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利的社会,才华低贱到尘埃里

回来这几天,天气都很好,走在外面,有些闷热却异常温暖,可我却喜欢在太阳还没将尽的时候就拉上窗帘。我想《大裂》也的确需要这样深沉的环境。

终于在这个没有寒风肆虐的午后靠在床头读完了小弟送我的新年礼物,又认识了一个从骨子里丧到极致的人,而他在2017年选择的上吊自杀又总会使我想起那个满脑子里都是诗情画意的海子,那个集才华于一身却最终选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年轻诗人。胡迁29岁,而海子25岁。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光靠才华一定是很难度过这艰难的一生吧。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由自己选择了死亡呢?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认识胡迁,而是把作者看成了我熟悉的胡适,后来认真读的时候才发现是胡迁。

我不知道是以怎样的心情开始读这本书,大概是因为饭后的闲暇时间太无聊了,而我恰好看到了封面上的那句熟悉的话: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我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缝隙和怎样的光?大裂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说法?作者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而胡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所有这些我都不得而知,所以我很好奇地从昨天看到了今天。

我大概会觉得这是一本从头丧到尾的书,他完全跨过了写青春小说的阶段,因为他说他确实感受不到。他的文风也的确完全摆脱了鸡汤文的形式,我感觉他的笔下有来势汹汹的暗流在涌动奔驰,我感觉他写尽了世间所有的丑陋与无耻,也正因为此,而衍生出了一片白茫茫的绝望啊。

书中共有15个故事,而篇幅最长的是《大裂》,开篇就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那场近似于大屠杀的暴动看得我心惊胆战,即使如此,我还是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勾勒那个血腥味十足的画面。

山化传播学院,一个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生机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几乎每一个人都很龌龊和肮脏,恋爱、种地、打架斗殴、偷东西、挖黄金……这样的日子成了习惯,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看似忙碌不已有事可做,可是他们也只是为了有事可做而已,他们就这样理所当然地浪费着每一天的光阴,然后在四年后好似经历了很多磨难的他们都活的像一只被人遗弃了的狗。

我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作者真的让他们挖到了黄金,或许只是为了给那个把挖黄金拿来打发时间的人一个交代吧,一个空洞和无法释怀的交代。

作者的笔触开门见山,但其实他直接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刻画反而让我觉得很多地方难以理解,就像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追求别人失败后要跑去动物园看那只短了后腿的大象,想抱着它大哭,并且被大象用脚踩死。人生阅历总是有限,我迷迷糊糊地看着,并不知道他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想那也是人生的一种绝望吧,或者直接说是对爱情的绝望。

这样的《大裂》让人可怕,我甚至不太相信这样一个白茫茫一片绝望的世界。可是使人对现实绝望绝不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理由吧。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光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希望吗?我想也许是吧,就像那些挖黄金的人一路挖出了那么多给人希望的东西。生活足够绝望,可是我们也必须苟且活着。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仍然不是很理解那些心灰意冷的绝望到底是凝聚了多少人多少事施于的失望,就像我仍然不懂那些选择自杀的人们竟有那么多给予了我们阳光和温暖,带给我们力量继续走下去,可是为什么他们自己就做不到自渡呢?

在知乎上看了很多人们对胡迁自杀发表的一些看法,看到了很多胡迁的微博截图,感觉到生活施于他的大概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我觉得生活再不如意都不足以构成告别这个世界的所有理由,我想他大概失去了心里让自己活下去的东西。然而我也不得不承认:在逐利的社会,才华低贱到尘埃里。

生命如拥挤的暗室,他坐在当中,视线炯炯,眼中没有蒙蔽,什么角落都看见,不怕痛地指出来,也不因此就佯装或者自命是谁的一道光。

台湾小说家黄丽群说: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我觉得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要么格格不入,要么头角峥嵘。

很抱歉第一次认识你,而你已不在人世了。可是仍然感激遇到抑郁不得志的你,遇到你赤裸的不加修饰的笔锋,遇到弥漫的不用影像就可以呈现的失落和伤感,在这个我感觉春天快要来临的冬日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逐利的社会,才华低贱到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