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大一札记:写给自己和学弟学妹们(一、背景&心态)

知乎原文

17年夏天我来到了建筑学院,现在本科的时间已经过了五分之一。我感激这一年的大学生活自己所经历的的,于是想把他们写下来,一方面在以后的必然存在的困难日子里拿来自勉,另一方面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借鉴。虽说经历有限,但对现在的我来说,也足以敝帚自珍,把这文章放在知乎上,能有批评的声音,自当闻过则喜,有鼓励的声音,也会非常欣慰。这是缀在前面的一些闲话。

专业的选择:我是要成为建筑师的男人!

我是大概高二做决定要学习建筑专业的,就读于一所当地的超级中学,也知道多数人是高考之后才考虑专业的。只是我那时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内心有很大的不安,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就想尽可能早的考虑和筹划,加上从小喜欢画画,又偶然对建筑学做了些肤浅了解,知道了这个工科专业教学对高数要求不高,于是正合我这个伪理科生的意。而且理想的建筑院校录取分数线都不低,这也让我有了一定的目标感,能在被各路大神学霸碾压的超级中学里克服自卑心理、收束内心的躁动,去面对高考。

      那时候得益于英明的语文老师(当然其他老师也很英明),她安排高三的学生每天有阅读的时间,以扭转理科重点班不够那么理想的语文成绩,不少学霸对此不屑一顾,我还是抓住了这些时间,开始了我的建筑学启蒙(当然现在依然在启蒙)。我家住在市图书馆附近,就每周末去借些建筑学方面的书,在那一周的阅读时间里翻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套叫《建筑艺术史丛书》的书,一共四部,著者萧默,大图,彩印,文笔清晰,旁征博引地带我了解了很多社会、经济、宗教方面的知识。我囫囵吞枣,只是大概觉得那段时间以后我的作文里的事例与多数人从《作文素材》里选的有了些不同。

      就这样,我过完了高三,模拟成绩还是一直起起伏伏,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但心里总归不像以前那样慌张,高考之后的选择也顺利不少,没有专业之间的比量,只是学校间的选择,这时候我父母也插不上什么手了。本着一定要稳稳当当上建筑学,不服从调剂的原则,去咨询会跑了几趟后,我自己填了第一志愿,后面的差不多没填。后来就顺利录取了,那是生性犹豫的我少有的果断又自觉的经历,现在觉得倒也挺幸运。

新手的纠结:他们怎么什么都会?我是不是选错了?……

      大一刚入学,新生周的头几天倒还没什么,和同学们开开玩笑,和学长们聊聊人生,觉得日子新鲜丰富,轻松愉快。后来有了美术摸底测试,相当一部分人就开始紧张了,倒不是因为自己画的难看,只是有些同学画得实在精彩,我刚刚入学虽没有什么专业的评判眼光,但自己和大佬的差距的确是分明可感的。等到了设计课前两次作业的时候,图纸、模型就公然的摆在专业教室的桌上,那种感觉和高中私下与同学互看成绩条很不一样。优秀、整洁、精美的作业或作品在教室里仿佛会发光 ,时常会引得众人围观端详。而我有些鄙陋的拙作,放在桌上就好像下体暴露在空气里,别人虽不一定在意,自己却尴尬的要命,想要评完图后赶快藏起来,用草图纸裹得严严实实,丢进垃圾桶里。

(下面的情形,想必多数新生都会经历,算是一点剧透,也是自我调侃:)

    偶然与同学们闲谈也看得出不小的差距,有人知识丰富,侃侃而谈,自信幽默;有人就只能做听众,接收知识倒也还好,我有时心态不好的,免不了要自卑或嫉妒他人耍帅表现自我。

    讲方案构思,有的人开口滔滔不绝,把老师听得得一愣一愣;有的人却不知该说什么,要老师在一旁帮挤牙膏,顺利完成倒也还好,我有时心态不好,免不了要暗骂老师多嘴提问让人尴尬。

    听完讲座,有人觉得颇受启发,与同伴们交流心得;有的人却感觉云里雾里,耳濡目染倒也还好,像我有时心态不好,免不了要发牢骚抱怨学院安排浪费时间。

    这些小想法可能会伴随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现在在意识清醒,心态健康的时候把他们写下来,觉得很有趣,甚至语气可以更幽默些,来调侃,但如果是熬夜做模型,几天焦虑赶图后遇到这些,就难免有负面影响。这些潜在的偏狭和间歇性的沮丧感是人之常情,我现在把他们晒在太阳底下,杀杀菌,也是想让我记住、也让学弟学妹们知道,那句大V们常说的“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些再正常不过了,置于如何摆正心态,那是个人的事。有时候我得美美睡一觉,有时候得去小吃街点份辣到哭的抄手,才觉得感到安慰。总之,路还长,别让懊丧误正事,抓紧去看风景。

勇敢的开始: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太阳底下的事我遇不完,都是新的。

谈一点玄学……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话不是一般人说的,我第一次读到时还是在高中,之前提到的那套书里关于早期北美基督教与建筑风格嬗变的叙述揭开了我扩充宗教知识的兴趣,于是就去看圣经。《传道书》作为一部份类似于箴言录的内容,记载了这句话,没记错的话是古代以色列人的王Solomon回首往事,留下的告诫。其中的内涵关乎克制欲望、体察历史规律、抑或厌世而崇尚属灵生活。只是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应当多去体验,多去发现,建筑学院的生活更给了我这种可能,于是我自己的体验是,天下的事情太多,我们遇不完都是新的,都让人好奇,充满干劲。我们多数人远不及老迈的国王那样有丰富的经历,可以宣称这天底下的事老子见的多了,来教化子孙,统化万民。或者像柯布、密斯那样阅图无数,敢说Less is more。我们还处在长见识的阶段,我不想放弃那么多有趣的经历。

我记得准备新生代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写了稿,还参考询问了上一届做这个发言的大佬学长,思前想后,觉得加进去这句话很合适:“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不再被记起,也不再追想”,巧了,这样一句充满朝气的话也出自《传道书》。夷人的古训也和我们的一样,有时相互矛盾,相互牵连。

于是,借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修剪我的人格,开始新的体验。我不太满意于高中时有些沉闷的自己,就加入了相声社,慢慢变得活泼健谈。学生会学习部的种种活动也让人收获不少经验,学长们的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部门来说也算也都近水楼台。学校大使团的一系列外涉外活动也让我发现了更丰富的自己。学期结束后在学校逗留的时光,也过得十分充实,一个个活动缀连起来简直赶得上一个小学期。这里面的很多乐趣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到的,并不是像中学一样集体组织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的。那感觉就像一些大型单机游戏里的支线任务,或者Dota,Lol里的野怪,又或者像一些动漫里的番外篇。是隐藏的彩蛋,是免费的Bonus。能遇到多少,全看你自己折腾。

未完待续……

下面是知乎的原文链接:

建筑学大一札记:写给自己和学弟学妹们(一、背景&心态)

建筑系学生成长分享(专栏地址)

如果喜欢可以点赞转发,觉得不好也欢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筑学大一札记:写给自己和学弟学妹们(一、背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