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你是永远的老师

周末的时候,微信消息突然收到一张图片。一个痞痞的中学男孩儿悠闲自得的靠着篮球架,左手食指和中指夹着泛着红光点的烟头,嘴角上扬吹起,吐露一圈圈青烟,很酷!我微微一笑,却不知道给他回复什么好。

没错,他是我的学生,今年刚上初一。前几天的时候回来看我们,还问我“老师,你说初中生能不能抽烟”。并且告诉我:学校有好多同学都在抽烟。这个问题其实不用问老师,他自己也知道答案。对于学校老师而言,肯定是绝对制止的;那么现在我是要当一个学校教师把他“一棍打死”吗?显然我已不是他的学校老师,我不能这样。我倾听了他的看法,也明白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也在拼命地挣扎,奈何抵挡不住诱惑。

我开始思考:他为什么会和我说这些?为什么会给我发这样的信息?于我而言,他可能只不过是我交过的一届届学生中的一个;那于他而言呢?我可能是他童年的记忆,学校的标志,他更愿意把我当亲人朋友,与我分享这些老师们认为特别不好的事儿。我们何其重要!

回想起来,他好像每周都会给我发信息,有时候可能只是拼多多砍价,但总是能让我想起他;他总是利用周末来学校看看,找找老师,有的时候可能什么也不说。我猜想:他也许不是在找老师,他可能在找回忆,找他已经逝去的童年!这样一个心怀感念的同学,你说他又能坏到哪儿去!但我知道,他抽烟的事儿一定非常让他现任的老师头疼,甚至会给他贴上标签。我们是不是在评价和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背景,生活,内心;我们的教育怎么样才能做到直击人心?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我们的工作是不是会非常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心中,你是永远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