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Day 10

@所有人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共啃《好好说话2》的第10天,请大家在今晚12点之前进入我发打卡链接,完成今天的任务。

阅读内容: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导读问题:

1.什么是“能动性话语”?

就是不去猜测“结果是什么”,而是去思考“应该怎么做”。

2.“被动性的说话方式”容易导致什么问题?

你用被动的方式说话,就会用被动的方式思考。而一旦深陷这种思维模式,就会看不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成了自己说话方式的奴隶。最后就容易陷入自怨自艾中,给自己增添烦恼。

3.为什么劝痛苦之中的人“不要想太多”效果很有限?更有效的做法是什么?

因为所谓痛苦,本来就是一种逼着你不能不去想的力量。如果说不想就能不去面对,那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更重要的是,“不要想太多”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像××这么痛苦的事,我们逃避就可以了,不用去面对,毕竟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是谁都知道,人生那么长,我们不可能一直都有人陪,一直都有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而当某一次你终于独处,不经意间又想起那段经历的时候,就会发现,由于没有自觉地锻炼自己面对痛苦的能力,这个突如其来的瞬间,就会更加难熬。而且,即使只谈当下,你安慰别人的时候反复说“不要想太多”,反而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对方原本只是因为失恋而痛苦,而现在还得为“不能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而痛苦,会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我为什么就是不能忘记?为什么我脑子里总是有这么多负面的想法?”

更有效的做法,是引导对方以正确的方式看待这种痛苦。不是不去想这件事,而是换个方式想这件事。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而且一时走不出来,这很正常。不过你可以认真想一想,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你现在这段经历,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呢?”这种说法的好处在于,首先,它承认对方现在的痛苦是合理的,不造成额外的压力;其次,它把对方从当下的感觉,引向未来的预期,而且是从“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这个角度去想问题。而只要这样一想,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成长”“成熟”“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之类的好处。


4.吐槽的时候为什么要避免“无我”的叙事视角?

这是因为,你有那么强烈吐槽冲动的对象,通常都是跟你有密切关系的。你本来就不是个置身事外的人,却偏要装出一副跟你毫不相干的样子,进行斩钉截铁地“客观”评述,又怎么能不引起怀疑呢?听你这样讲话的人,只要稍有社会经验,或是稍作思考,就会觉得你很不靠谱,没有公信力。


5.和室友发生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问题?

你要提醒自己,没有人特意“吵你睡觉”,只不过是有人“跟你作息习惯不同”而已。晚睡的人固然会干扰早睡的人,可是早睡的人早起的时候,又何尝没有干扰到睡得正香的晚睡者呢?所以,谁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这种东西,通常都跟对错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看个人怎样才舒服罢了。


6.想解决消费观念上的冲突,首先要搞清楚什么问题?

更有效的做法,不是争执某一笔钱该花还是不该花,而是要想清楚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对方心中,这笔钱算是什么类别的开销呢?既然消费观是从小形成且根深蒂固的,那就不用强行改变,只需要调整“心理账户”的归类就可以了。


️打卡方式:回答感兴趣的导读问题或者分享读完之后的收获和感想,文字或图片均可。(直接复制导读问题或提交无关图片会被判定为无效打卡)

️公益活动组织不易,请大家共同维护群内和谐,勿发广告勿刷屏,有问题直接@我(招募说明已经写清楚的除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说话Da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