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鸟的故事:非洲坦桑尼亚风土人情和他们的夜生活

来到非洲,就更想了解当地人他们的风土人情,生活娱乐等各方面情况,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己老去时能够有更多可以回忆和可以吹嘘的谈资吧。

又来到了一个周末,积极地安排休息日的活动项目。据说在达市内就有一个土著居民的部落遗址,正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马上出动。

曾介绍过,再普及一下吧:在非洲,人们都认为黑人是非洲的原住民,其实不然,原住民是马赛人,而不是黑人。在非洲,黑人掠夺了马赛人的土地而成为现在的当地人的。所以非洲的最初历史是马赛人的历史,当然那可能是悲哀的历史。所以马赛人的部落一定是非洲最古老的部落无异。

参观并感受一下非洲土著居民的历史沿革。感触多多。沿路看下去,毛草房也在不断进步,从只有毛草房项无围墙,到后来的泥墙,到开发出东西厢房,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独院;工具等也在进化;人似乎也在进化,只是他们不得不保留着自己的生存习惯,但或许是因食物丰盛了,或是本就如动物的原始态一样,出现了一夫多妻制,从院落上的东西厢房及东西分房等,逐步看出开始多妻,但分配方式是绝对公平公开的,因此也没有矛盾,一夫多妻制一直传到了现在。喜欢这个制度呀,只恨自己不能回到过去的非洲的时光,嘿嘿。

参观过后,到该遗址公园的音乐厅里休息一下,那里晚上都会定时的有表演节目。这个表演区域里是免费的,但必须消费,旁边有富裕的黑人,有当地的印巴人,有白人,也有我们黄皮肤。当演出开始后,演员们非常卖力气,而且表现出灿烂的笑容,最给予掌声和笑容鼓励的是我们炎黄人,表演者唱跳舞经常会朝向我们来表演,那只好去向台上放着的簸箕里放小费了,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并仿效黑人舞者扭动了一段舞。而当演员们表演尽兴后,三位女舞者拿着簸箕走下台来,向各桌上的观者边舞边收钱来了,只好再给些而后愉快地离开。但真的被那古老的乐器及黑人的歌声带到了大草原上的感觉,很值的(该乐队很令我喜欢,在后来我厂投产典礼筹备期间,我与他们预约为现场乐队,现场表现很给力)。虽说非洲人民穷,但非洲人民很快乐,音乐、舞蹈、酒吧夜生活等等都很丰富,他们也很享受,特别是在清凉的夜晚。

非洲男性大多都喜爱足球,而且从小就开始培养和训练。我们回驻地的路上要路过一个小学校,学校的球场是开放的,就在路边,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放学时一大帮孩子们在那里踢球,天气很热,但他们一点都不在乎,而是专注于足球,而且个个踢的很有样,带球、传球、过人,看他们的动作和眼神,都很像个球星。在海边,经常会看到一群青年人光着脚在海滩上踢球,动作利索,临时组队却可以如团队配合了很久的默契。这里就不去提咱“中国足球”吧。

下一站,就是去海边黑人PUB去用晚餐并欣赏另一种现在黑人的歌舞。那里的食物都是论份的餐,不如国内多种荤素菜搭配较丰富,可以品好几种菜肴,但份餐可能更经济且不浪费。吹着晚上的海风,用着餐,那边当地的人们已经随着音乐舞动起来,白女人也加入其中,很是自然流畅。我们没敢加入进去。

黑人这个人种是较特别的,他们的皮肤黝黑锃亮,这不新鲜,但新鲜的是他们无论男女的皮肤那是相当地细腻滑润,如果是国人的话,真可以说是羊脂般的肌肤。这也许是白人男性喜欢非洲女性,而白人女性喜欢非洲男性的原因吧,特别是他们是“臭味相投”的呢。在非洲,或许正是这种皮肤的细腻,汗毛孔细小,所以可以保持住身体的水分,并抵御阳光炙烤的吧。

不知是玩笑或是什么,好些黑人到了中国后很不适应中国的天气,并抱怨是中国的太阳把他们晒黑了。非洲是天天的空气新鲜、纯净,天天的蓝天白云,阳光强烈的呀,而我国是有雾霾帮助遮挡了的阳光暴晒的嘛,黑人们一定是在搞笑。

用餐过后,又不想参与进黑人的群魔乱舞,就走了出来。凑巧的是,我们赶上了一场黑人的婚礼在傍晚进行。据斯瓦希里语翻译介绍,黑人结婚需要办三次,男女各方各办一次答谢自己一方的亲属,最后男女双方共同再办一次结婚仪式。此次看似女方在办答谢宴,因为没看到新郎。我们到帐篷里参观了仪式,听不懂斯瓦西里语,但看着是在走一定的程序。在结束司仪礼程后,由新娘引领,大家鱼贯而出,一一洗手后,端盘开始用流水席。有点意思的。


晚十点回到住处,已经皮肤晒黑了些,困顿了些的。洗去海水的盐分后入睡,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窝鸟的故事:非洲坦桑尼亚风土人情和他们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