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故宫守护神

一、开篇引言

大家好,我是混沌大学张雷,欢迎大家参加这次创新学院,我们这次的案例话题叫故宫守护神。

故宫其实大家耳熟能详了,就是我们北京最有标志性的建筑群,也是我们一个博物院。守护神指的是故宫的院长单霁翔老先生,他是故宫的第六代的院长。为什么讲故宫这个案例呢,它好像跟我们之前的案例反差很大,因为来混沌,大家都是来学创新的,创新往往讲的都是一些前沿的行业或者公司,但是故宫听起来好像很老、很旧、很古典。确实是,故宫作为一个建筑群,实际上它的成立是在1420年。大家想想1420年到今年正好是2020年,所以正好是故宫的600岁的生日,600岁的一个这么古老的一个组织,这么古老的一个故宫博物院,它好像跟创新离得非常的远,这是我们所说的反差很大的一个点。

第二个点是什么呢?第二个点是我们所说的故宫它本身来讲,在近些年来讲,在人们心目当中代表一种古典文化。这种古典文化和我们所说现在这种新兴的互联网文化,现在这种新兴的年轻人的文化可能反差也很大,这是我们所说的反差的第二点。

第三点反差很大的点,那就要说到我们的故宫守护神,单霁翔老先生。单霁翔老先生实际上在他2012年接手故宫的时候,已经58岁了, 58岁的年龄实际上面临着马上就要退休,往往在这样一个年龄之下,更多的人会选择比较的安稳、比较保守,比较稳定地走完职业生涯。但是恰恰相反,单霁翔老先生把故宫带成了现在互联网的文化圈最创新,最有文化特色的一个组织。

现在一谈到创新,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故宫的文创,故宫的点亮故宫的上元节之夜,这些东西都是代表着这个领域,包括现在各个组织里边最创新的代表。这么大的一个反差,一个600年的一个组织和现在最创新的代表,它中间这个gap是如何填补的呢?所以这是我们所要讲的混沌大学最有魅力的一个模型,就叫使命,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使命这个模型,用这个反差最大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来呈现给大家,大家感受一下使命的力量。

今天主要给大家带来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要看一下改变故宫这个力量是怎样发生的;第二个部分,使命到底是什么,往往大家觉得一说出使命,觉得好虚,但实际上它有它真正的价值,它真正的定义,实际上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东西。第三点,使命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我怎么样能够拥有它,所以第三part是我们所说的叫发现使命。第四part,有了使命之后如何让它发挥作用,它有什么用,我如何能够让它发挥作用?所以今天这四part带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你,找到你的使命,发挥使命,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一个人和一个企业。

二、改变故宫的力量

好,我们接下来逐步来开展我们的案例。我们要看一下有使命跟没使命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故宫,相信很多人都去过。以前的故宫可能是这样一个样子,给我的印象就是有点老,人很拥挤,非常嘈杂,脏乱差。因为每天有诸多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会有很多的垃圾,然后广场上七七八八横七竖八,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吃方便面的,有把矿泉水瓶扔了一地的,各种各样不明不文明的一些行为和不卫生的一些环境,非常的不好。过去的使命呢,给大家的印象可能是这样的,到处你能看到一个牌子叫做观众止步,非常的不友好,哪儿也不能去,开放的面积非常之小,很多故宫的好东西都是躺在仓库里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你根本是看不到的,他们也不拿出来,所以非常的封闭。

为什么这样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故宫本质上来讲,它是一个国立博物馆,是国家在管的, 其实都是公务员。大家知道,在体制内公务员,如果说要创新的话是很难的,所以整个这样一个大的故宫,本质上来讲呢,它相对就是一个体制内的一个单位,后来的故宫发生了哪些很重要的一些变化?

大家看一下现在的故宫,我非常希望大家多去故宫看一下,这代表着现在的中国古典文明一个发展到一个最新最创新最好的一个阶段。它的这个状态比以前要好很多,比如说你看现在的故宫,地面上一尘不染,一片纸都没有,一个垃圾都没有,你想找一个垃圾是很难的。广场上虽然有错落有致的一些观众,但是呢基本上都是非常文明的,谁也不愿意在这么漂亮这么干净的一个地面,这么一个环境当中去破坏它。

很多人都会到故宫去,尤其是在下雪的时候,每次下雪的时候,故宫官网上那些带雪的,这个红墙、黄瓦、白雪皑皑这么一个漂亮的图片,都有三四千万甚至过亿的点击量,因为很多的年轻人都到故宫去,去拍这样的雪景是非常美丽的。

几十年来故宫博物院都不会在夜晚跟大家开放,但是在去年的元宵节,组织了一次叫上元节之夜,把故宫用各种高科技灯光打造得非常的漂亮。很多人专门跑去过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

现在的故宫更加有一种亲民化、年轻化,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比如说做了一些综艺节目,在电视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去给大家播放,引入了一些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些演艺明星,也加入到传播故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当中去,非常容易被接受,非常前沿。

现在的故宫有很多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来给大家传递,这种传统文化跟现在产品的这样一个结合,你不用去故宫,你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在网上买到你喜欢的东西。

你会看到故宫,从原来一个比较传统的一个单位,逐渐形成了一些多元化的跟人民相结合的一些点,以及有很多新的一些产品服务大家。从2017年的这个数据来看,故宫文创这一个板块的业务,已经远远超过它原来作为博物院的一些收入,博物院卖票每年有8亿的收入,但是文创产品已经有15亿的收入。

其实故宫已经不是原来那种仅仅是一个文博单位,仅仅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一个地方,它代表着现在人对故宫的重新的追捧,现在网上有故宫热,故宫像一个网红,像一个文化IP,故宫代表了新的科技,跟VR的结合,跟这种声光电的结合等等,故宫还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大家在节假日在休闲的时候都愿意到故宫去,去有意义地去度过自己的一个周末或者一个节日。

故宫现在在消费者的眼里,在大众的眼里是一个创新的代名词,很多人在谈到创新的时候都会想到故宫,很多地方都会请我们故宫的代表人,我们的单霁翔老先生,去讲故宫是如何创新的。这些创新对于一个古老的单位,对于这样一个体制内的博物院来讲,实际上难度是非常非常之大的,所以他一定要花大力气。这个大力气最有力量的那个模型,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命。

为什么是单霁翔呢?我们要从他接手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这个故事开始2012年的时候,有人到故宫里边偷窃了一些故宫的文物,引发了当时对故宫的信任危机。上一任院长引咎辞职,这个时候单霁翔老先生临危受命,这个岗位其实责任非常重大,因为故宫里边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级的宝库,里面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民族的瑰宝出了任何的问题,其实是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所以故宫之前,在单霁翔老先生上任之前,所选择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封闭起来不让大家进来,减少开放面积。比如说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2012年之前,也就是说单院长上任之前,故宫的开放面积只有30%,故宫有190多万件的文物,有很多无价之宝,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特别想去看一看,特别想去欣赏一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但是你能看吗?基本上看不了,原来的话展出率基本上0%。

对于单霁翔老先生来讲,如果他延续这样一个思路,可能他也会这样做,故宫就不会有现在的这样的创新,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改变。但是他的想法跟之前的人都不一样。接下来有一段视频,单霁翔老师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下他的想法,跟之前或者其他的文博单位的很多负责人的想法有哪些区别,大家可以从中感受一下,有使命跟没使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同。好,大家请看视频。

好,从这个视频当中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他讲到所有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把这个文物保护好是我的责任,但是单霁翔觉得这个东西应该以更好的状态给更多的人看,这不是他的责任,那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命。把文护文物保护好,是一个文物工作者的一个责任。但是如果你仅仅从责任出发,这个文物就可能永远的躺在仓库里边,那它的价值有发挥吗?没有发挥。只有把文物展示给更多人看,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个文物才有它活的价值。大家注意到他有一个词叫活化,就这个作品它一定要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去,它才能够活起来,这就是单霁翔老先生他的观点跟其他人的不同,这个东西让更多的人看到是他的使命,所以这是有责任和有使命很大的不同。

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故宫有这么多的变化,故宫打开门欢迎更多的人进来,就是因为使命的驱动,而不仅仅是履行他的责任,这是最大的区别。所以从单霁翔老先生进入到故宫里边来,开始管理整个故宫之后,故宫的开放面积在不断地扩大,从之前的30%,到2014年52%,到2015年的65%,到2016年的76%,越来越大的开放,承载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大家能够到故宫里来,让故宫这个古建筑群和它的文物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活化起来。到现在呢故宫的开放面积已经超过了80%。

用单霁翔老先生他的看法来讲,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作为一个文化设施,究竟给人们贡献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拥有什么。

有单霁翔这样一个充满有使命感的院长,来lead整个的故宫这么多的职工,才能够很好地改变一座城,让它从原来一个封闭保守的这样一个古建筑群,变成开放式的,变成欢迎大家都进来参与,变成让大家能够感受到更好体验的一个创新实体。这样一个变化是使命赋予单霁翔的力量,改变了这座城。

接下来呢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下到底使命是什么东西,我们如何来理解,以及使命有没有高低大小之分。

三、 使命召唤:使命是什么

其实使命说白了,就是用普通话来讲就是为什么活着,人生出来,包括一个企业创业出生,他都有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从最原始的状态,就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就可以了,或者过一点更好的一些舒服的生活。这主要是从利己的角度,从我本能的欲望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使命是从另一个远方来看我现在活着的意义,也就是说呢,我一个人的活着或者一个企业的生存,并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活得好,可能更多是看更远的一些地方,有没有利他的价值,对别人来讲,我有没有对他们产生贡献和意义。就像单霁翔讲的,要看我们这个博物院贡献了什么,而不仅仅是我拥有了什么。

整个我们说的整个生命的意义呢,就像一个带宽一样,从这边离自己最近,最基于动物的本能,到最远,这个基于我们的一个信念,基于他最伟大的一些价值分成好几个层次。越离自己近的这部分,其实就可能大家感觉到就越自私一点,从整个世界的角度,从众生角度来看,我到底能贡献什么样的价值。简单的理解,离那边越近就是离众生,离利他、离天理越近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越接近使命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跟世界的连接,是更接近世界宏大的一面,还是更接近小我的一面,来决定我一个人生活的意义的层次。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我可能为别人贡献价值更多,别人也会回馈我更多,我帮助了更多的人,这更多的人也会帮助我。其实这个事业,一个人的意义,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其实很多就来自于你跟人的连接到底有多大。也是活着的层次,从我自己这个小我,到他人一个无我的状态。这是我们所说的使命,就是我们活着的一个意义的层次,越往高远越好。经常说一个人的使命非常的高远,就是一个人的层次、格局很高很远。

接下来讲一讲什么是高,什么是远。我简单地用这样一个二维的一个坐标来标了一下,高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看这个纵轴,纵轴就是我能不能为别人,就是利他,能不能为别人产生一些价值。说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不是他自己决定的,而是别人决定,别人是不是需要他。简单的互联网的语言来讲就叫用户导向。

有了这样一个价值感,有了这么一个利他的状态,我们所说就会打破我跟他,我主体跟客体,或者我跟世界的对立,而是通过这种价值把我们连接在一起,这个价值越大越明显,我们的连接度就越大,就更有利于我更有意义地生活,或者我的企业更有意义地向前去发展。

用单霁翔他自己的话,很好的验证这一点。在他跟故宫的管理层或者他的员工开会的时候,他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说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究竟是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我们服务对象观众方便为中心。只有我们以我们的服务对象为中心,我才能产生出一些更对用户产生价值的一些创新出来。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是故宫的太和殿,原来是状态是左边这张图,大家看到就是里面灰蒙蒙,黑,特别黑的这样一个状态。外面天气越好越亮,里边其实反差是越黑的,到故宫来这些观众,其实很难能够感受到皇上的宝座是多么好看,多么宏伟壮丽的一个状态,因为太黑了。很多观众反映说这个体验不好,但是原来的故宫的管理人员跟这些观众理直气壮,说这个没办法,我们这是古建筑,有安全隐患、防火问题等等,就这样了。

但是单霁翔不这么认为,单霁翔认为那是以自我管理方便为中心,我们要以用户方便为中心,单霁翔带着专业的工作人员,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反复测试找新技术,找LED的冷光源,反复地去试着整个的一个光的状态。既让观众感受到,还是挺亮的,非常光彩照人,又不能超标,又不能损坏古建筑,又不能产生安全隐患。一直试验了一年半,终于找到了一个标准。现在的太和殿你再往里看,就是右边这张图的状态,是不是非常非常的漂亮,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没有使命,有没有利他的一个精神。

你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人物,其实都有使命,都有这样一个视角,都有一个利他,做出贡献的这么一颗心。跟外部世界做一个很大的一个连接。那并不一定你非要做一个特别大的一个事业,像雷锋同志、像王进喜同志、像马丁路德·金、像特雷莎修女,像我们的小野二郎,他们工作都很平凡,但是你会感觉到他们非常的伟大,为什么呢?他们一心要利他,一心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一心要把自己的作品做到最好。那种笃定感、那种将心注入的感觉,让他们的作品能够真正的跟用户、跟别人产生一个连接。所以这样的人,即便他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也会让大家感到是非常伟大的。

我们刚才讲到使命,远的部分呢,我形象地比喻,这就是一个横轴,是跟时间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时空这个场当中,时间其实是一直在走,我们在当下这么一个时间点,如何来正向包容的地看待未来,我们做这个事情跟时间有没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把时间看透,你就可以打破我们现在跟过去跟未来的一种对立,打破一种固化的这样一个视角。

为什么说这个呢?我在对故宫的了解过程当中,其实跟很多文化产业的一些人做过一些交流,你会发现所有做文化的人都有一种价值网,都会时不时的要往回看,作为文化产业的很多企业和公司都是这样的,他们都会强调我这个东西非常正宗、很经典,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遗产,这个东西不能动。年轻人接受不了或者理解不了,他们往往轻蔑地一笑,然后就说你不懂,这样一个视角实际上是往回看的一个视角。

我们说你要传承这个东西,我们要把故宫从上一个600年传给下一个600年。如果我们的下一拨人年轻人接受不了,你传给谁呢?你就会把你的这个作品,它的受众面,它产生的价值,压到一个非常窄的一个范围,因为你一直在往回看,未来并不欢迎你。所以呢我们一定要正向地看待时间的变化和趋势。

单霁翔老先生其实看得非常透,他就讲我们这些文化遗产,它们不但有灿烂的过去,还应该有有尊严的现在,还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也就是说呢它们应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对待观众、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什么意思?就是我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化,不是把你们拒之门外,说你们文化层次不够,欣赏不了,你们不懂,不是这样一个状态。而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能够把这些传统文化能够翻译成现在人容易接受的这样一种方式,把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新人,更多的年轻人更能够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这些文化遗产能够继承过去,这是完全的一种向未来看,向趋势看的这样一种视角。

所以你看,虽然故宫看着很古老,但是他认为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要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所以其实他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2014年8月1号,故宫淘宝就公众号就发了一篇10万+的文章,把雍正皇帝本来很严肃的一个形象萌化,就是雍正皇帝可以萌萌哒,年轻人一看非常的有意思,非常接近于我的语言,非常接近于我的审美,或者我能够接受这样一个度。

你看这个60岁的老人家他并没有故步自封,他愿意接受年轻人的这种方式,年轻人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跟故宫产生连接,就更容易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他们。

包括一些新技术的一些使用,这也是时代发展向前走,单霁翔自己都说,说其实APP我不懂,VR虚拟现实技术这些我都不懂,但是我们要去着手,要去探索,要去尝试,探索成功了,就把它逐渐地放大,逐渐地推出。所以呢我们一直在谈一些新技术,在更新这些技术的使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什么叫做使命高远,正向包容地看待未来。

这是我们所说的,我们一定要做时间的朋友,要顺这个势而为。你如果看到这个势,把它结合到自己当下这个作品当中去,你把这个作品做好。随着这个势和时间的发展,你的价值会被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话你的使命就会传递得更远。

第二个维度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跟外界的连接,而是我跟时间的连接,我跟历史、我跟未来的连接。你会发现,很多做宏伟事业的人是两个维度,高、远都符合的。即有利他的状态,我要做一个好的东西,做一个好的产品能够利他,为别人产生价值,又符合和这个时间当下它的这样一个趋势。做一个宏伟大的事业,尤其是企业家,你一定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你的使命。正好两个维度,把这个我们的一些状态做了一些划分。

一个状态当然是这个纵轴,这个自己和他人,就利己还是利他这么一个状态,这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时间,是你是未来的眼光还是过去的眼光,其实没有绝对对错,但是这过程当中你要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可能就会带到那个地方。如果你在左下角那个象限,就是你只看你自己,更是一个保守过去的眼光;

另外一块,我看的是未来的眼光,我看的是未来的发展,但是我以自己赚钱为主,可能你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一个成功商人,但是绝对谈不上伟大,崇高的事业更是谈不上。

更加受人尊重的应该是上面两象限两个部分,左上角那个象限呢,就是我是一心利他,我一个做出一个好作品,我要产生对别人的价值。但是其实更多的看不到未来,我主要是从过去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很多的小而美的一些事业,很多的匠人是在这样一个状态,我继承了老祖宗的一些技艺,我把它做得好一点,我把它传下去,我做出很多非常美好的作品。

但是我期望很多的企业家,争取能够站到右上角去,既有利他的一个价值观一个状态,又能够连接时间,又能够朝未来去看,这样你可能更容易把你带到一个宏伟的事业这样一个状态去。

作为单霁翔老先生来讲,他的使命是非常非常清楚的。就是我们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两点其实带着他,带着整个的紫禁城,故宫的团队,不断地改造,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创新,把一个古老的紫禁城,变到现在一个真正是非常的美好,非常的引领创新,非常的亲民,非常的开放,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的观众和用户的青睐。

使命知道了是什么了,我怎么能够拥有使命,使命从什么地方来,这是我们下一个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四、发现使命:使命从哪里来

首先,使命肯定不是刻意挤出来的,我要说一些很多企业犯的一个毛病或者一个误区,就请一个外部专家来,或者一个咨询公司来带着你,做一些头脑风暴,说我们的使命应该是什么呀?大家举出一些优美华丽,非常看起来很好的一些词汇,然后把它定下来,放到墙上去,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那是假使命。使命一定是从你的内心长出来的,然后跟你有关系,是你跟世界的连接。所以使命肯定不是刻意挤出来,那使命要从哪里来?使命一定是你自己去发现的。

当然这个发现的过程当中,你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这种格局,就是我不断地要有利他的这种价值,我不断地要有这种看未来的眼光,不断地要从这两个方向上来引导自己。那怎么样来做呢?

我们叫(金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万个人。什么叫行万里路呢?就是从我的日常的生活当中,从我跟世界的交往当中,从众生世界当中去汲取,从我自己的成长中去生长出来那个使命,它一定是跟你的成长有关的。

单霁翔老先生一直在老北京这个环境当中成长,后来他就去了日本留学,第一篇论文就叫做《关于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的研究》,这跟他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在北京这个古老的四合院当中生活,一直在皇城根整个一个大环境下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有关的,是在他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找到自己那个价值点,自己那个兴趣点。1994年到1997年,他是北京市文物局的局长,他引领了比如说筒子河保护治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治理等等一系列的老北京的文化的一些保护,包括后面,他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时候也做了很多,比如说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其实都跟老北京、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的保护传承有关。一直到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步,就是到了故宫博物院当院长、做党委书记的这个过程当中,他发现真的是宿命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讲叫非常有幸我在最后一个工作岗位来到故宫博物院,这里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建筑群,每天行走在故宫博物院内,会感到责任的重大,使命的神圣。至今故宫将迎来600岁的生日,将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和同志们的光荣使命。

他从一出生在北京的四合院,工作当中一直跟北京的古建筑、四合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了他的兴趣,产生了他工作的热情,找到了他的工作的价值所在,一直到他最后一个工作,跑到中国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四合院当中。其实是使命牵引着他,还是他有意着追随着这个使命,其实不重要。就是他通过这个过程当中,长出了那个使命,就是要把中国的古建筑,这种古老的文化,把它传承下去,这就是他的使命。

另外一种方式我们叫读万卷书,这个跟行万里路有个很大的区别,读万卷书能够帮助你穿越时空,就像毛主席读《资治通鉴》,完整读了17遍是一样的,这样才能带给他一个大的时间观的看未来的一个视角,能够掌握到大的趋势,能够让你的使命随着这个趋势带着你,扩大它的价值。

单霁翔单院长也有这样一个习惯,他自己讲说我从当工人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每天最好的时光就是自己静下来看书的时光,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50年没有变,每天阅读,每天看书,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给到你的那种价值和力量。

我们说读书让你提升格局,找到那个使命高远,有从近处到远处拉升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读书也可能是从近处到远处。近处就是我读这个书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事,比如说一些分成工具类的书、方法类的书。但是你读这些书可能很难提升你人生的这种格局和这种视野,更好的能够帮助你穿越时空,其实是一些远处的一些书。

远处这些书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种,我们叫做哲科类的书,是帮你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的;第二种我们讲叫做跟人类相关的一些书,对提升你对人的认知,让我们找到我们跟自己、我们跟别人,就人与人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深刻的一些理解;第三种,我们是关于时间的书,它就是提升我们对时间的认知,让我们找到我们跟时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像我非常崇拜和喜欢的一个大企业家就是比尔·盖茨,

推荐大家去看新出的一个比尔·盖茨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一个我感触非常深,就是他每两周左右会让他的秘书帮他找一批他非常感兴趣的书看,一批大概是十几本左右,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说,真正讲商业的书实际只有一本,其他的书全都是讨论一些大问题的,比如说讲传记的、讲历史的五本,讲科学技术的,就哲科类的5本,讲人类相关的四本,你会发现读这些书能够让这个有智慧的人其实更有智慧。

无论你是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其实还是发现一个连接,读万卷书其实更多的是帮助你找到跟这个时间,跟这个时空的连接,我们发现使命的本质实际上是发现一段关系,就我跟他人的关系,我跟历史和未来的关系。这个关系呢如果更朝向他人,如果更朝向未来,可能我们找到那个使命会引领到我们一个更宏伟的一个事业,或者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一个,假设我已经发现我的使命是什么了,它到底有什么用?如何来用?所以第四part我们讲践行使命。

五、践行使命:使命有什么用/怎么用

先说说使命的应用价值,它有什么价值呢?分对内和对外,是从一个人出发的。对内就是说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有了使命来讲,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价值。你会找到真正值得你一生悬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其实就是混沌话讲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在不断地朝向一个方向去探索的过程当中,你会把你的精力、你的生命的价值,投入得非常的集中。它也会很很集中的给你相应的一些反馈,其实你收获的也会更多一点。当你面对一些决定的时候,你会非常的笃定。

使命除了对于自己来讲,对于外界实际上是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么样一个,我们叫做火种。使命本身就是我跟他人的连接,你把使命拿出来,跟别人做一个连接,用使命来感染别人,我们就可以一起把这个使命能够做好,只要你的使命对外界是有价值的,别人为什么要拒绝你呢,能有更多的正向的人会加入到跟你的这个配合当中去,一块来完成这个使命。

很多人问领导力跟管理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带动大家一块来完成一件事情。是用钱、用利益、用目标、用计划,还是用什么。我们认为最有伟大的这些领导人,他的领导力是基于使命,点燃他人一块来完成的。像故宫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不仅仅是单霁翔他自己有使命,他把他的使命就是我们要把一个更好的紫禁城,传递给下一个600年,这个使命是传递给整个故宫的这些职工。这些职工呢,就在他们的工作当中也有这样一个使命,也是让故宫这一部分用更好的一个状态传给下一个600年。

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之前拍的一部纪录片,这个在豆瓣上评分非常高、非常火,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看这部片子的大部分的人是年轻人,这个单霁翔自己都没有想到。其实这个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其实演得非常非常的朴实,非常的朴素,也没有什么人在做一些表演。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做他日常的工作,在做他自己,有的人在修钟表,有在修木器,有的人在修漆器,有的人在修瓷器,有的人在修一些字画,但是这个工作状态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的投入,真的非常的珍视自己眼下手头的这份工作,非常的临在当下。因为他们也是有共同的一个使命,就是我一定要把这个故宫的这个部分,更好地传递给下一个600年。

大家知道作为一个体制内单位的这个公务体系,修文物的这些故宫的工作人员,其实他们的学历是非常高的,都是硕士、博士以上,但是拿的薪酬是非常低的,因为有限制,大家拿几千块钱的工资,这么高学历的人,几千块钱的工资,干着每天看似很枯燥重复的一些事情,但是从他们身上你会看到他们无怨无悔,非常有使命。而且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样的工作当中去。你像2018年的时候,故宫计划招聘88个人,来完成故宫的工作,有4万多人的报名,这个比例比考公务员要要低得多得多。是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么多中国现在年轻人愿意到故宫去工作呢?就是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工作的意义,我到这个工作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是为了我人生是特别有意义的,度过这样一段时光,去做一份工作,去贡献一份价值。所以使命并不很虚,它真的发挥了价值,在故宫你会看到真正发挥了很大的价值。

使命这么有用,但怎么样来用呢,一般来讲分成三步: 第一步叫建立连接,第二步建立信任,第三步建立文化哈。

第一步建立连接,使命本身就是连接。单霁翔老先生去外部演讲的一些视频,你会发现他讲的内容重复度是蛮高的,但是你他每一次讲的时候,都跟第一次讲一样的有激情,因为他真正地相信这些东西,他希望把他相信这些东西能够让别人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这就是一个重复的一个力量,大家不要小看这重复的力量。你说得多了,更多的人就能够get到、能够记住,能够理解你。

建立连接之后,第二步要建立信任。接下来给大家看一段视频,你看这个单霁翔怎么做,这是他众多的行胜于言的很多的案例当中的一个。(视频)。

所以你看,你说故宫里边不能有一片垃圾,大家主要看你怎么做的。你践行你说的那些使命,大家逐渐就会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所以单霁翔自己也总结,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说,几乎我们每一件说出去的事情都做到了,我们取得了信任。这个信任,一方面是员工的,另一方面也是外界的,这些观众,包括一些媒体。有了这些信任之后,你的使命才立得住,所以建立信任是大家参与进来的基础。

有了使命,建立连接,建立信任,大家都信任你之后,你就第三步可以建立一个文化,把你故宫的这种文化传递出去,大家就会更多地适应你这种文化,于是呢你的文化输出就会形成你一个强大的影响力,更多的人会在你这个文化当中去行事,参与它,贡献,产生这个文化之下一起输出这个价值。所以文化影响力是最强大的,是最强大的一种影响力,是基于你前面做到那些,以及你有使命去引导的。

像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做湖畔大学呢?大家知道这个阿里巴巴马云一直是特别注重组织,特别注重文化。他作为一个这个这么大集团的创始人来讲和管理者来讲,他一直是推崇叫文化管人,大家就是遵从同一个文化、一个行为准则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他管理过程当中,其实这么大个集团,其实他没有太做细具体细节的管理,但仍然能运作得非常好。他在做湖畔大学,就会用他的文化,对更多更广泛的生态,对外界的这些新兴企业的企业家、创始人,产生一些文化输出,大家就会按照阿里的文化来做一些行事。它就会让阿里巴巴有更强大的影响力,有更持久的影响力。

作为单霁翔来来讲也是一样的,他把故宫建立了一种叫故宫文化,这个故宫文化向外传递,影响了更多的人,而且逐渐他把故宫的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挂起钩来,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也就是说呢我们一起参与到故宫的整个的这个使命当中来,也是间接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生根发芽、不断地升级,不断地生根,不断地传递,不断地向下传承,贡献了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就愿意参与进来。

所以建设文化最后是一个最终极的一个巨大的事业,我相信单霁翔老先生他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并不仅仅是故宫的,更多的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一个结合,是让我们中国人重新唤起了我们中国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

后面有两段话请允许我原原本本一字一字地给大家念一下,大家感受一下故宫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的魅力,以及它接即将发挥的作用,它即将发挥的作用。

单霁翔讲文化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当我们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拥有文化自信,再加上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工作干好,我们一定会拥有未来。”文化、文化自信,最持久的力量,我们一定会拥有未来,这是他讲的。其实这段话跟我们现在中国的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有非常好的呼应。

接下来这段话是来自于我们习主席的,其实非常好的一个呼应。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会上的一段发言,其中我摘抄了一部分: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走到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创新,我们从一个跟随别人到现在可以说在引领别人,我们不断地往前走的过程当中,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其实最根源的底气靠的是什么?绝对不是靠一些财富积累,或者一些GDP,靠的是我们底层这种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引领我们,其实它背后的是我们要有这种使命,其实无论你从故宫的领导人还是咱们中国国家领导人,你从他们身上你一定能感受到这种使命驱动。在尤其像当下疫情之下,全球都在这个有很大挑战,你会发现中国这种状态,就是一种我们背后有使命的驱动,让我们愿意贡献更多的价值力量。

其实使命是解决大问题的,一个人如果你想有一个更好的、更大宏观、更有格局的自己,或者一个更有格局,做出一个伟大事业的企业,我相信使命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你力量底层的源泉。

今天讲了很多都是围绕着使命的,其中有一部分的理论和方法论,我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首先,我们讲的使命是什么,使命其实就是一种存在的意义,是我们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使命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连接,我们跟世界的连接、跟他人的连接,站在整个的一个宏观的时空轴上,我们跟过去、未来,我们跟时间的连接。这个连接决定着我们的价值怎么样来绽放,这是说我们的使命。两个方向,叫使命高远,一个我们要能否产生更多的价值,另外一个能够站在未来来看,能力顺势而为。

如何来发现这个使命呢?它绝对不是硬挤出来的,它是我们在成长当中使命长出来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万个人,过程当中我们自己去体验,我们找到它,它找到我们,这是我们所说的如何来发现使命。

使命有什么用呢?有什么价值呢?对内来讲,使命是安顿我们自己最重要的那个太阳,照亮我们自己,能够让我们笃定,能够让我们熵减,能够让我们有复利,能够让我们有终极的幸福感。对外在来讲,它就像一个火种来讲,连接别人,能够照亮别人,点燃别人。其实点燃别人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对价值贡献给别人,别人对我们有回馈,其实是最好的一个自然的、正向的互动连接。

使命如何来用呢?三步,第一步建立连接,第二步建立信任,第三步建立文化。如果你能把它用好的话,我相信其实你一定能够感受到使命的一个大的力量,这跟所有其他的商业管理,包括一些领导力的一些方法、一些技能,都并不在一个level上,它解决最大的那个问题的。

做使命这个案例,其实我一直在问这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的意义能否衡量,它肯定不在于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物质物质文明的贫富,使命就是我们在寻找和追求生命当中的意义,它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这种信念。这个信念,它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可以在一个平凡中当中塑造伟大,平凡当中来找到我们那个最大的力量。有了使命,可以说一个人就活明白了,就用老百姓的话叫“你活明白没有”,我认为当你找到使命的那一刻,你就算活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活明白的人还不多,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使命,能够活明白了。

在最后又到了我们的草莓时刻,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大家可以去想一想,你内心当中那个值得你一生悬命,要守护的那个“故宫”,也就是你的那个使命是什么。

好,我们的案例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院故宫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