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呢喃

这个季节的河源,晴天颇多,各种花也渐次开放。

广东的四季并没有那么分明,从冬天到春天的过度,也就几个晴天的事情。等到一应琐事尘埃落定,触目所及都是春意盎然了。

朋友相继来访,聊一些熟悉的人和事,这温暖的琐碎把我从忙碌中强拉出来。放松下来的交流,扩大生活的细碎美好,有莫名的吸引力,让人一直想要靠近,就像靠近光和热。

周未偶尔也去爬山,生活在这里让我最为舒坦的除了天气就是自然元素格外丰富,从家往后走几分钟,就是几百年的松木林,夏天有蘑菇和野花遍野,秋冬有寂静的安宁。穿过松树林,绵延了一整座大山,爬到山顶俯瞰整个城市,几十万人口的市区,因为没有太多高楼大厦的缘故,占地颇为惊人,竟也有了恢弘的气势。

我一直想要在夜里,看一看万家灯火通明的辉煌,却一直囿于寒凉与孤坟未能实现,每次登顶,开阔和寂寥齐齐涌上心头,分明在城市之巅,却又仿佛置身事外,天地辽阔,你终于可以做一会儿自己,不再委身去做谁的谁。

只是这样厌世避俗的心境不常有,我与自然,并非发泄与承载,而是共生。会因为春天满树不知名的小黄花而悸动,会因为夏天零星的鸢尾而灿烂,会因为秋天叶落枯黄而感慨,更因为冬天日落壮观而震撼。

山林从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我亦从不向自然索取,遇见什么都是惊喜。

生活面前,都应当明白生命的本质是拔节生长,而并非索取、埋怨或者消沉。

偶有负能量,安静的消化,直至调整好自己,阴晴圆缺,都是每个成年人的必经之路,习以为常以后,根本无需借口。

这些年身边的朋友渐渐分为两类,一类在生意场上摸爬打滚,商业逻辑和人情世故通透,性格圆润饱满。这一类人是吃过很多苦,在时间与机缘的双重加持下羽化成蝶。另一类在艺术领域深耕,心性简单执着,意志坚定,生活面前偶尔失意或者长久失意,总会失意,一部分熬过去豁然开朗,大部分作茧自缚,活成了蚕蛹。

究其原因,是羞于谈钱,或者不屑于钱。

钱是一个俗物,可就是这样的俗物在现实往理想的过渡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一直觉得,理想或者梦想实现的第一步,是要直面金钱。

我有一个朋友,信基督教,其实我婆家人也是信基督教的,但我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基督教,也不知道这类宗教信仰对每个教徒的影响是不是一样的,我只知道我这个信基督教的朋友无数次跟我说:我和我女儿是有信仰的人,我们不需要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那些你看来很重要的事,我真的不在意。

我一直觉得信仰是一种力量,是前行道路上的灯塔,是智慧的引路人。可是再怎样的智慧,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前,都是远的,眼下的事,永远温饱第一位。

后来,她在孩子日渐长大的过程中,有阶段性的焦虑。那些看起来是在哪里安家、在哪里上学、做什么工作、学什么兴趣爱好的纠结,归根结底都是直指金钱的。只有解决了人和钱的关系,再来解决人和社会的关系,就容易多了。

这几年,她大概也熬过了那段焦虑的时光,踏踏实实的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信仰给予的力量,就真的是内心最坚硬的那部分了,而不是摇摇欲坠。

我也有另外一个朋友,对待金钱自视甚高,甚至一度想要漠视。

她终究没有漠视过去,因为那些所谓的真情,都是需要表达的,而所有的表达,多多少少都是需要钱的,哪怕只是寻常的见面,车旅费也是钱,吃饭喝茶也是钱。即便是简单的红白喜事,也是钱。

只是她既不能漠视过去,也不能直面。于是在捉襟见肘里过得极其拧巴。

我们关系挺好,感情也挺好,偶尔交流,听她畅想假太空的理想,忍不住要说上两句,我这么俗气至极,她大概也是看不上眼的,每每聊到一半,总会不欢而散,隔上一年半载回味过来,又觉得甚为有理。

轮回了五六年,我也不再试图把她高傲的头颅往下摁,她估计也觉得我泥足深陷无药可救,大家心照不宣的只谈感情,不谈钱也不谈事。

从她的朋友圈里看她热热闹闹的虚假繁荣,也看她一腔赤诚有时换得真心,有时化成泡影,偶尔经济捉襟见肘,小钱上也不介意帮帮。再大再多,亦是无可奈何了。

因为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第一梯队需要维系的关系,譬如至亲,那是无处可逃的责任,只有有余力的时候,才能往第二梯队转移,而且更现实的事是,你能承受多大的机缘与善意,取决于你自身具备多大的能力。

投资都是讲回报的,能够不讲回报的,都是有限的。

即便是真心,不也是用真心换来的么?

这当真是个俗气的话题,我一路摸爬打滚过来,虽然狼狈却也无比踏实。这不是朝夕所成,也是生活这条恶犬追着跑了一路练就的逃生本能。

突然就有些羡慕活到这么大还能只谈理想的人,他们一定没有活得像我那么狼狈过吧。

昨夜里仗着周末不用早起的缘故,放纵自己看一本小说到天明。

早上浑身酸痛,睁眼竟有一瞬间的恍惚。

年轻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合理的,身体可以很快调整和适应,工作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来得及。到了一定年龄,即便想要维持原样,身体都不允许了。难怪张爱玲说:结婚要趁早,出名也要趁早。

这万事万物,逃不过一个早字,早是一切的先机。每日早起一个小时,天长日久必有不同,决策早做哪怕一天,结果可能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只是比起已经逝去的光阴,眼前、当下便是最早。

这是支撑我行动力的原因,往往很多决定当下能够执行的就一定不要缓缓,做了无非是成功与失败,成功有经验可追寻,失败有教训可收获,唯有不做,永远止步不前。

于是我在这个原计划陪伴孩子的周末,机缘巧合下,约齐了孩子的吉他老师和书法老师,把因为春节忙碌而欠下的新年第一聚补上了,一起吃饭、聊天、喝茶、弹吉他,寻常日子里的微光,放大开来,也如黑夜里的萤火虫一般闪耀着美好。

又把春节前就约好的与闺蜜的聚会敲定时间。要一起喝个茶,交流一下孩子,能够相互拼养节约一个人时间的,就不要两个人做同样的事。能够相互给予的资源和理念,就不要付费去转圈圈。

做,哪怕收效甚微,都好过不做。

一点改变,好过一成不变。

你们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日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