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儿童心中的火花《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13号陈清艳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时常拿来翻阅,却都没有用心拜读,时隔几年重新拿来阅读,仍然是思潮涌动。

      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给我们指出了我们经常抱怨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而我们也总会用:同上一节课,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别人都会的问题而你不会?来形容学生的不努力,这种表面上看似合理的推论,其实是掩盖了“儿童脑力劳动领域智力不同”的现实问题。大家习惯性地用统一的固定标准来要求学生。结果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力不从心者跟不上。时间长了,对这两类学生都不利,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都会大打折扣。

      先生用很简单的提水问题为我们解答了所有的疑惑。我们经常谈到的“备课”要备学生,备学情,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要让好学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这些内容相信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每一个教师都会说,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掩卷沉思,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又有几次真正做到了呢?多少次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

      如今,在“双减”环境下,如何在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觉得,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学习上的成就,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让其享受成功的乐趣,尤为重要。然后,我认为,关注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也是给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小A是我教学二十多年来碰到的最特殊的学生­——她对汉字有特殊的抵触心理。因此,每次考试总是只做一些简单的连线和选择题。成绩总是倒数第一,我也曾想过放弃她,由她自由成长。同学们看不起她,疏远她,还给她给带上了“笨蛋”的帽子。她在班级里也总是沉默不言。

        后来,我发现她并不是真的不认字,只是没有别人认得多而已。其实这孩子很聪明,并且记忆力好,就是因为不认字,成绩差而自卑不敢说话。

      前一段时间,我让全班学生比赛背《日有所诵》,会背的同学可以利用课间的任何时间来给我背,我每天做一次背诵总结。羞羞涩涩的她趁我身边没有人,就悄悄来到我身边,用只有她自己能听到的声音给我背,背过以后我故意说:声音太小,老师没听到,大点声儿再背一遍。就这样,小A完成了第一篇背诵内容,我在班上大肆表扬了她。之后她再来给我背书时声音明显提高了许多……目前她的背书程度已经达到我班的中等水平。

      我发现她对学习也有了自信。上课居然主动举手了,那是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段话,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她马上举起手,我让她起来回答:她很自信地回答出来了,虽然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由她说出正确答案很是难得,我又一次给了她很夸张的表扬。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在教室里有了笑声。是呀,多么纯真的童心啊!她的转变或许就在老师的一句“你真棒”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知道她会达到什么程度,但是我觉得她在慢慢地变化着。我们做老师的,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孩子的进步了。

      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中的好人,让我们努力去寻找最适合儿童心理的火源,去点燃儿童心中的火花,永远做一个有爱的护花使者,静待花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燃儿童心中的火花《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13号陈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