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ll《心理抚养》6


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

很多人成年后,经常会被一些心理问题所困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早年的经历有关。

案例中,一位男士说他不想与任何人亲近,内心讨厌每个接近他的人。据他所说,他两个月时父母很忙,就把他送到了托幼班。因孩子很多,根本顾不过来抱。他们被包在棉被中,长时间不能变换体位,往往是哭声一片。

虽然这个经历发生在一岁以内,但事实上他内心深处是有这段记忆。他讨厌人们走近他,是因为他在幼小需要人照顾时,走近的人,并没有让他感受到温暖、舒服和快乐。相反,他们过来是短暂的,走后却留下了束缚,甚至远去的声音。所以他内心深处对人的拒绝,是有根源的。

早年的这些经历会变成潜意识,可能自己都不明白,但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活动。

许多犯罪人,尤其是变态犯罪人,即心理异常的人,他们大多在早年抚养中缺乏情感、温暖和依恋。

试想,一个婴儿刚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如此无能无助,他最需要温暖的怀抱、轻柔的抚慰,令人心安的哼唱。可醒来时却发现身边无人。更可怕的是,即使哭喊,也没有人回应。他就像一个感觉被剥夺的人,一个“心理囚徒”。

这样情况,持续几个月,势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情感的心理抚养必须是无假的爱。

婴儿来到世上,没有任何自我保护能力,看护他是非常辛苦的,需要抚养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无疑,最具抚养资格的人选是妈妈。这在动物界,也是这样的。

可近些年,这样的“自然之理”却被越来越“聪明”、“现实”的人类抛在一边。因各种原因,一些不满一周岁的婴儿就被交到别人手上抚养。

这造成的结果是,杀父杀母、幼儿园小学乱砍幼儿变态事件频发。但这在之前很少发生,即便是五六十年代最穷最乱的年代。因为那时尽管穷,但父母一般是不离家的。日子再苦,只要有父母在,就有自然情意的家。

但现在,一些父母因生活所迫把孩子留给老人进城务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家庭富裕,请保姆照顾孩子。但这些替代抚养,很难换来母爱的“真心实意”。

孩子虽小,但他们除了基本的吃喝拉撒外,也有心理需求。也需要父母亲切的笑脸、熟悉的声音、爱的抚触拥抱。

人类的养育有自然之道,不可走捷径或旁门左道。母爱是哺乳动物的天性与职责。对人类而言,有情感能够建立依恋情感关系的心理抚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暴脾气的人多,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

如果宝宝一睁眼,眼前就有一张亲切的脸,耳边有熟悉的声音,并很快被抱起来。体位的变化也让他感觉舒服许多,再加上身体的轻柔的摇动,全身都会随之放松。不一会儿,熟悉的奶头已到嘴边……。这样的宝宝不需要使劲哭娇,不需要痛苦等待,他有一个有爱有耐心有充分养育时间的妈妈,可以及时照顾到他的情绪,帮他缓解身体的困顿。

被这样抚养的孩子,必定是舒服满足的,不太会急躁痛苦愤怒。这样温情抚养日复一日,一两年之后,他身体的神经细胞记忆都是舒服和松快的,情绪也会是非常平和的。

相反,有些婴儿,想动动不了,饥渴难忍,哭喊半天也不见有人过来。长此下去,那他的身体记忆就是痛苦。这种养育方式只要超过三个月,孩子就会形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痛苦感受与哭喊的连接反射。这完全就是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只要身体不舒服,伴随的一定是与哭喊相似的吼叫,还有愤怒的表达。

周边总有一些人,动辄就爱发脾气。可能他也不想这样,可就是控住不住自己。这种脾气的人往往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在最无助的时候,没有得到抚养人温柔及时的照应。

所以人之初,务必要以情感抚养为主:有亲人(最好是妈妈)亲自抚养,对婴幼儿呼喊的及时回应、耐心友好、平和,他才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长大后,他才会对外部世界友好的回应。

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你很难指望他长大后能善待这个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ll《心理抚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