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总能拨起你的心弦!

“越狱”又上头条,这次用的是勺子


  9月6日,以色列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发生越狱事件,6名囚犯在北部一监狱用勺子挖了一条地道,成功越狱。

      现实版的“肖申克救赎”引得了大家的关注,让这则消息上了头条。对于“越狱”类事件,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拨起心中的涟漪。说起“越狱”,浮现在你脑海中是魁梧英明的囚犯还是阴险狠毒的狱警,亦或是贪婪无厌的典狱长?

    没有进过监狱的你,为何有如此的真切感?因为你已深深被“越狱”类影视影响。

一,简单了解一下“越狱”类影视

1,百年影视史,百年越狱史

①原始时期:1930年-1960年,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灾难,反战成为电影主要表达的主题,对于战争的拷问,对于人类存在价值的思考,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代表影片有《大幻影》、《血溅虎头门》、《死囚越狱》、《洞》等。

②古典时期:1960年-1980年,在冷战的政治大背景下,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当时表面浮华虚假而实则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人备感压迫的社会结构、社会实践、文化及思维模式正在遭受普遍的反叛。这一时期代表影片有《铁窗喋血》、《巴比龙》、《午夜快车》等。

③修正时期:1980年-2000年,在商业资本的加入下,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甚至达到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这一时期代表影片有《胜利大逃亡》、《天生杀人狂》、《肖申克的救赎》、《空中监狱》等。

④仿讽时期:2000年-2020年,传统二元对立转向多元化对立,宏观叙事转向微观和碎片化表达,形而上的追问转向个人欲望书写。这一时期代表影片有《逃狱三王》《你丫闭嘴》《牢里牢外》等。

2,“越狱”类影视如何吸引你

1)入狱的正义感

一伙儿坏蛋因为作奸犯科获罪锒铛入狱,然后再去想方设法越狱。这样的情节一不构成太多的冲突,二更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

①司法不公蒙冤入狱而导致越狱


《巴比龙》中的主人公是被控杀害皮条客而被捕入狱,他同时还被指控犯有诈骗罪等多项罪名,这些子虚乌有的罪名和对于自由的无限渴望,让他不惜用生命为代价一定要逃出去;《肖申克的救赎》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么在监狱中度过余生忍受莫须有的罪名,要么想办法逃出去。

②战争期间以战俘身份入狱导致越狱


在监狱片中,有相当比例的影片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表现反战主题的。战争扭曲着人性,在战场上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分,只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生存法则。战俘在困境中依然执着追求自由,这与战争胜负无关,与爱国情操无关,更多体现出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本能。比如一战期间,三位法国飞行员被俘后越狱逃走的《大幻影》;二战期间,一名美国军官潜入意大利的一个战俘营,率领六百名英国战俘乘火车逃亡的《战俘列车》;二战期间,德军的战俘营里两位军官希尔和罗杰计划秘密挖掘隧道带领250人一起越狱的《大逃亡》。

③无法容忍监狱中的残酷压榨被迫越狱


以暴力对抗暴力,这更加符合监狱这样一个地点去表现。电影中的监狱,是一种隐喻,更是一种宿命。这样的暴力反抗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反抗,明知最终会失败却仍要一次次努力,也许这更像是西西弗斯手中的那一块滚石,坚硬又迷茫。《血溅虎头门》,讲述了美国西门监狱R17牢房里的囚犯联合众人越狱的故事。影片对于犯人抗争的刻画相当悲壮,他们明知计划已被警察识破,仍与其进行正面交锋,毫无退路的暴力场面尤其震撼人心;《铁窗喋血》则塑造了主人公卢克的硬汉形象,他遭到来自狱警和老囚犯的双重欺压,数不清次数的逃狱行动后,在最后一次越狱被捕后,他面带灿烂的微笑,奔向彻底的“自由”与“解脱”。

2)影视中的二元对立

      在监狱电影中,犯人往往代表正义的一方,对抗狱警邪恶的一面,是囚与警所代表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中权力工具的抵抗,是自由和禁锢的二元对立,正是这些对立构成了监狱电影的主要戏剧冲突和发展动力。

①警与囚的对立

      在人物塑造上,监狱中的越狱英雄入狱前往往是郁郁不得志或者落魄无靠的弱势群体,在狱中经过磨砺与洗礼后变为象征正义的勇士。在外形上,越狱主人公们都是那种高大英俊、体格强健,有着男性美,是健全的“人"。而狱警为代表的反面角色,都要么长相猥琐居心叵测,要么身材五短像个侏儒,要么就是丑陋弱智,不堪一击。在性格上,越狱主人公们有情有义、光明正大、秉性顽强、敢想敢于、勇敢果决,他们都会斗争到死,不惧威压,宁被打死不泄密,都是正气凛然、铁骨铮铮的汉子。而狱警为代表的反面人物们扭曲变态,喜欢来阴的,一再找眼线监视囚犯们的一举一动,玩弄政治手腕、阴谋诡计,人格残缺猥琐,私拆犯人信件,捏造致命谎言,凌虐囚犯,以杀人为乐事,横暴如法西斯。在灵魂的高度上,囚犯和狱警也判若云泥。囚犯们地位低下,身处困顿之中,虽然失去最宝贵的人身自由,但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灵魂的支撑,它有时比生命重要。当肉体的存在与精神的救赎发生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灵魂飞升。狱警们滥用手中的职权,肆意蛮横,却不能掩饰作为统治机器下爪牙的懦弱与悲哀。也许囚犯们会有出狱的那一天,而狱警们却永远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都关在监狱高墙之中。

②自由和禁锢的对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在他的小诗《自由与爱情》中这样写道。自由是最重要的,这是人类的共同观点。电影中监狱是一个禁锢的场所,象征着黑暗颓废和恐怖死亡。它不但禁锢着囚犯们的人身自由,更禁锢着大部分囚犯们的精神和希望。狱警们正是禁锢的执行人,他们用手中的警棍执行着体制下的秩序。法律剥夺了囚犯们自由的权力,自由之路对于囚徒来说,显得既那么艰难又如此珍贵。

        电影中形形色色的囚犯们在监狱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或是规规矩矩,或是野蛮抗拒,或是沉默不语,或是装傻充愣,但有一个意愿是相同的,就是早日摆脱监狱牢狱之灾重获自由。体制化的监狱生活是可怕的腐蚀物,它会让人变得没有自己的思想,成为机械的人。但是那些越狱囚犯们却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意识到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保持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他始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处于相对孤独的状态中,依然如故的遵循自己所想走的路。即使命运与他作对,法律毫无保障,但安迪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他成为了自己的上帝。关于自由和禁锢,涉及了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命题,即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权力。

        对于监狱中的各色人等来说,最可悲之处是为了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已丧失了做人的意义,成为体制下的工具。囚犯肉体被禁锢,但是心灵是自由的;那些作威作福的狱警们肉体是自由的,可他们已经被剥夺了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权力,失去了个性,变成一台统治机器下的工具。囚犯们被禁锢在铁窗之下,但也许有一天可以看到自由的光明,而狱警们却只能永远生活在这阴森的监狱之中。

二,看的是越狱,救赎的是自己

      看主人公铁窗监狱越狱,其实是你思想和心灵上越狱,现代社会对于人性的禁锢以及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越狱是人在困境中出于本能求生存的行为。对自由的向往、对于体制的反抗、对于命运的抗争、对于不公的抗议。

1,监狱是宿命的象征,人们可以去反抗宿命,但谁也逃不出宿命的罗网。

      影视中的越狱者原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在进了监狱后就一下变得有追求了:他们要越狱,通往自由之路上的障碍使他们有了行动的意识和动力。在监狱里也好,在外面貌似自由的世界里也好,其实都是在无边的法律规范之下,当人没有感受到法律的约束时,也未必是感到自由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谓彻底的自由,在存活的生命体中是不存在的,动物世界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人类世界有更多的游戏规则,要想活下去就始终不能逃出这个游戏规则。等逃出了监狱,暮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监狱。

      萨特曾说,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电影中的越狱,无时无刻不渗透出一种存在主义的思考。存在主义主张人应该在极端境遇中做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并勇敢地承担选择的后果,鼓励人不抱希望地去行动。囚犯们正是这么干的,他们明知计划败露还是放手一搏,传达出士可杀不可辱的傲岸骨气,他们使自己成为了英雄。

2,监狱是荒诞的象征,荒诞是生活的常态。

        那些反抗荒诞的人收获的只是无奈,荒诞的石头总要滚下山,人人都是西西弗斯。自由就如同黑暗中一缕光线,光总是给人希望,让被困的灵魂蠢蠢欲动。于是,有了接踵而来的碰壁。有的人头破血流,有的人蜷缩回了黑暗的角落。但是,总有个别人,会以飞蛾扑火般的执着,锲而不舍,屡败屡战。这种人,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传奇。和任何人一样,被困在一个地方,不管是有人看管还是画地为牢,心中总是想逃,至于逃到哪里,不重要,逃到另一个地方是否还会想逃,不知道,追求的就是摆脱束缚的过程。那一刻,向往自由的心终于得到解放,就像他胸口的那只蝴蝶飞向远方,那句“狗杂种,我还活着"则是对一切束缚最好的回应。

3,体制无处不在,人只是徒劳地左冲右突,旧怪圈打破,新怪圈又生,你是孙悟空,体制是如来佛祖的手掌。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通过监狱来隐喻社会,嘲讽体制。人类作为一种群居性动物,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属性,因而一定的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是必然产物。对于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无形的规训机制,精神上的监狱是更为难于摆脱和觉察的。某种程度上看,谁又不是生活在监狱中呢?任何一种自由同时是一份囚禁,而任何一种囚禁,同时意味着享有自由。自由始终有着它必须的前提和巨大的代价。

      科学技术迅速而巨大的进步,和人类认识世界、掌控世界的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潜意识里充满了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了人类可以操控一切、主宰一切的幻觉,于是世界的物象、情感、人生模式统统被变成一种符号,人类也沦为其中的囚犯,在无形监狱的禁锢过着可怕的生活。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那么我们现在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后也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类推向了更加自由民主的方向,还是把他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失去了自我,反而将自身囚禁在一个远离了真实的世界和鲜活的人生?

        没有进过监狱的你,为何有如此的真切感?不,因为你身处“监狱”,而不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狱”,总能拨起你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