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来激励或开解自己

一个二次编辑的短视频里,主持人华少不停地追问残疾女孩的痛苦往事,他说:“我非常好奇这两年要从一个一级瘫痪,到现在这样,我很好奇过程是怎样发生的,你能跟我说说吗?”

女孩正要回答,金星老师打断女孩:“不说了,痛苦留给自己,我不喜欢咱们中国电视节目里头拿别人的伤疤揭来揭去,按来按去的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

这个短视频主要是讲述金星老师懂得在节目中尊重嘉宾的隐私,通常点到即止。我讲述这个视频的内容,主要是金星老师所讲的这番话,是我曾经就想写的一个主题,不要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来激励或开解自己

我记得我曾经还看过一个访谈,是东方甄选节目中董宇辉与一位名叫刘大铭的嘉宾谈人生。刘大铭是谁?他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候选人,自小患成骨不全症的他,经历10余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用坚强和信念勇敢面对自己病弱的人生,用孱弱的身躯和坚毅的笔触,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青春年华,并创作完成长篇个人自传《命运之上》。

刘大铭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有些人是看得见的,有些人是看不见的,有些事来自经济方面的,有些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我的比较显性,是来自身体方面的,所以我不能说:哎我的困难比你大,所以你觉得我更痛苦,你更应该向上。我觉得这是我不提倡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向上的可能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向上的能力,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丢失了这种能力。

最近我也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类视频:当你觉得生活太苦时,不妨去医院看一看;当你觉得自己很辛苦时,看看凌晨几点钟的某个地方。这个地方,通常都是记录一些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人生状态。

这些作者,本意是用别人的人生状态来激励一些感到痛苦、感到艰辛的人,希望他们能通过别人的人生来开解自己的人生。但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呢。

我觉得金星老师说得很对:“咱们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

在自媒体时代尚未普及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了,最初告诉我们别人的苦难和痛苦的,是家长和老师,他们总说某某某怎样不好,你不想步后尘就该怎样怎样做。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说不要拿自己和那些成功人士去比较,也许是我们都知道自己和成功人士之间有着鸿沟一般的差异。很矛盾的是,当我们看到那些平凡而努力的人那么艰苦奋斗的时候,我们又会安慰自己,看看,看看,别人都那么努力了,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别人都那么痛苦了,你该知足了。

有一句话说:请一定要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面仰视。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似乎不仅学不会自信,还学会了在别人的风景里面俯视。

人觉得生活艰苦,觉得人生痛苦,难道不是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吗?看看别人活得好不好,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我们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去克服自己的苦难,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不应该以“别人都那么苦那么难”来激励自己,开解自己,然后又周而复始地重复一遍又一遍,依然过着同样充满烦恼的人生。我们本应该拥有向上的能力,但我们似乎更喜欢踩在别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

也许归根究底,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我认为,这个“书”不仅仅是读书这么简单。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继续深入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修行的旅程。

在旅程中,我们所遇到的一切,终究只是过客。不要总当吃瓜群众,你吃了别人的瓜,有一天别人也会吃你的瓜。如果我们遇到困难不去解决,而是不断贪吃别人家的瓜,还要背着困难往前走,负重前行的人生能走多远呢?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着眼自己的当下,遇敌杀敌,遇鬼驱鬼,不断充实自己,用自己的智慧,将一个个困难拆解后再继续往前走。我相信这样的人生不是在山脚下不断绕圈,而是不断向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消费别人的苦难和痛苦来激励或开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