也别当一只笨头笨脑的大肥羊,紧急生死关头的时候,可不要懦弱地逃避责任,这就是羊群与野狼的法则,未来世界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第七堂课:打破一切阶级与形式主义


打破外国的东西就是好的,外国的人就是有素质的,更不能上赶着去嫁个老外生个混血儿,要多用反思的人类学角度,去看待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的文化。

对于留学法国的奶爸卡卡,深切地体会在法国,个人主义已经常常变成了公民道德意识的公敌,尤其是在愈关键的时刻,个人主义扮演的角色反而愈明显。而且法式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疏离与冷漠,通常会很矛盾地伴随着人与人之间极度有礼貌的言行。

来自传统儒家社会的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礼貌的表现通常必须发自内心,并伴随着诚心与尊敬。但在法国,礼貌的表现,却是用来与人画清界限与界定彼此阶级不同的工具。

法国人根本不用像台湾人一样,必须搞好人际关系、与人为善或以和为贵。在这里没有东方社会讲究人情的包袱,也没有东方社会人治儒家制度中,所要求的那种阶级尊卑及谦让包容,凡事绝不站在别人的角度,先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奶爸卡卡的七堂课,不仅仅是他认为的一个完整人格基础形成时,必须要具备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是对女儿浓浓的爱。

对女儿的叮嘱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叮嘱:要勇敢做自己,做事不昧良心,不可崇洋媚外,做女人不卑不亢,说话要有艺术,凡事乐观幽默以待,不要对社会抱有极端的批判态度。

人活一生要看透人间是非善恶,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得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做自己的主人,活得洒脱,自己高兴最重要。不要为了别人活着,不要为了别人而违背自己的内心,有理想有担当,活出一好样的人生。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所有父母一起来用心疼爱并教养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你,是我的信仰》七堂课让你了解如何教育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