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_非洲是怎么变成黑人的非洲的?

五大人类族群生活在非洲,他们在非洲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分布得最广的是黑人,而不是美国人几乎忘了的其他四个族群?我们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是因为有文字史料可考证,而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我们又能如何回答关于非洲史前史的种种问题呢?非洲史前史是个巨大的谜题,只有一部分的谜底得以揭晓。


以下为本章节一些要点摘录:

○ 所有主要的人类族群,只有澳大利亚土著(以及他们的亲戚)没到过非洲。

○ 在公元1400年的时候,黑人已经是在非洲分布得最广的族群了,拥有撒哈拉南部以及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见图22)。美国的黑人主要源自非洲的西海岸地区,同样的族群当年也占据了东非地区,北达苏丹,南至南非东南沿海。大部分俾格米人以狩猎—采集维生,他们的聚落散布在非洲中部的雨林中,与邻近的黑人农民交易生活物资或出卖劳力。

图 22  公元1400年的非洲族群分布图

○ 桑人与科伊人看来与非洲黑人很不同,他们的皮肤比较黄、头发卷曲得紧,妇女的臀部囤积着大量脂肪[专业术语叫“臀脂过多”(steatopygia)]。科伊人的人口经历了大幅度的缩减:欧洲殖民者枪杀他们、驱赶他们、将传染病传染给他们;幸存下来的大部分人与欧洲人混血,产生了在南非被称为“有色人”(Colored)的人群。桑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被枪杀、被驱赶、被感染,不过还是有一小群人在纳米比亚不适合农耕的沙漠地区生存下来,保留了自己的特性。

○ 黑人、俾格米人、科伊桑人的分布透露了古代发生过的族群变动。举例来说,现在俾格米人共有20万人口,只是他们散布在1.2亿黑人中,像是黑人大海中的岛屿。

        俾格米人的分布图,让人怀疑他们本来是广泛分布于非洲赤道森林的土著,后来黑人农民入侵,将他们赶到了与外界隔绝的一个个小片区域中。

        南非的科伊桑人有独特的体质和语言,可是这样独特的族群的人口却少得可怜,这是令人惊讶的。

○ 非洲有1500种语言,复杂得令人窒息,但是斯坦福大学的语言学家约瑟夫·格林伯格已经把非洲的语言分成五个语系(图23表明了它们的分布)。大体而言,语言分布与解剖学意义上的族群分布是互相对应的。特定的族群说特定语系的语言。

图23  非洲的语系分布

○ 根据格林伯格的研究,闪米特语其实只是亚非语系中的一支,亚非语系至少有六大支,除了闪米特语,其他支系(共有222种现存语言)全都分布在非洲。甚至闪米特语也主要分布在非洲,它现有的19种语言中有12种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所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的是:亚非语系起源于非洲,其中只有一支散布到近东。《旧约》《新约》《古兰经》等是西方文明的道德支柱,可是那些经典的作者,说的语言却可能起源于非洲。

○ 由于说尼日尔—刚果语的族群全是黑人,所以光从体质人类学的数据,不可能推测出尼日尔—刚果语的起源和族群发展史。

○ 从科伊桑语的分布、俾格米人没有自己的语言这两个事实,我们推论科伊桑语族和俾格米人原先分布比较广,可是后来被黑人吞没了(这里“吞没”一词是“中性的”,笔者不拟讨论那个过程的具体机制——征服、驱逐、杀戮或疾病)。

○ 北非的原生作物全是适应地中海气候的植物,在冬雨中发芽生长。从考古学证据中我们得知,那些作物全是1万年前首先在肥沃新月地带驯化的。它们传播到了气候相同的地区,先是邻近的欧洲,然后到美洲、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温带农业的粮食作物。

○ 所有的非洲原生作物,原本都生长在赤道以北地区——萨赫勒地区、埃塞俄比亚、西非。没有任何作物发源于赤道以南

○ 原先生活在南非土地上的科伊桑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确定:在原先科伊桑人生活了近1万年的土地上,现在住的是班图人。我们只能依托近代的实例,推测当年发生的事。在近代史上,使用钢铁的族群和仍然使用石器的族群接触,例如欧洲人与澳大利亚土著或美国加利福尼亚土著,结局就是,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族群不是很快地被消灭,就是退居与世隔绝的地区。消灭的手段不一而足:或者驱赶;或者男人被杀害、奴役,女人被强占;或者遭农人带来的传染病杀死。在非洲,疟疾就是一个例子。农人的田地滋养了大量疟蚊,侵入南非的班图农民已有祖传的免疫力,而狩猎—采集的科伊桑人大概还未发展出那种免疫力。

○ 欧洲和非洲对决的结果,近因追究起来十分清楚。就像美洲土著面对的欧洲人一般,登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欧洲人可不是空手闯天涯,他们手上有枪和其他技术,有用途广泛、流传四方的文字,还有支持探险、征服大业的政治组织。

○ 与欧亚大陆比较起来,食物生产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缺乏所必需的生物资源可供驯化的土产物种太少供土产农牧业发展的土地面积太小,非洲的南北向大陆轴线更不利于驯化物种的散播。

○ 简言之,欧洲人能够殖民非洲,与白人种族主义者主张的所谓欧洲人和非洲人的族群差异毫无关系。欧洲人殖民非洲源自地理生物地理意义上的偶然,具体地说,就是两大洲面积不同、大陆轴线方向不同、野生动植物资源不同。换言之,非洲与欧洲的历史发展不同,终极因是两大洲的族群继承的不动产不同


*书籍信息:[美]贾雷德·戴蒙德, 王道还 廖月娟 译, 枪炮、病菌与钢铁[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

你可能感兴趣的:([枪炮、病菌与钢铁]_非洲是怎么变成黑人的非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