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都肯下“笨”功夫,你呢?

《菜根谭》中说,“文以拙见,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

意思是说,做文章不必太花哨,质朴一些会更好;做人不必太聪明,朴实一些会更好;做事不必太灵活,踏实一些会更好。

因此,一个“拙”字蕴含着说不尽的意味。

1

成功没有捷径,全凭下笨功夫

细数天资最笨,达到的成就却极高的古人,曾国藩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

曾国藩小时候很笨,常常在家里背书直到深夜,一次,躲在暗处的小偷都背过了,他自己却仍然没背过;后来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中。

他的笨可谓达到一定级别了。

但也正是因为笨,他比别人更努力。

据说,有一次乡试中,曾国藩不仅落了榜,他的文章还被主考官当成了范文,但不是优秀的范文,而是反面典型。

主考官把他的文章“悬牌批责”,也就是公示批评,说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大家要引以为鉴。

面对这样的当众出丑,相信谁都很难接受,有的人也许会觉得前途无望,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从此打消再去应试的念头。

但曾国藩是怎样做的呢?

他回家之后,一头扎进书房里,反思自己的问题。

不是写的不好吗,他就把那些写的好的文章拿来认真研究,寻找差距,反复练习。

慢慢的,竟也找到了写文章的门道。

曾国潘家书中有言:须有宁拙勿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经过多次不懈的下笨功夫,他终于榜上有名,最终一步步进翰林苑为官。

让曾国藩受益终生的就是这种肯下笨功夫的做法。

这种笨拙的做法,成为贯穿他一生的为人处事的基本策略,让他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农家子弟,最终取得极高的成就。

老子曰:大巧若拙。

天下最巧的办法,往往看起来最笨,而舍得下笨工夫的人,都是能成大事的人,因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巧之人。

人生是公平的,所有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收获,所有偷过的懒,早晚得补回来。

有时候我们在笑话那些笨拙的人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已被那些笨拙的人超越了一大截。

2

做人没有高招,唯有朴拙二字

做事要脚踏实地,舍得下笨工夫,做人要有朴拙态度。

所谓朴拙态度就是凡事不要处处走捷径,不要处处争先、便宜占尽。

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对精英夫妻,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一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他们在国外有前景很好的工作,但是二人不好好工作,却喜欢走捷径,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内部信息,非法交易股票获利,被查后获刑,不但丢了工作,还要缴纳罚款,甚至被驱逐出境。

他们可谓不是不聪明,而是毁在太聪明上了。

有一句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如此。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其实更应该懂得,守拙的真谛所在。

钱钟书是公认的“聪明人”,许多人说他记忆力特强,读书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罢了。

他读书时,总是要做笔记,一本书会读很多遍,笔记也会不断地添补。

他做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一般把书读完了,就会送人,家里存留的只有笔记,也因此,他虽然学富五车,家里的藏书却只有一个书架。

用这样“笨拙”的办法记笔记,正是钱钟书成为“聪明人”的原因,也是他持续创作的源泉。

成功没有捷径,任何人想要成功,都要下一番苦功夫。

我们平时做事情,总觉得那些踏实下笨功夫的人太死板了,殊不知,在别人下死功夫走上坡路的时候,你却还是原地踏步。

其实,踏踏实实做事,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看起来有些笨、有些拙,却是最聪明的做法。

3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过一“拙”字

为人做事,最高的境界莫过一“拙”字。

曾国藩有一句古剑铭: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守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意思是说,锋利的宝剑,若锋芒毕露,使用起来就会伤人伤己,只能算作一个凶器,但若藏起锋芒就像钝器,关键时刻宝剑出窍,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算是一把利器。

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戎马生涯的写照,深藏若拙和临机取决,使他的一生虽经历重重磨难,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智巧容易,守拙难,大多数人都愿意去追求所谓的智巧,很少有人愿意坚守一个“拙”字。

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物质、名利等等的吸引下,人们很难有定力去坚守自己的初心,守好一个拙字。

稻盛和夫老先生说过:“我才能也许有限,但我追求做人做事的正确准则。”

老先生一生做人做事始终保持正直、勤奋、谦虚、利他,始终坚持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也正是践行了中国文化中“守拙”的精神。

所以,我们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会踏踏实实付出勤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本份。

当你抱朴守拙,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坚持不懈,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时,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圆满,事业会越来越成功。

最笨拙的办法,往往是最聪明的办法。

真正聪明的人,更懂得用笨办法、下笨功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聪明都肯下“笨”功夫,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