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甘愿投到关羽麾下,刘备封他为大都督,但诸葛亮却要斩他

在蜀国有一个人,他名气很大仅次于五虎将。他起先是长沙太守韩玄的将领。却两次帮助蜀国夺下城池。却被人说他是天生反骨!此人便是魏延,有人说魏延就是中军里的“上将军”。这个说法魏延也绝对受得起。可以说中期的魏延几乎无敌!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身长八尺面如重枣。在关羽领命攻取长沙的时候,他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黄忠和关羽可能是因为英雄相惜吧!刚开始是因为黄忠折了马腿,关羽本来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杀了他,但却把黄忠放了。后来黄忠为了报答关羽的不杀之恩,他本可以用自己精湛的射术杀死关羽,但同样黄忠也选择了放水。这下可把正在观战的长沙太守韩玄气坏了。

      于是韩玄就以通敌的罪名抓了黄忠,并下令将他推出城门外斩首。但韩玄不听众将劝阻,如有同情者便是同罪!眼看刀斧手就要砍向黄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有一将军挥刀杀入。掷出硬刀杀死了刽子手救下了黄忠。转身对众将士说:“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之,愿随我者便来!”大家一看这不是魏延吗?只见他说到自从襄阳见过刘备之后便有意跟随,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就去投了韩玄。不料这韩玄傲慢不礼贤下士,一直不肯重用与我,所以只能委身于此。说完他就带着百姓一起杀了韩玄,有好几百人跟随魏延来到城楼之上。黄忠欲拦不住未能阻止魏延,只见魏延手起刀落将韩玄砍成了两段。然后他带着众将士和百姓一起开城门迎蜀军入关,而魏延自己也投到了关羽的麾下。

       关羽很是高兴,他随即命人请大哥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前来。据说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大旗被风刮倒,只见有一只乌鸦从北向南飞过,在空中连叫了三声。原著中玄德曰:“此应何祸福?”诸葛亮说等到了自然又分晓。来到长沙城后刘备先是问道了黄忠,知道黄忠不肯相迎,他又亲自到府上拜会黄忠。但当关羽引荐魏延来见刘备时,一边的诸葛亮却下令将魏延推出去斩了。刘备很是吃惊,他认为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就向诸葛亮问起了缘由!原著中诸葛亮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但刘备这种爱才之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于是他就对诸葛亮说:“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无奈诸葛亮只能饶恕了魏延,但他却警告魏延我今天饶了你的性命,你以后一定要忠心报主,切不可以再有异心,不然我必要取你首级!

       其实魏延虽然有错,但也没有诸葛亮说的那么夸张。早在原著第四十一回中襄阳之战的时候,魏延就曾经帮助过刘备。当时蜀军来到襄阳城东门,但却看到城上插满了旌旗,城门楼上站的正是贤侄刘琮。刘备本来叫他开门放百姓进去,没想到刘琮看到是刘备心里反而害怕了。此时蔡瑁、张允也来到城楼上,他俩下令命士兵放箭射向城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突然城中有一位将领带着士兵来到城上,斩杀了蔡瑁、张允二人。随后他又下来杀死了守门的将士,打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迎刘备入了城!没想到城内还有一个叫文聘的大将,带着人马杀来。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便与文聘交战,没想到刘备却说:“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然后就带着人马离开了。只留下了魏延和文聘还在那交战。最后魏延损兵折将只剩他一人逃了出来!却发现刘备不见了,无奈这才去偷了韩玄。

       所以说魏延早在此时就有了投刘之心,只是没赶上。后来在长沙之战的时候,自然要抓住机会献城投奔关羽了。说白了其实魏延忠心的一直都是人家刘备,委身于韩玄帐下纯属无奈之举。就像刘备一样也曾经投奔过公孙瓒、曹操还有袁绍的门下。难道就要说刘备是天生反骨,不仁不义的小人吗?关羽不也投过曹操吗?怎么到魏延身上,诸葛亮就说他是不忠不义了!当然我并不是给魏延完全洗白,其实他还是有错的。只怪他胆子太大了,自作主张就杀死了长沙太守韩玄。他应该把韩玄抓住交给刘备处置,这样他的名声还有诸葛亮的看法就会好很多!这还是从小说的角度出发来论证的,都不能说魏延是卖主求荣的不忠之人!另外按正史来说更是印证了这一判断。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中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也有一样的说法。所以说根本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魏延不忠卖主为了个人恩怨杀了长沙太守韩玄!相反魏延做人也是非常的忠义正直,并且在正史中刘备、诸葛亮也很信任魏延!《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魏延传中记载,魏延自从跟随刘备以来,在蜀国屡立战功。本来他以前只是个牙门将军,但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到了成都之后,就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认为是张飞,连张飞也认为一定是自己。没想到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点在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中也是一样的说法。《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也记载:“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子禅为王太子。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

      不光刘备就连诸葛亮也很新人魏延!《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中,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中记载:“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这些就可以说明诸葛亮是很信任魏延的,他想牢牢的把魏延拴在身边,生怕一不留神魏延就会干出什么大事来!要不然诸葛亮病危的时候,也不会让魏延断后阻击追敌,让姜维给魏延作副将。虽然诸葛亮告诉姜维,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出发。但却并不是像演义里说的那样,诸葛亮将死之时,认为魏延有谋反之心,让马岱杀了他。

      正史中真正杀魏延的是杨仪,因为杨仪和魏延一直不和,诸葛亮死后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他们,魏延独自和他的儿子共几个人逃奔汉中,最终杨仪诛灭了魏延三族。事实是魏延并没有投魏国,而是向南逃到了汉中,所以说魏延确实没有叛逆之心。《资治通鉴》第七十三卷记载:“汉杨仪既杀魏延,自以为有大功,宜代诸葛亮秉政;而亮平生密指,以仪狷狭,意在蒋琬。”杨仪本以为杀了魏延就可以代替诸葛亮的职位了,但没想到诸葛亮生前就下达过密令了。他认为杨仪胸襟狭隘而且性情急躁,死后由蒋琬接任自己的职位。只让杨仪做了一个中军师的虚职。

      自此之后就很少有人来往。只有后军师费前去安慰问候他,杨仪对费发泄心中的怨恨,把前后经过和他地说了一遍,杨仪说:“当初丞相刚刚去世之时,我如果率军投奔魏,为人处世怎会零落失意到这种地步?令人后悔,不可能再追回了!”于是后军师费就把这事告诉了后主刘禅。刘禅先是把杨仪免职贬为平民,杨仪不服又上书进行诽谤,言辞激烈强硬,后主刘禅又下令郡府逮捕他,杨仪最后就自杀而死。《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四十蜀书十魏延传中,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从诸葛亮死后让魏延代替自己行使权力,并让他为自己发丧,足见诸葛亮是很新人魏延的。所以说无论演义小说还是正史,都不能直接说明魏延天生反骨,也没有任何能说明魏延叛变蜀国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甘愿投到关羽麾下,刘备封他为大都督,但诸葛亮却要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