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啤酒=最美好的人生

金庸小说里,主角经常流落荒山无人岛,于是得吃烧烤:黄蓉在明霞岛烤野羊,张无忌在山谷里烤鱼,令狐冲在溪边烤田鸡,不一而足;张翠山和殷素素初到冰火岛,只能吃野果;一旦弄到火种,就能拿来烤熊肉吃,还吃起了极北熊掌了。

这是烧烤的美妙之处:除了养育自古以来地球上的人类之外,还在小说里救活了无数的大侠和探险家。究其原因,烧烤实在太质朴太简单了——有了高温,怎么都成。

传统加热食物的法子里,用水或油来烹煮,在古代已属奢侈品,煎炒烹炸更是高级科技,这不欧洲人一直没能普及炒这门功夫。但用热对流和借物传导却是古已有之,原始人都会:只要有火,拿块兽肉过去凑着,烤一会儿,熟了,可以吃了!——这是热对流;什么东西被火烫热了,拿来凑在兽肉上,烫熟了,可以吃了!——这是热传导。

烤并不难,把食物送近火,让火苗舔着,就是炙;但时间长,就焦了,成块木炭了。原始人烤焦了兽肉,估计也要挨老婆敲头:

真笨!白打猎了!

对烧烤的这点子情感,从祖先骨子里,就有了。

于是需要器具,于是需要技巧。

中国人有成语:脍炙人口。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烧烤。说明古代人已经明白啦,肉类就得切开了,才能烤得入味;你拿一大坨五花肉去,外面烤焦了,里面还是生的。刀工技艺,最初就是为烤肉服务的。孔夫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就想象他老人家也觉得:切细了,烤得才入味。可是也不能就用手拿着肉,去生烤啊,手烤坏了,岂非得不偿失?于是就有钎子。东汉石刻画里,有人拿钎子烤肉的画面。春秋时候,专诸行刺吴王僚,就是以鱼炙为由头,鱼肚子里藏了著名的鱼肠剑。可怜吴王僚,就为了吃口鱼,送了性命。这要命的鱼炙?应该就是烤整鱼。

大炮这玩意是现代文明,得等火药出了,才有使用余地;在此之前,“炮”这个汉字,怎么讲呢?跟烤肉有关系。世人说纣王昏庸暴虐,偏偏还很有才华,矜天下以能,高天下以声,做了缺德事,还能给自己打圆场;但他做起缺德事来,很有跨界才华,比如著名的炮烙,是把铜柱烧红,拿去烫人——这里就用到了“炮”字。这招其实是厨子那里学来的,所谓炮,就是把什么东西烫完了,再去烤肉类,属于热传导,类似于现在的铁板烧烤肉。

你可能感兴趣的:(烧烤+啤酒=最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