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数学天才走红折射“纯粹”精神稀缺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火”了。最近,一条他接受自媒体采访的视频“刷屏”——发型不羁,衣着朴素,左手拿一大瓶矿泉水,右手提着的塑料袋里装着几个馒头,对着镜头说“加油,欢迎报考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了。”然后腼腆一笑。

“火”的原因有几点,其一,外表看似普通的他,真实身份是北大助理教授,曾连续两届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直接保送北大,人送外号“韦神”。其二,他接受采访时表现出的谦虚质朴又带点儿“傻傻的可爱”令人顿生好感。其三,他的人生经历和他身上散发出的学术钻研的纯粹劲头,让网友们深深膜拜和感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多么纯粹的一个人,不被世俗所扰,专心治学,就像传说中的扫地僧一般。”

因为热爱得纯粹,他进入学术王国,不为追名逐利,只因兴趣所在;因为生活得纯粹,他“粗茶淡饭”,将更多精力用于钻研,坐得了“冷”板凳,言谈举止间尽显谦逊。在浮躁功利、学术不端等情况不时发生的现实语境下,韦东奕如同一股清流,满足了人们对学者形象的期待,而“这才是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要做学术道德的楷模,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院士要更加专注于科研,尽量减少兼职,更加聚焦本专业领域。”这些话语振聋发聩。让学者能更纯粹地致力于专攻的领域,让更多科研人员具备纯粹气质,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事实上,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恰恰是因为在不同时期,都有这样一些纯粹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耕耘、奉献。

不出所料,“火”了的“韦神”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要求。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纯粹,涵养自己的纯粹,让生活、工作变得简单一些,让计较和功利少一些,善意和美好多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数学天才走红折射“纯粹”精神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