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开背经11:七处征心之执心在中间

标题1:东开背经11:七处征心之执心在中间

标题2:佛法中的实相在哪?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这段要背的经文如下: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 。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 。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 ,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注音:与文殊shū等诸法王子。


还没等开始打坐背诵经文呢,就已经各种不舒服了,心口不明所以地难受,就好像要冲破什么一样。我试着在心中那块沉重的大石头中间找到一处缝隙,把念头安放在那里,似乎可以获得片刻的轻松,在头部感到一点释然,这才把心安下来,喝一口茶,开始今天的背诵。

我也不想让这件事占据全天的时间,我只是觉得这件事需要优先考虑,不做完心里不舒服。必然会有不顺利,或许会持续很久,而这才刚刚开始。

以上是没背诵之前的状态,而现在终于背诵完了,感觉像是经过了一次激烈的对抗,大脑一会儿全是空白,一会儿是车水马龙的喧嚣,一会儿似乎又感到云端的宁静安详。我想起了生活中碰到过思维敏捷,智商高超的人,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背诵一段文字会这么耗神。算不上勤奋,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懒,心里还算追求上进,只是很多时候有点有心无力的感觉,堵在心头的某种东西总是突破不了。

可能是因为不理解经文的意思,才如此费劲,所以背诵前,看了几遍这段文字相应的讲义。有种感觉,看的时候能跟得上,但是放下讲义就摸不到头脑了。

虽然有点不顺利,但终究是又多坚持了一天,慢慢经过不断的调整,总有一天是可以找到状态的,争取在上午便可以完成这件事,我也挤出时间去做一份工作。但愿如此,一切顺利。

开头就谈到“实相”这个词,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不理解,也解释不了,在这打坐呢,也是入不了静的。脑海中总是闪过最近发生的事,或者之前发生过的事,一幕幕像幻灯片一样,拜忏时也是,过了很久的事,居然也会冒出来,还有基本没有联系的某个朋友。是不是要把这辈子都过一遍才会结束呢?显然了,这些都是“相”,那什么是“实相”呢?讲义中对这句的解释如下:

实相有三:一、曰无相之实相:即无一切虚妄之相,并非本体亦无也;二、曰无不相之实相:即随缘显现一切妙色,并非完全无相也;三、曰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即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若言其有,则绝相离名,本无一物;若言其无,则灵光不昧,应用自在。如摩尼宝珠,此云如意宝珠,能如人意,出生一切宝,其体清净本然,一尘不染,远离一切相,此无相之实相也;其用能随人意,自珠中出生一切宝,此无不相之实相也;正当雨宝珠时,其体本空,虽然体空,出生无尽,此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也。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所谈实相,不在内、不在外,乃谈真心清净本然,离一切相,此即第一种无相之实相也,既无相则无在,故不在内不在外;又真心圆满周遍,犹如虚空,无在无所不在,岂可说在内在外耶?

理解了吗?我觉得还是不行。我用茶壶往茶杯里倒了一杯茶,还冒了几个气泡,然后茶水慢慢地静下来,这又是什么“相”呢?我能想到的只是尘劳相,换一个人又会不一样了,这都是不确定的“相”,而它仅仅只是一杯茶水啊!

来,干了这杯茶,也把这段文字化在心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开背经11:七处征心之执心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