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是心灵的成长系统

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家庭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微信号:godfey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9篇


今天所说的“亲密关系”与前面文章提到的伴侣/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是同一概念,这里要谈的亲密关系,特指在育儿的过程中,母亲与孩子相互以亲密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母亲通过育儿成长为真正的母亲,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生存所最基本的、必要的人格和能力,是一种母子心灵共同成长的系统。

最早提出亲密关系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亲密关系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对象的亲近关系,特别是受到威胁的时候。当婴儿遇到诸如“肚子饿了”“感到不安”“感到危险”等状况时,通常会通过“大哭”“吸奶头”“要抱抱”等行为来回避那些危险。这些依恋行为就被称为“亲密关系行为”,这些行为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回避危机的能力。

通过重复这些亲密关系行为,在婴儿心中便形成对母亲(养育者,或生命至重的人)的依恋关系,同事亲密关系行为的对象——母亲,也通过回应婴儿的这种行为,对婴儿形成了依恋关系。于是,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便产生了。

亲密关系形成有以下4个阶段,换言之,这4个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

阶段1:“看我看我”时期(0-12个星期)

这时期的宝宝,宝宝能本能地寻求亲密关系,无论对谁都采取亲密关系行为,希望一起别人的注意。孩子总是喜欢大人抚摸TA的手和头部等,睡醒时,大人少抱一会儿TA就会哭闹。

阶段2:“妈妈看我”时期(12个星期-6个月)

此时期,除了对妈妈(关系最亲密的人)采取亲密关系行为以外,对其他人逐渐表示抗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认生”。如果抱TA的人不是妈妈或平时经常照顾TA的人,TA就会哭闹。这个时期的宝宝只对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产生安全感

阶段3:“发现安全基地”时期(6个月-3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逐渐脱离母乳,开始学习爬行、走路,扩大活动范围,逐渐开始探索直至学会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宝宝总想和妈妈黏在一起,是宝宝形成情感依恋的关键时期,妈妈要增加与宝宝的亲密接触。如果由于工作忙而长时间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宝宝,那么,就会错失培养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良机。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心中,妈妈往往是生命至重的那个人,也就是给予安全感的那个人,宝宝学会做各种动作各种事情,甚至是各种破坏吸引妈妈的关注。因此,此时妈妈需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宽容与耐心,妈妈的情绪稳定是与孩子建立信任的最好的保障。

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3岁前是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时期。此时,也是父母学习相关育儿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高需求”得到满足,与父母(主要是妈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妈妈(家)最终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会用父母对待TA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健康的关系。

阶段4:“什么都想试一试”时期(3岁-6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安全感,即使不和妈妈在一起也不会感到不安,脱离母亲的保护,开始发挥好奇心探索全新的世界。探索行为是好奇心的入口,而好奇心则是今后孩子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

这个时期也是培育“自我肯定感”和“自信力”的最重要时期。能够充分感受到家庭给予的爱与安全感的孩子,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意识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孩子能够肯定的感受到妈妈/爸爸无条件接受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安全环境,TA自然能勇敢去面对各种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在这个时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在孩子心中构筑父亲-母亲-自己(兄弟姐妹)的三者关系。这样的三者关系让孩子第一次站在了获取社会属性的入口处。

最后,总结一下,婴幼儿时期的安全依恋(亲密关系),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使得一个人在成人后对人信赖、自信,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依次地与家人、同学,与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是心灵的成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