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结构体中只能定义变量,在C++中,结构体不仅可以定义变量,也可以定义函数。
也就是说,在C++中struct类型同时升级成了类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next;
public :
void Print()
{
cout << data << endl;
}
};
int main()
{
Node node;//不需要再像C语言写成struct Node node
node.data = 1;
node.Print();//通过创建的“结构体变量”可以调用结构体里面的函数
return 0;
}
上述就是结构体在C++中的定义,但是在C++中更喜欢用class
来代替
class className
{
//类体:有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组成
};//后面一定要注意分号,这点和结构体一样
class
为定义类的关键字,className
为类的名字,{}
中为类的主体,注意类定义结束时后面分号不能省略
类体中内容称为类的成员,类中的变量称为类的属性或成员变量,类中的函数称为类的方法或者成员函数
类的两种定义方式
class Date
{
private: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_year << " " << _month << " " << _day << endl;
}
};
//Date.h
class Date
{
private: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public:
void Print();
};
//Date.cpp
void Date::Print()
{
cout << _year << " " << _month << " " << _day;
}
一般情况下,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C++通过访问限定符,选择性的将接口提供给外部调用
public
修饰的成员变量可以在类外面直接访问protected
和private
修饰的成员变量在类外不能被直接访问(此处protected和private是类似的)}
结束class
默认的访问权限为private
,struct
为public
(因为struct会兼容C) 类定义了一个新的作用域,类的所有成员都在类的作用域中,在类体外定义成员时,需要使用访问限定符::
指定成员属于哪个类域。
class Date
{
private: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public:
void Print();
};
void Date::Print()//这里用访问限定符指明Print()函数是Date类中的函数
{
cout << _year << " " << _month << " " << _day;
}
用"类"类型创建对象的过程,就称为类的实例化
为了初步猜测类的大小是怎么计算的,可以看看以下代码
class A
{
int _a;
void pirnt()
{
cout << _a;
}
};
int main()
{
cout << sizeof(A) << endl;
return 0;
}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计算类的大小的时候,并没有计算类的成员函数的大小,而是只考虑了成员变量的大小
实际上,类的成员函数是保存到公共代码段的,因为每个对象的成员变量是不同的,但是调用同一个函数,如果按照此种方法存储,当一个类创建多个对象时,每个对象都会保存一份代码,相同代码保存多次,浪费空间,所以当对象调用成员函数时,其实是调用的同一个成员函数
类对象的存储方式
成员变量都存到对象中,而成员函数统一存到公共代码区的一个区域管理起来,当对象要去调用成员函数时,就去这个区域寻找这个函数的声明以及定义
结论
一个类的大小,实际就是该类中“成员变量”之和,并且要注意内存对齐(规则与结构体一致)
要注意空类的大小,空类比较特殊,翻译器给了空类一个字节来标识这个类的对象
class Date
{
public :
void Init(int month, int year, int day)
{
_year = year;
_month = month;
_day = day;
}
void Print()
{
cout << _year << " " << _month << " " << _day;
}
private:
int _year;
int _month;
int _day;
};
int main()
{
Date d1, d2;
d1.Init(2023, 11, 4);
d2.Init(2022, 1, 12);
d1.Print();
d2.Print();
return 0;
}
对于上述代码,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到,d1和d2两个对象其实调用的是同一个Init()函数和Print()函数,但是,函数自己怎么知道在访问成员变量的时候,到底是访问哪个成员的变量呢?
在C++中引入了this指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C++编译器给每个“非静态的成员函数“增加了一个隐藏的指针参数,让该指针指向当前对象(函数运行时调用该函数的对象),在函数体中所有“成员变量”的操作,都是通过该指针去访问。只不过所有的操作对用户是透明的,即用户不需要来传递,编译器自动完成。
也就是说: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class A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Print()"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 = nullptr;
p->Print();
return 0;
}
这段代码的结果为正常运行
p->Print()
经过编译器处理之后就会变成p->Print(p)
从汇编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把p传给寄存器,然后再去找Print()函数的地址,找函数地址是在编译链接时通过修饰过后的函数名去找的(在符号表中),和p没有关系(因为成员函数并不属于单独的某个对象)
这段代码中,p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Print()
这个函数是p这个类的成员函数,编译时编译器就会去看A这个类中到底有没有这个函数(成员函数的声明在类里面),看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检查语法)this指针
class A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_a << endl;//注意,这里通过this指针去访问的成员变量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 = nullptr;
p->Print();//这里会运行崩溃
return 0;
}