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有个奶茶店店主,发了这么一条说说,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
内容大致就是,一个大学在读女孩在购买奶茶时,趁不注意偷了服务员手机。女孩怀揣手机胆战心惊离去。
而偷盗的全部过程正好被摄像头录制下来,店主报警后,为寻找手机下落,把视频转发到朋友圈里。很多人对此行为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些人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实施偷盗的违法行为,就应该意识到被抓的后果,即使视频被同学朋友看到了,遭受到众人唾弃和指责也是应该的,这是她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大部分人认为,虽然女孩偷盗行为是错的,但她毕竟是个学生。视频一旦流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形象问题,还会引来身边朋友同学的冷眼和防备。
最重要的是,可能对女孩的心灵造成沉重的打击,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我们无从得知女孩为什么会去偷手机,或许是因为一时的贪念,才对别人的东西起了歹心;又或者是女孩的家里贫困,才致使她做出偷盗的行为。
但无论是因为任何原因,以不正当手段,毫无付出就想占有别人的东西,始终是错的,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只是这种方式的惩罚,在互联网发达,流言蜚语遍地的今天,我个人认为,此举稍有不妥。我还是比较赞同后者的说法,当然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也不予强加自己的观点。
但我一直坚持认同的是,一个人犯了错就该受到教育,尤其作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尚未形成对是非的认知时,更应该得到父母,学校乃至社会的引导和教育。
伊索寓言里就有一个关于小孩犯错的故事,从小妈妈就讲给我听过。
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
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
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
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一个人犯错就该接受惩罚,但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理性的背后还有人性。
我始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刚开始犯错误并不是蓄谋已久的,很多时候犯错误只是一念之差。我们给予的惩罚是带有教育性的,给他们一点自我反省的时间,或许他们就可以找回自己暂时丢掉的可贵品质。
惩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犯错的人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不是因为一次过错就惩罚致人死地。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当正面教育难以奏效时,我们也要勇敢地拿起惩罚这支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