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手电筒

岁月,如长江里的流水,来不及捕捉便翻滚逝去。作为80后的我,记忆,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味过往年代的艰辛,也留恋过去农村生活的美好。手电筒,照亮了一段段路程,留下了岁月的足迹,陪伴着几代人度过了艰苦而又难忘的时光。

手电筒,顾名思义是圆筒状。以铁皮作外壳,内部可容纳两节大号碱性电池,头部连接一个灯泡,用圆玻璃片罩着可以增强照明效果。圆筒外壳表面一侧有可控开关装置,一只手握住外壳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推到上中下三个位置。推到最上方,电源接通灯泡发亮。对于勤俭节约的农村人来说,电池没电了还能用牙咬咬再用上一段时间。


在我小时候,七碛村外出打工的人还很少,大家都以种地为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手机网络,有电视的人家也少,也就没有熬夜一说。晚上九点以后,整个村庄就一片漆黑。所以,手电筒的存在方便了人们走夜路。


在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么一个片段:白云说当初嫁给黑土的时候,他家啥玩意儿没有!黑土反驳说还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嘛!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这也反映出,手电筒在那个年代所发挥的作用,算是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奢侈品吧。

小时候,遇到来村里放露天电影的,真就跟过年一样隆重,大家奔走相告。电影放完后,人们各自散去。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这时,谁手里有一个手电筒,谁身边跟随的人就多。因为大家明白,没有灯光照明,泥路坎坷,很容易摔倒或者掉进沟里。

拿着手电筒的孩子自然是十分神气,要是正常照路那就显示不出自己的特殊,非得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地来回晃着照着。身边的大人还不时提醒:“好好照!不要乱晃!”

小时候,大多孩子都怕黑,我也一样。那时候,茅厕都在自家屋后,晚上想上厕所的时候,由于怕黑还得纠结一会,下定决心后必然拿着手电筒去。蹲下来,手电筒也不关,就这么一直开着,任灯光在后墙上画出一个大圆圈,仿佛那束光亮给了面对黑暗的勇气和安全感。现在想来,只是那时胆小而已,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


小学四年级开始去江头小学住校,每周五下午放完学才能回家。路途遥远,也因为一伙人比较贪玩,骑着自行车还在半路上,天就已经黑透了。漆黑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只能借着沿路村庄的灯光前行。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空气中只有车胎与地面接触摩擦的声音。有时候快到村口的时候,总会有几束黄色灯光照过来,那就是大人拿着手电筒来接孩子发出的光亮。那一瞬间,是回到家的感觉,是亲情的温暖,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了,农村家家户户不只有手电筒这一样家用电器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走进了大众视野,就连手机里也带有手电筒的功能,现在村里更是安装了路灯。



就这样,老式手电筒逐渐被淘汰了,但它曾经照亮过美好的童年。我还记得,小时候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筒照亮黑暗的场景,而现在伴我入睡的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亮光。

你又有多久没有回过老家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回忆——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