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想学写作的人,分享一个轻松写文章的流程框架(2)

即兴发言说得好,这太让人羡慕了。

会上,领导突然点到你,说说这事儿怎么看?你怎么答…

这感觉很突然…我得想想…或者,想到啥说啥…然后,走出会议室你倒吸口气,刚才我说了什么啊…?已经记不起来了。

你恨不得掐自己,下次我可得提前准备!然后…

慌乱之中,其实你还有一种选择。比如,你站起来——

这个问题现在是…(情况大家都知道,但你要简述下,最主要,你得给自己时间整合下思路。)

我们过去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你在临时想,总得类比和同理一下吧。)

但这次的问题我认为是…(结合新情况,说一个保守的,说一个出彩的,如果你有的话。)

最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实在不行,记得让集体智慧来救你...)

但如果你心中有个发言的流程框架,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比方刚才这个,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应急框架:简述现状—陈述老办法—结合新情况—大家怎么看 。

出口成章有逻辑的人,不是反应快脑子里素材多,首先是有框架,有步骤

遇到任何突发问题,大脑里先调用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填入素材

说话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

身为职场人,当你决定开始写作,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忙一整天,终于等到全世界安静了,我可以写点什么了。

夜深人静你独坐,突然发觉,大脑好像开始迟缓,盯着眼前文档...感觉死机了..

很多人会想:今天状态不太好,白天太累,刷刷手机翻几页书,找找灵感…然后你睡着了…

改天写吧,果然,改天还得改天。

最后,当你内心一想到要坐下来,写点什么,之前的那种压力感,瞬间出来…

难道写作真需要天时地利、精力体力,情绪状态,全部在线,才写得出文字吗?

许多年前,开始动笔写的时候,我也很长时间困在这样的问题里,就感觉像在一只碗循环。

今天这篇文章和你分享,一个非常好用的写作流程框架,你会看到:

1. 写作并非一次性完成。

2. 写作可以很省时间。

3. 写作原来并不难。


我把它总结三个步骤。

1.第一步,5分钟定标题,5分钟分解问题。

很多人认为,写作首要先明确一个标题。就是说,我想写什么话题。

比如你现在看的这篇,我可以先定标题:给想学写作的人,一个拿来就用的流程框架。

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时候,你会发现大脑没有具体思考指向。

因为“写作流程”太宽泛了。

大脑要在这个宽泛的问题里,自由游荡,琢磨我写点什么?写这个呢…写那个呢...?

任务不聚焦啊,大脑会开始“瞎想”。而更多时候,大脑被其他好玩的事儿带跑了,连“瞎想”也罢工了...

我们之前文章说过,人类大脑对于问题特别敏感,尤其对于未完问题,时刻挂在心上。

所以,确定文章标题之后,你要分解主题,提出一系列小问题,注意是问题,以问号结尾。

比如:

给想学写作的人,一个拿来就用的流程框架(这是主题/大标题)

为什么要写这个问题,大家的误区是什么,有什么困惑?(小问题)

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平时怎么解决?步骤是什么?(小问题)

为什么我的流程会好用?有什么科学依据能解释吗?(小问题) .....

你可以根据你写文章所站的角度,任意提出问题。然后切记要把这些问题写下来。

比如早晨刷牙洗脸这5分钟里,你可以思考下,我今天要写什么主题?洗漱之后坐下来,5分钟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写在记事本/备忘录里。

写下来的动作是关键,你可以在一天当中,回看两次这些问题。

这会给你的大脑多次植入待解决的问题。大脑开始敏感,启动雷达,寻找素材答案。

接下来的全天,你要留意和充分利用你的暗时间,什么是暗时间?就是你的思考时间。

我之前写过一篇《如何利用暗时间》,比如你做饭,吃饭,午休,间歇时间,通勤时间,下班回家整理家务时间...

大脑被这些小问题引导,你会发现,会有很多素材,想法不断跳出来…

你可能想到了一个场景,一个故事案例,一本书某个段落,你和别人的一次聊天,你看到的一个新闻...

你要随时把关键字和素材来源,简单记下,和你那些问题保存在一起。

万一,你灵光乍现过后,想不来了呢?

2. 第二步,脑内整合,加工素材。

以上那些素材搜集过程,你都可以在零碎暗时间里完成。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找一段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哪怕10分钟,最好不受打扰。

再看一遍你的文章主题,以及被分解的小问题。再看一遍你记录的所有素材,一个个思考,哪些符合主题,哪些不精准,哪些需要筛掉。

哪些是事实或现象,观点或态度,实践或理论...这些素材如何组织?它们能不能解决你提出问题?

开头中间结尾大概怎样写?

这一步的明确任务就是:在大脑中,加工你的“素材块”。

3. 第三步,坐下来写,开始写。

最后,夜深人静或清晨起来,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比如一个40分钟,打开文档开始连贯的写。

依然是通过问题引导,加入你的素材块,问题逐个回答清楚。此时,你不是在冥思苦想的写,你是在表达。

一篇文章,就初步成型了。

4. 我们总结一下

首先为什么是这样三个步骤?

1.锚定。

心理学有个词叫锚定。意思是说,大脑对于你给它设定的问题,会特别敏感和关注,帮你搜索。

比如,你想买车,A牌子B款式C颜色…你很中意。然后走在马路上,你会惊奇的发现,怎么总能看到它…

一切为你可用的素材,不会自己排好队,逐一等着你认领。

把大标题分解成小问题,给大脑锚定,然后“召唤”素材,等它们浮现。

2.大脑第一次创造。

为什么要找一个时间,坐下来,素材在大脑内加工和组织。

你想想盖房子,是买好了各种建筑材料,人手齐了动手盖吗?盖成啥样算啥样…

这显然不行,能不能盖起来都不知道…你得有个图纸。

有了图纸之后开始动手,这就是“以终为始”。

做任何事情,其实我们都要经过两次创造。

首先是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设计出大楼,就是那个“终”。

然后,才能通过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从“始”出发,建造出大楼。

设计图纸是“终”,文章大纲也是那个“终”。设计出框架,你才能动笔去开始。

3.坐下来开始写。

开始写作时,很多人会默认为写作是“一次成型”的事情,就是我坐下来了,提笔写,就该能写出来。

但其实,它需要的顺次是:搜索素材—整合加工—呈现文字。

而更重要的,它用到了我们大脑的不同思维方式:充分发散—平滑过度—聚焦输出。

写作需要开启双流理论,这其中存在两种思维完全相反的思维。

素材搜索要求大脑发散,素材加工和文字输出要求大脑聚焦。

如果像你之前那样,同一时间里,你让大脑先发散去找素材,再聚焦回来落到文字,你的创意和灵感会被抵消掉

这就像你要求自己,又热情又冷静的,坐在空文档面前,最大可能就是“死机了...”

好,我们再来总结这个写一篇文章的三步骤框架:

[ 发散搜索素材—大脑整合素材—集中输出文字 ]。

当你理解了这个写作步骤,有了这个流程框架,是不是感到轻松了许多?

无论你是职场996,技术人员,运营市场,也无论你是全职宝妈,个体创业者。

也许你白天很忙时间有限,试试这个写作成文框架,都可以帮你节省时间,不用冥思苦想,让你轻松写起来。

我是写作导师程铭Mayer,谢谢你关注我,也谢谢你的阅读!

写作是这个时代通用的职场软技能,为这项技能生长出复利,你要早点存入本金。:)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想学写作的人,分享一个轻松写文章的流程框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