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我,早早地经历了“社交迷茫”

在我高二那年,开始文理科分班。很不幸,我最好的两个朋友都去了理科班,只有我,独自一人去了文科班。

我是一个内向且没有什么安全感的人,在新的班级里很不适应。

不习惯那特殊的男女比例,不习惯没有朋友们围绕身边,然而,最不习惯的是我之前的一切社交都要从头来过。

或许大多数成年人认为高中的重点是学习,而不是社交,是的,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对于那时的我,对于一个敏感的女孩来说,社交有时候却是一切。

一、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高中社交,我首先选择把自己缩进了厚重的壳里,拒绝外界的一切干扰。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让我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孤寂之中。

每天,我独来独往,看似悠然自在,只有我自己清楚,多少次我对着空气不禁喃喃自语,多少次看着成群结对的朋友走过时不经意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多少次看着树上飘落的叶子,又甚至有了伤秋感怀的冲动。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学习的机器,在忙碌的学习中麻痹自己,逃避着自己内心的空洞与无措。

但一旦我停止动作,时间仿佛暂停了,汹涌的悲哀悄然而至。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感到迷茫,感到无助,但我也很清楚,我急切地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于是我选择了回到过去。我开始每天爬到顶楼去找我的两个朋友,和她们每见面一次都可以让我紧绷的心态得到缓解,得到暂时的欢愉。

二、

我向她们分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未来的生活做出无止境的畅想,我倾诉的欲望暂时得到满足。

但是每当那如同死神宣判般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不得不回到灰暗的世界。

我想要逃离,想要摆脱这种“社交迷茫”。当我一次次尝试着去加入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话题中来维持着生活时,我仿佛是一条缺氧的鱼,难受痛苦。

我开始反思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每天做的只是逃避现实,沉浸过去。

这样做我得到了什么?是老师失望的眼神,是父母悲哀的叹息,是仍然融不进去的一个个“圈”。

我想要改变,或许换句话说,我想试试逃离被社交支配着的生活。

对于高中生来说,社交真的如此重要吗?我开始反思。

它是高中生活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

但是那么多的人习惯于早早地建立群体,早早地将自己与他人划分,导致一个个小“圈子”的出现。

久而久之,年少的我们竟也有了步入职场的老成,习惯在这之间疲惫地盘旋,戴着小丑般微笑的面具,只知道虚假的笑,却忘记了疲惫后的痛哭,陷入无止境的“社交迷茫”中。

三、

我想要开始一场全新的生活,这意味着我要学会暂时摒弃所谓的“社交”,着眼未来。

我是怎样熬过那段日子的?我不知道,但是每当我再次迷茫,不知所措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脱离这样的困境,我要飞出这个牢笼。

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当时唯一的出路只有高考。


于是我拼了命地学习,我把心中的孤寂与苦闷化为了动力,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催促着我:再努力一点,再勤奋一点,你要逃出去!

渐渐的,我竟然发现我不再那么在意我是否会融入女生们叽叽喳喳的小群体,因为我在埋头学习,我也不再频繁地去楼上找我那两个好朋友,因为我舍不得那来回上下楼的时间。

我记得自己奋斗日子的孤独,但我更记得晨光微曦时朝阳落在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练习册上的美丽。

四、

终于,上天眷顾了我,我和我的朋友都考去了南京不错的大学。

回想过去的青春,它是痛苦的,我们忍受着孤独与迷茫,我们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我们总是想要有个“小圈”,我们陷入了所谓的“社交迷茫”。

但幸运的是,我们没有沉浸于其中,我们没有一蹶不振,虽然有痛苦,但是终究还是不负当年的一腔热血,不负奋斗的青春。

我相信有那么一群少年和曾经的我一样,正在经历着“社交迷茫”。

这是一段带有伤痛的过程,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过程。

但人只有一次青春,与其困在自以为了不起的社交中,还不如暂且抛弃,为自己的未来放手一搏。

总有一天,当你真正醒悟,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社交迷茫不过你所假想出来的“敌人”,是年少那得不到满足与目光的冲动,是万千日子里的小插曲。

经历过,痛苦过,你才会成长,到达更远的地方。

那段青春,痛苦亦不悔,那段日子,铭记于心,愿你我在经历“社交迷茫”后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少的我,早早地经历了“社交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