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前秦魏公苻廋献出陕城降燕,请兵接应;前秦大惧,盛兵守华阴。
前燕魏尹(首都邺城市长)、范阳王慕容德上疏,认为:“先帝应天受命,志在统一天下;陛下承继大统,应当继续完成。如今苻氏骨肉乖离,国家分裂为五个独立王国,向我国投诚请援的,前后相继,这是上天把秦国赐给燕国。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吴、越之事,足以证明(越国在对吴国做最后攻击前,吴王夫差向越王勾践请求做一个附庸国。越国大臣范蠡说:“当初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肯接受。如今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不敢违背”)。应该命令皇甫真率领并州、冀州军队直指蒲阪,吴王慕容垂率领许昌、洛阳之兵奔驰为苻廋解围,太傅慕容评总领京师虎旅作为两军后继,传檄三辅,示以祸福,明立悬赏,三辅人民必定望风响应。统一之期,就在此时!”
当时前燕上下很多人都请求出兵救援陕城,然后乘势图谋关中,太傅慕容评说:“秦国,是一个大国,如今虽然有难,也并不容易图谋。皇上虽然英明,但还赶不上先帝;我等虽有智略,又赶不上太宰慕容恪。但能闭关保境,已经足矣,平定秦国,不是我们该干的事。”
前秦魏公苻廋写信给吴王慕容垂及皇甫真说:“苻坚、王猛,都是人杰,图谋吞并燕国,已经很久了,如今不乘机攻取秦国,恐怕日后燕国君臣将有甬东之悔!(越国消灭吴国后,打算把夫差流放到甬东。夫差不愿再受辱,自杀。)”慕容垂对皇甫真说:“如今国家的祸患必定在于秦国。主上年纪尚轻,看太傅慕容评的见识气度,岂能抵挡苻坚、王猛吗?”皇甫真说:“是啊,我虽然也知道,但是我的话没人听,奈何!”
4、
三月一日,日食。
5、
三月七日,大赦。
6、
前秦将领杨成世被叛军赵公苻双的部将苟兴所败,毛嵩也被燕公苻武所败,奔还。前秦天王苻坚再派武卫将军王鉴,宁朔将军吕光,将军、冯翊人郭将、翟傉等率众三万讨伐。夏,四月,苻双、苻武乘胜进军到榆眉,以苟兴为前锋。王鉴想要速战,吕光说:“苟兴刚刚得志,气势正锐,应该持重以待。他粮尽之后,必然退兵,退而追击,没有不成功的!”二十天后,苟兴撤。吕光说:“可以出击了。”于是追击,苟兴败。吕光乘胜攻击苻双、苻武,大破之,斩首及俘虏一万五千人。苻武放弃安定,与苻双一起逃奔上邽,王鉴等进攻上邽。
晋公苻柳数次出城挑战,王猛不予理睬。苻柳认为王猛畏惧。五月,留世子苻良守蒲阪,自己率众二万人向西奔袭长安。立蒲阪一百余里,邓羌率精锐骑兵七千人夜袭,击败苻柳。苻柳带兵撤退,王猛在半途发动突袭,俘虏全部军队。苻柳仅与数百骑入城,王猛、邓羌继续攻城。
秋,七月,王鉴等攻陷上邽,斩苻双、苻武,赦免了他们的妻子儿女。任命左卫将军苻雅为秦州刺史。
八月,任命长乐公苻丕为雍州刺史。
九月,王猛等攻陷蒲阪,斩晋公苻柳及其妻子儿女。王猛屯驻蒲阪,派邓羌与王鉴等会师攻打陕城。
7、
前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不在国家户籍上,不向国家纳税,只对领主负责),国家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不足。尚书左仆射、广信公悦绾说:“如今三国鼎立,各有吞并之心。而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以至于民穷财尽,政府没有收入,官吏经常发不出工资,战士总是没有粮食供应,官员们靠借钱借米维持生活。这样的事,既不可以让邻国敌人知道,也不是我们治理国家的做法,应该罢断一切荫户,户籍全部交还当地郡县。”前燕主慕容暐听从,就派悦绾专治此事,纠察奸伏,无人再敢藏匿,如此,多出户籍人口二十余万,举朝怨怒。悦绾之前就有病,自从亲力亲为查验户籍,兵势加重。冬,十一月,去世。
8、
十二月,前秦王猛等攻陷陕城,抓获魏公苻廋,押送长安。前秦天王苻坚问他为什么造反,回答说:“臣本无反心,但是兄弟们屡次谋逆作乱,臣担心被一并处死,所以谋反。”苻坚哭泣说:“你一向是忠厚长者,我也知道不是你的本心;况且高祖不可以没有后代。”于是将苻廋赐死,赦免了他的七个儿子,以他的长子继承魏公爵位,其他儿子都封县公,过继给符生以及其他没有后代的弟弟。苟太后说:“苻廋与苻双都造反,苻双却不能留下后代,为什么?”坚曰:“天下,是高祖的天下,高祖之子不可以无后。至于苻双,不顾太后,谋危宗庙,天下之法,不可有私心。”任命范阳公苻抑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镇守蒲阪;邓羌为建武将军、洛州刺史,镇陕城。擢升姚眺为汲郡太守。
9、
加授大司马桓温特殊礼仪待遇,位在诸侯王之上。
10、
这一年,任命仇池公杨世为秦州刺史,杨世的弟弟杨统为武都太守。杨世也称臣于前秦,前秦任命杨世为南秦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零二
晋纪二十四
公元369年——370年
共二年
海西公下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
1、
春,三月,大司马桓温请与徐州、兗州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一起出兵伐燕。当初,郗愔在北府(京口),桓温常说:“京口酒可以喝,兵可以用。”非常不愿意郗愔在这个位置;而郗愔不识时务,还写信给桓温,说要同心协力,拥护王室,自愿率所部出师向黄河挺进。郗愔的儿子郗超在桓温幕府为参军,取来父亲的信,寸寸毁裂,以郗愔名义重写了一封,自称不是将帅之才,不堪军旅之任,又老病,乞求给一个闲职养老,劝桓温一并统领自己的部队。桓温得信大喜,即刻调任郗愔为冠军将军、会稽内史,桓温自己兼领徐州、兗州二州刺史。
夏,四月一日,桓温率步骑兵五万人从姑孰出兵北伐。
2、
四月十五日,燕主慕容暐立皇后可足浑氏,皇后是太后的堂弟、尚书令、豫章公可足浑翼的女儿。
3、
大司马桓温从兗州出兵伐燕。郗超说:“道路遥远,汴水又浅,恐怕漕运难通。”桓温不听。
六月辛丑(本月无此日),桓温到了金乡,天旱,水道断绝,桓温派冠军将军毛虎生在钜野开凿运河三百里,引汶水与清水相连接。毛虎生,是毛宝之子。桓温率领水军从清水进入黄河,舳舻连绵数百里。郗超说:“从清水进入黄河,运输困难。如果敌寇拒绝接战,运道断绝,抢掠敌人物资,又抢不到,就危险了。不如全军直扑邺城,敌人畏惧明公威名,必定望风逃溃,向北逃回他们辽河、碣石故乡。如果他们能出城作战,则事情可以立即解决。如果他们要坚守邺城,则当此盛夏,虽然难以攻下,但城外百姓,全都会归附官军,易水以南,必定高举双手,愿为国家效命。如果明公认为这个计划太过轻率,胜负难料,一定要取持重之计,则不如顿兵于黄河、济水之间,控制漕运,等资储充备,到明年夏天再进兵。这样虽然时间迟了,但是可以保障成功。如果舍此二策不用,而连军北上,进不能速决,退必然狼狈。贼军因此形势,拖延时间,渐渐到了秋冬季节,水位下降,舟船不便。况且北土干早寒冷,三军有皮衣的太少,恐怕到时候所担忧的,就不只是没有粮食而已。”桓温又不听。
桓温派建威将军檀玄攻打湖陆,攻陷,俘虏前燕宁东将军慕容忠。前燕主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率步骑兵二万人逆战于黄墟,慕容厉大败,单马奔还。高平太守徐翻献出高平郡,向晋军投降。前锋邓遐、朱序击败燕将傅颜于林渚。慕容暐再派乐安王慕容臧率诸军拒战桓温,慕容臧不能抵抗。慕容暐于是派遣散骑常侍李凤求救于前秦。
秋,七月,桓温屯驻武阳,前燕故兗州刺史孙元率其宗族党羽起兵响应桓温。桓温到了枋头,慕容暐及及太傅慕容评大惧,准备逃回故都和龙(龙城)。吴王慕容垂说:“臣请出击,如果不能取胜,再走不晚。”慕容暐于是任命慕容垂替代乐安王慕容臧为使持节、南讨大都督,率征南将军、范阳王、慕容德等五万人以抵御桓温。慕容垂上表举荐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等都从军。申胤,是申钟之子;封孚,是封放之子。
慕容暐又派散骑侍郎乐嵩请救于前秦,许诺割让虎牢关以西土地。前秦天王坚请群臣会议于东堂,都说:“当初桓温攻击我国,到了灞上,燕国不救我。如今桓温伐燕,我们为什么要救他!况且燕国又不是我们的籓国,我有什么义务救他呢!”王猛秘密对苻坚说:“燕国虽然强大,慕容评不是桓温的对手。如果桓温取得山东,进屯洛邑,尽收幽州、冀州之兵,获得并州、豫州的粮食,再观兵于崤山、渑池,则陛下大事去矣。今不如与燕国合兵以击退桓温;桓温退走,燕国也疲敝了,然后我军承其弊而攻取燕,这不是上计吗!”苻坚听从。
八月,苻坚派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率步骑兵二万以救燕,从洛阳出发,进军到了颍川;又派散骑侍郎姜抚出使,向燕国报告。
任命王猛为尚书令。
前燕太子太傅封孚问申胤说:“桓温兵强士整,乘流直进,而如今大军只是在高高的河岸上来回逡巡,兵不接刃,看不出来他有什么殄灭我国的道理,事态将如何发展?”申胤说:“以桓温今日声势,表面上看似乎能有所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必定不能成功。为什么呢?晋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国朝臣未必都与他同心。所以桓温得志,是众人所不愿看到的,必定会使袢子,让他败事。又,桓温骄傲,又仗恃人多,不敢应变。大军深入,又有可乘之机,他却反而逍遥于中流,不出击赴利,希望靠持久对峙,坐取全胜;如果粮食物资供应不上,情势逆转,必定不战自败,这是自然之数。”
桓温以前燕降人段思为向导,前燕尚书郎悉罗腾与桓温交战,生擒段思。桓温派故赵将李述攻略赵、魏地区,悉罗腾又与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击斩李述,桓温军队士气受挫。
当初,桓温派豫州刺史袁真攻打谯郡、梁国,开石门以通水运,袁真攻克谯郡、梁国,但是不能打开石门,水运路塞。
九月,前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骑兵一万、兰台侍御史刘当率骑兵五千屯驻石门,豫州刺史李邽率州兵五千人截断桓温粮道。刘当,是刘佩之子。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骑兵一千为前锋,与晋兵遭遇。慕容宙说:“晋人轻捷,与敌人面对面冲杀,他们胆怯,而敌军撤退,他们追究的勇气就上来了,应该设饵以钓之。”于是派二百骑兵挑战,另外八百骑分三处埋伏。挑战者还未交兵,就转身退走,晋兵追击;慕容宙率伏兵起而击之,晋兵死者甚众。
桓温战数不利,粮食储备又没了,再接到秦兵将至的消息,九月十九日,焚烧舟船,抛弃辎重、铠甲、武器,从陆路奔还。任命毛虎生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兼领东燕太守。
桓温自东燕到仓垣,沿途开凿水井取水,行军七百余里。前燕诸将争着要追击,吴王慕容垂说:“不可。桓温初退惶恐,必定严设警备,简选精锐为殿后,我军追击,未必能得手,不如缓一缓。等他庆幸我军没有去追,必定昼夜疾趋;再等他士众力尽气衰,然后攻击,则攻无不克。”于是率八千骑兵慢慢跟在后面。桓温果然兼道而进。过了数日,慕容垂对诸将说:“桓温可击矣。”于是急追,在襄邑追上桓温。范阳王慕容德先率劲骑四千人,埋伏于襄邑东涧中,与慕容垂夹击桓温,大破之,斩首三万级。前秦将领苟池在谯郡邀击桓温,又破之,死者以万计。
前燕故兖州刺史孙元据守武阳以拒燕,前燕左卫将军孟高讨伐,生擒孙元。
冬,十月二十二日,大司马桓温收拾残卒,屯驻于山阳。桓温深以丧败为耻,于是归罪于袁真(指控他不能凿开石门,导致军粮不继),上奏免袁真为庶人;又将冠军将军邓遐免官。袁真认为桓温诬陷自己,不服,上表指控桓温罪状,朝廷不予回复。袁真于是据寿春叛变,降燕,并且向前燕请救兵;也遣使入前秦。
桓温任命毛虎生兼领淮南太守,镇守历阳。
王夫之曰:
桓温伐燕,大败于枋头,申胤的预料应验了:“晋之廷臣,必将乖阻,以败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怎样阻拦,但是,晋朝君臣,对桓温之败喜闻乐见是一定的了。
桓温如果灭了燕国,他就一定要篡位吗?为君为相者,首先应该是自己自重,能得到人望所归,尽道以得民,推诚以得士,对桓温以礼相待,也能以道驾驭,静正而不惊,建威以自固,桓温又怎能作恶逞志而不惧天下之公讨呢?他一定要有战功才能篡位吗?王莽、萧道成没有毫发之功勋,不是照样取大宝如拾草芥?
庸主陋臣,就像婴儿保护他的食物,防备的都是自己兄弟姐妹。他们还能安于其位,有所作为吗?既授兵权给桓温,又希望他失败,桓温怨恨既深,对朝廷也更加轻视。如果不是他死得早,恐怕真就篡位了。
华杉曰: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两国交兵,最巴不得你打败仗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内部斗争的残酷和凶险,往往更甚于“敌我矛盾”,为什么呢,如王夫之所言,都是庸主陋臣。
防什么,都是防不胜防,唯有正大光明,一切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标准,就是王夫之说的:“居重以不失人望之归,尽道以得名,推诚以待士。”如果这样还是失败,孔子有句话,叫做:“求仁得仁,何所怨?”无怨无悔!
只按原则行事,不要见机行事,不要想掌握自己命运,你掌握不了!只能掌握自己大是大非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