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支教”系列1:初识这个夏天

一、有朋自远方来

召开两次筹备会为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中外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简称“中外支教”)作为清华大学社会实践的一个精品项目,始于2006年,基于教育扶贫工作而开展,由校团委、校工会、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扶贫办公室三方具体落实承办。

2019年7月7日一20日,清华大学将在我校开展此项活动。该项活动由浦城县委党校、县教育局、浦城县第三中学共同承办。

此项活动必将有利于我校学生突破英语口语难关,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拓展国际视野,也为我县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县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浦城欢迎您

浦城县是中国丹桂之乡。

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面积3383平方公里,辖10镇9乡,人口39万。浦城历史悠久, 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县。

境内山水秀丽,自然风光以浮盖山、匡山等著, 历史名人陆游、 朱熹、徐霞客等均在浦城驻足赋诗, 谱写大量广为流传的佳作,著名的成语故事“梦笔生花”‘ 江郎才尽”就出自浦城梦笔山。

              1、丹桂广场

浦城丹桂城市广场,是新落成的休闲广场,占地面积广,功能齐全,有8道室外标准田径场,乒羽球馆,有多条鹅卵石铺就的养生小路,有现代化先进设施的大型喷泉,还有艺术家杨明的雕塑等等,不仅为广场增色不少,更是让浦城人民对艺术有更直观的感受。

广场与永晖综合性的商业体相傍,超市、多功能影院、图书城等,全面满足人们在休闲时购物、娱乐及养生等各方面的高标准需求。

                2、浦城灵芝文化

浦芝韵公司是在浦城县星科灵芝仙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上成立的一家以灵芝为核心,涉及食用菌、中草药、保健食品、生物制品等集食(药)产品的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及培训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型企业。有丰富的仿野生段木灵芝种植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段木灵芝盆景活体嫁接技术,坚守灵芝遵从传统,遵循药典,发展灵芝产业,弘扬灵芝文化。

该公司还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延伸灵芝种植、加工产业链条,发展灵芝观光旅游,打造浦城灵芝品牌。

取名“浦芝韵”,“浦”就是浦城,就是要打造浦城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灵芝品牌,只要说到浦城的灵芝,就是上等灵芝的代表。

                  3、中国包酒文化

印象小密是一个AAAA级的景区和加工包酒的观光工厂。

浦城土地肥沃,家家户户有用纯粮酿酒的习俗。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兑入当地谷烧(白酒)可防止米酒霉变,后来人们发现兑入谷烧的酒质更好,就成为独特的加工程序,并且有了地方特色的名称“浦城包酒”。随着酿造技术的成熟,浦城包酒还加入了许多中药材浸泡,在原酒质不变的前提下,营养保健的效果更佳,口感更丰富醇绵。

在参观全套的包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你还可以品上几口米酒(浦城人称之为“酒娘”),再来几口谷烧,加上导游向你介绍的包酒文化,着实让人醉意陡生……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浦城包酒再次腾飞,地方企业已创“小密”、“渔梁驿”、“七斗金”、“桂花露”、“碧洋春”等多个品牌。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酿造技艺更加科学化、现代化,酒香飘出家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浦城包酒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

来浦城做客,想了解浦城,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三中欢迎您

浦城三中创办于1982年,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是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我校坚持创办“优质初中、特色高中”的目标,走“全面发展,艺术见长”的办学特色之路。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有课余休闲的好去处读书长廊,打造一流的录播室等等,为师生创设温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我们学校在创书香校园、校本科研、课程活动、质量提升、特色培育等教育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考、高考频传捷报:去年,中考浦城一中上线136人,普通高中上线429人,两项指标均为公立学校全县第一。高考本科上线60人,其中2位同学被211重点大学录取。今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89人,9日高三又传好消息:一位同学被提前批录取到双一流的中国美术学院。学校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首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科技活动试点校”;“南平市文明学校”、“南平市先进党支部”、“南平市绿色学校”、“南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南平市交通安全示范校”、"南平市诗词进校园示范校”、“南平市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化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求真至善

“中外支教”是清华大学每年暑期组织清华师生及境外大学生志愿者赴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学习方法、健康教育、视野开拓、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辅导及交流活动。该活动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累计参与的中外师生达3700多人。中外支教志愿者的足迹至今已走遍中国20个省及自治区,受惠人数超过160000多。

该活动旨在为万千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温暖与新知、开拓其眼界、点燃希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子在教与学中相互合作、碰撞、挑战自我、收获成长;也是一个走进发展中的中国、深入内陆体验当地文化的宝贵机会。活动不仅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也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海内外高校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本次支教成员:带队老师一人,清华大学学生六人,澳门大学学生两人,共九人。

“至善”之说出自《礼记·大学》,其文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至善”是“达到善的境界”之意,

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

“求真”即为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登崇俊良,求真至善”,

是不断攀登成为才俊,追求真理与美德。|

愿如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外支教”系列1:初识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