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昨天看了好几篇相关的文章,内容都是围绕着看不惯别人的行为,不理解别人的做法来展开的。看完之后,反观自己,发现自己有时也会陷入“看不惯”别人的困境中。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晚上,一位外卖小哥来店里买东西,按照以往惯例,我们给了他相应的优惠。在等餐过程中,我们跟他聊起,想让他帮忙顺路送个800米左右的外卖,配送费按照4块给他。他先说现在下班了,然后说八点之后配送费是5块,随后又补充了一句手机准备没电了。听他说完后,我们就没让他帮忙配送,说自己解决。出餐后,他在店面一边吃一边看视频,还不时地笑出声来。那一刻,觉得他给的拒绝理由真烂,店里小伙伴心里则有些愤懑不已。从那天起决定不再额外给外卖员优惠。

该承认,那件事发生的时候,我是有些看不惯这个外卖员的态度的。毕竟我们认为平日里对待外卖员都还不错,吃的喝的该给的优惠都没落下,相互间的态度挺好,有时候也会互相开玩笑。所以当我们问及帮忙时,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会很愉快地答应甚至不会收费(当然我们一定会给配送费的)。而他给出的回答却让我们很不舒服,因为他没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真是可笑至极。

而当我看不惯这个外卖员时,我在想什么呢?无非就是觉得他应该按照我们设想的样子来给出答案,愉快地帮我们配送还客气的说不需要配送费,说只是顺路的小事情。当他给出他自己的回答时,与我们设想的相去甚远,我们便觉得他是不对的,是不念情谊的,是自私的。却不知道站在他立场:他已下班,按照晚八点后5块的配送费,这是太正常的想法了,毕竟他是靠外卖配送生活,这是他的工作,现在让他配送还算是加班额外帮忙的,所以外卖小哥说出这样的话也能理解。而我呢,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标准强加给他,认为自己是这样看待“顺便帮忙”这件事的,别人也应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现在想来还是不成熟。

就如平时我从不打游戏,不刷抖音,不刷微博,不追剧,连以前很沉迷的朋友圈都戒掉了,空闲时间会看看书,学学英语,写写字做做运动.......所以有时就会看不惯他们这般沉迷游戏抖音刷剧......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做的才是有意思的,而他们玩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你做的这些与别人做的并无二异,都只是消磨时间的方式不同而已,何必要把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让别人也做一样的事情呢?就如你不理解爱玩游戏的人买个几百块的鼠标一样,他们也不能理解你买几百块的跑步耳机。谁对谁错吗?互相看不惯吗?不是的。每个人立场不同,所处的背景不同,每一件事看待的标准就会有差异。

犹如爸妈因为想着以后可能会用得着某些破旧物品而产生“收藏”旧物的癖好,舍不得买三块钱一斤的水果,为了省电家里换上昏暗的灯泡,看电视不开灯......一切秉持“能省则省”的原则,甚至有时候太过份。看不惯他们这样吗?有时候有那么一点吧,但是细想,你不曾体会过几十年前的贫困潦倒,物资困乏,所以不能理解他们上一辈人的观念,你也就没有理由去看不惯他们的所作所为。张爱玲在文中也曾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认识从前的我”是条件,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别人的背景后才会做到“原谅现在的我”。所以在你的认知与别人产生差异的时候,请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不可一味地摆出看不惯的姿态。

深知所谓的看不惯别人,问题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己本身。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不够成熟,境界狭隘。庄子有曰:“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大境界是承认所有事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你不接受也不会改变事物本身价值所在。智慧不足时,就会想当然的把自以为是当作标准,然后强加于人。这是多么不成熟的表现啊。

但愿哪一天,当我看不惯的人和事越来越少时,我会越来越成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