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这句话是脱不花给《好好学习》写的序的第一句话,我买下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句话,这句话是史铁生说的,于是我又把史铁生的书一本一本地加入购物车。

关于这句话,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从小父母经常讲的一句话“人比人,比死人”,也是这么个理。从读书开始,总是有别人家的孩子读书比我们好,总是有别人家的家长比我们家有钱。到现在工作,总是有同龄人年薪是你的好几倍甚至人家交的税都比你到手的工资高,总是有人一年读几百本书而有的人一年别说十本可能一本都不看,有的人买房买车有的人连房租都差点交不起。

记得在我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长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感到惊讶,同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每天早上她总是来得比我早,晚自习总是比我晚离开教室,平时也很积极做笔记,而且在课间她总是有问题缠着老师问,却每次考试成绩都班级中下游呢?真是应了那一句“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重来没有感动过”(别说是智力问题,她能当上班长也是有原因的)。后来才知道,班长以前学习成绩很差,到了高三才开始如此勤奋的,可以理解的是,她没有打好基础,学习也没有重点。

我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跟一些成绩排名前列的同学一样勤奋,甚至比他们勤奋,却感觉自己怎么也达不到他们那个水平呢?甚至我一个发小,平时不听课,上晚自习都在看小说,但是考试之前突击一下,也能冲进年级前20名。平时跟他下象棋,十局输九局。只可惜我这位发小的父母认为“读书无用”,不如让儿子高中毕业后进厂打工挣钱给家里盖房子,所以高中三年他几乎不怎么读书了,尽管这样,他还是在镇上唯一的高中差10分考上本科。我拼死拼活,也才考了个跟他差不多的分数。

直到我看了《好好学习》才发现,学习也是讲究技巧的,笑来老师的公众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开始我以为这3个学习只是简单的重复,后来才知道是“学会学习,再去学习”的意思。

我高三的班长犯的学习上的大忌,几乎全齐了——

1.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我们总是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不去提高认知深度,而是一味地去提升技术效率,什么是技术效率,就是有一道题不会就去问老师,这道题换一个形式就不会了,走题海战术。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一下学数学,一下学生物,现在是一下学得到的这个课程,一下学那个课程,总之买了一堆课,学完的没几个。别人喂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筛选,最终什么都没学到;

2.因为之前落后太多,所以总是病急乱投医,做什么都追求速度,这样学习是最致命的,没有认知深度,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搞清楚概念。比如有的课程教你怎样一天读10本书,21天学会一门外语。这样做也许只能炫耀一下,实际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并无用处。记住,“慢就是快”;

3.没有专注力,在学习的时候一边听着伤感的情歌,一边看着电视剧,忽然感觉桌子有点乱去整理一下床,感觉指甲有点长去剪下指甲……这些都做完之后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正经事一件也没干;

4.没有反思和总结。一个题今天问老师知道怎么做了,第二天又遇到这道题,还是做错。另外我发现,进步大的同学知道怎样有针对地提高,比如强项的是语文,弱项的是数学,那就应该多花时间在数学上面,语文没有多少提高的余地了,应当减少投入的时间;

5.我自己的问题——没有特别强的强项,就是核心竞争力。记得我有一个初中同学,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挂红,但是他的数学拿了全国奥数一等奖,直接保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而我所有科目都是平平无奇,只能留在镇上唯一的高中了。

6.没有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对新学到的知识,应该多花时间去加工和内化,将这些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如果知识孤立地学习新知识,那就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独立的知识没有意义。

以上是我总结的关于学习的一些重要的点,希望也能帮到你。最重要的是——提升认知深度,也就是深入思考的能力。没有深入思考,一切的学习都是白搭!

是人是猪,就看你愿不愿意反思,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


说一些题外话,我每次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觉得不错,都会跑到豆瓣上面看看相关的评分,然而豆瓣似乎是个充满利益的地方(听说刷差评有回扣),我觉得非常好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竟然有人打一星!无论怎样都不可能打一星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有一句话让你受益,就值回票价了。所以,不要被这些人蒙蔽了眼睛,相信自己的直觉,自己认为好书就是好书,好电影就是好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