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同为将门独女,为啥吴月红活得不如《知否》中的她?

《玉楼春》最新的剧情,让人很多人气愤吧。

桃夭,于正塑造的这个“绿茶”吗,绝对是影视剧史上“最强绿茶”,基本上所有的招数都对她“攻击无效”。

更神奇的是,这个“绿茶”不仅骗人功夫了得,PUA功夫也了得,被骗的男人不仅不怨她,还都念着她的好。

这样的女人,连林少春都难以打败,更何况毫无心机的吴月红呢?

看到吴月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知否》中张桂芬呢?

她跟吴月红有同样的身世,也不被丈夫喜爱,但是后来她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丈夫的尊重,成为这个家真正的主人。

比起吴月红,她强在了哪里呢?

1、蕙质兰心

不管你什么出身,要想嫁个称心如意的人,还得靠自己。

吴月红和张桂芬出生在古代,她们的婚事不由自己做主。所以,她们所嫁之人虽然也都是门第比较高的人,但却不是爱她们的人。

或者说,那些人更爱的,是她们的门第。

那些男人总觉得,把她们取进家门,就算完事了。至于她们过得如何,他们才不会在乎。

于是呢,吴月红在家里备受婆婆讽刺、妯娌取笑、丈夫看不起;而张桂芬为了避免妾的锋芒,则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不过,后来,张桂芬在明兰的帮助和鼓励下,重新站了起来,不仅征服了沈将军,还成为这个家真正的主人。

而如今吴月红呢,即便有林少春的帮助,似乎还是“站”不起来。

因为她还是少了些智慧。

婚姻的日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过。

有女儿的家庭,一定不要一味地富养,还是要让她经受磨砺,让她有心机、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娘家再强势,再是靠山,可以让你嫁得好,却无法保证你的婚姻顺遂。

别把女儿养成吴月红,否则再好的婚姻,她也过不好她的日子。

2、没有失去自我

张桂芬比吴月红强的一点是,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自己的高傲。

换句话说,她从来没有迎合过沈将军,没有失去过自我。

沈将军不来看她,她也不主动去找他,她原本打算一个人在宅子里孤独终老。

而吴月红呢?

她早就忘记了自己是谁。

看到孙世杰喜欢洛神就去装扮洛神;看到孙世杰喜欢弹琴,她就去弹琴;看到孙世杰说喜欢会读书的女孩儿,她就去读书;看到孙世杰说她不懂礼仪,她就去学礼仪……

甚至看到孙世杰喝汤,立刻就去给他熬汤。

她早就不是自己了,她的人生就围着一个主题打转:究竟怎样才能让他爱上我。

失去自我的她,在孙世杰眼里一文不值。

而高傲的张桂芬在沈将军眼里,虽然不喜欢,但不敢不尊重。

吴月红和张桂芬都遇上了同样的契机:通过打马球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张桂芬通过一场比赛,赢得了沈将军的赞赏,从此夫妻关系缓和,两个人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吴月红通过一场比赛,赢得了孙世杰一刻钟的欣赏,可这种欣赏转瞬即逝,两个人还是水火不容。

因为吴月红已经在前面无数次作践了自己的尊严,这一次的耀眼,并不能吸引他的驻足。

所以,姑娘们,不管你多爱那个男人,都不要为他放弃自我。这样的放弃,只会让他不懂得珍惜。

《你是我的荣耀》中,乔晶晶才是真正的清醒。于途反过来追她,她并没有完全答应,而是坦然告诉他:我想找一个他爱我比我爱他更多的人。

后来更是略施小计,让于途死心塌地。

爱谁,都不如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才能得到爱你的那个他。

3、强势的娘家

虽然我们前面说,再强势的娘家也不如自己。

可如果你有了强大的自己,那么强势的娘家,就是你坚实的靠山。

就像吴月红和张桂芬,她们男人不敢轻易抛弃她们,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们的娘家足够强势。

但吴月红好像没有用好这一点。

孙世杰跟她说要休了她时,她的反应居然是哭求,这可不让孙世杰更加变本加厉吗?

大家还记得《知否》中张桂芬的父母是怎样对付沈将军的小妾小邹氏的吗?

张桂芬生产,小邹氏居然敢从中作乱,当天晚上张桂芬父亲便把张桂芬接走,根本不理会沈将军的哀求。

后面,更是直接提出条件,要求和离。他对张桂芬说:没关系,没有他,我们有的是方法让你过得好。

这样的强势,连皇后都低了头,最后沈将军休了小邹氏,安安分分跟张桂芬在一起生活。

强势的娘家虽然不是一个女孩最好的“武器”,却是她最大的“保障”,能够让她的婚姻拥有底气。

从《知否》中的张桂芬到《玉楼春》的吴月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现实:一个女孩嫁得好或许需要依赖娘家,可是能否过得好还得依靠自己。

女孩要想过得幸福,第一就是要学会爱自己。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去赢得心爱之人的目光,而不是变成他喜欢的模样。

第二就是不要迷失自我。不要为任何人改变自我。你就是你,爱你的人爱的是你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第三你是你自己的底气。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影视剧中的人那样拥有那样高的门第,但是你也可以活成自己的依靠。

你看林少春,她一无所有,但她却有最大的底气。

为什么呢?

爱情需要冲动,婚姻需要争斗。要想活得幸福,必须拥有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楼春》:同为将门独女,为啥吴月红活得不如《知否》中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